APP下载

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5-02-09夏芸芸侯立红马立明张小亮张会永刘宝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3期
关键词:骨髓健脾外周血

刘 欣,王 萍,夏芸芸,侯立红,马立明,张小亮,张会永,刘宝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刘 欣,王 萍,夏芸芸,侯立红,马立明,张小亮,张会永,刘宝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26例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研究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临床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最终纳入研究25例,对照组24例。2组治疗后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可稳定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常规指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补肾健脾方;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难治性疾病[1],相关资料显示30%~60%的MDS患者最终转化为急性白血病[2],而且其分子生物学行为与急性白血病无本质区别,因此MDS又被称为“不典型性急性白血病”“白血病前期”等[3]。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尚无法改善骨髓造血功能,低危患者可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或雄激素等刺激残存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生长,短期内可提高外周血常规指标,减少血小板降低所致的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观察了常规西医辅以补肾健脾方治疗中低危MDS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52例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均符合西医《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MDS诊断标准[4],且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危险分度为低危和中危。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后实施。患者病程>3个月;年龄18~75岁;均未参加其他临床研究。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疾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肾原发疾病患者,已知对本次处方中任一药物过敏患者;无法判定疗效及未按规定用药患者从入组中剔除。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28~71岁;病程(19.8±4.2)个月;世界卫生组织(WHO)MDS分型[5]为难治性贫血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4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增生异常(RCUD)16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CMD)6例;IPSS低危14例,中危1型12例。研究组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26~69岁;病程(19.4±3.7)个月;MDS分型为RARS3例,RCUD17例,RCMD6例;IPSS低危15例,中危1型 11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MDS分型、IPSS危险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辽宁沈阳三生制药,国药准字S20010001)1万IU皮下注射,3次/周,8周后外周血常规无变化者加量至2万IU;康力龙(广西南宁百会药业,国药准字H45020728)6mg/d口服。试验期间有明显出血倾向者输注血小板悬液,出现感染症状者给予抗生素,合并其他疾病时给予对症治疗。疗程6个月。

1.2.2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中药治疗。组方:党参20g、山药30g、炙首乌15g、菟丝子15g、女贞子15g、熟地15g、补骨脂15g、巴戟天15g、锁阳15g、白术10g、山萸肉10g、茯苓10g、墨旱莲15g、黄精20g、当归15g、鸡血藤30g、陈皮15g、甘草15g,骨髓中原始细胞增多患者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大蓟,瘀血重患者加桃仁、红花,每天1剂,水煎服,疗程6个月。

1.3观察项目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根据IPSS积分确定危险程度,评分根据骨髓原始细胞、染色体核型和红细胞减少三个预后变量进行评价,原始细胞<5%计0分;5%~10%计0.5分,>10%~20%计1.5分,>20%~30%计2分;染色体核型好、中、差分别计0,0.5,1分,血红胞三项中1项减少或无减少计0分,2项及以上减少计0.5分;总积分0分为低危型;0.5~1分为中危1型,1.5~2分为中危2型,≥2.5分为高危型[6]。同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尿便常规及不良反应。采用4级评分法评价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体倦乏力、神疲懒言、口干咽燥、出血、头晕)评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2分为中度症状,3分为重度症状。

1.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结合临床实际。基本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白细胞≥4.0×109L-1,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80×109L-1, 骨髓分类中原始+早幼细胞<5%且无幼稚细胞;显著进步: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70%,白细胞≥3.5×109L-1,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20g/L,血小板有所升高,骨髓分类中原始+早幼细胞较治疗前减少≥50%;进步: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70%,骨髓分类中原始+早幼细胞较治疗前有所减少;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总有效=基本缓解+显著进步+进步。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指标比较 研究组最终纳入25例,对照组24例。2组治疗前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指标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7.230 6,P<0.05。

2.3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谷丙转氨酶、尿便常规无明显变化,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表3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MDS是一组异质性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生物学特征是无效造血或髓系细胞发育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原始细胞增多[8-9]。约一半患者表现为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异常克隆细胞逐步或全部替代正常造血细胞致骨髓病态造血,患者临床表现为外周血细胞减少、贫血及出血和感染等[10]。中低危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防止铁过载,稳定或改善外周血常规,康力龙刺激骨髓造血,减少输血,从而提高生存质量,中低危患者经此治疗总有效率为15%~30%,对于输血量少、骨髓原始细胞<10%的患者,有效率可达40%以上[11]。本研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因纳入研究的均为低、中危1型患者,与相关文献报道的有效率相符。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典籍中并无MDS的记载,根据其特点、病位及证候应属“血证”“癥积”等,也有根据病位、病性和病状将其称为“髓毒劳”,其中“髓”为病位,“毒”乃病性,“劳”为病状。中医药治疗MDS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为止众多医家对于MDS的病机和病因认识尚未统一,但中医药不良反应少,可不同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已在众多研究中得到证实。张宇等[12]根据辨证论治原理对42例MDS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方剂治疗,其中30例患者贫血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71.43%,12例患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另有研究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西药康力龙及对症治疗,15例MDS患者中9例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30%[13]。

MDS 外周血三系减少归因于造血干/ 祖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异常,正常造血与异常造血并存,在疾病早期阶段以凋亡为主,高危MDS则增殖异常占主导。DS 患者又往往不能耐受常规剂量化疗,常伴发严重感染和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目前西医仍然缺乏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查阅近年来各医家对MDS病因病机的认识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本病病因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导致邪毒入侵。所谓邪毒一方面是指风、寒、湿、暑、燥、火六淫,同时还包括化学品、放射线、毒性药物等。是为本虛标实之证,虚与实互为因果,正气不足使邪毒有可乘之机,而邪毒入侵导致正气虚,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虛”。虛者有偏重于阴阳,有偏重于气血;标实则表现为血瘀内阻和热毒内蕴,其病位之本在肾,累及脾、肝等。本组入选患者为低危和中危1型,尚处于正邪消长阶段,患者多以正虚为主,邪气尚不尤盛。因此本研究以补肾健脾方扶正为主,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补肾填精、健脾益气、统摄固脉使肾精充足、气血化生,从而达到精血自生、髓有所养、骨有所充的目的。方中山药、白术等健脾;女贞子、炙首乌等滋肾阴;菟丝子、补骨脂等温肾阳[14-15];瘀血重者加入活血化瘀药物;原始细胞增多者临床考虑邪毒较重,可加入清热解毒药物。全方以扶正治本为主,治标为辅,具有补肾健脾、益气养血、促进气血生化的目的,治疗后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应用补肾健脾方辅治MDS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通过补肾健脾中药扶正,刺激患者骨髓残存的正常造血细胞增殖,使有效造血增加,外周血常规指标改善,并改善出血、体倦乏力、神疲懒言、口干咽燥等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王复字. 沙立度胺、三氧化二砷联合罗盖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2009,20(11):42-44

[2] 高飞,徐述,孙淑贞,等. 麻柔教授病证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浅谈[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3):401-403

[3] 唐小龙.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血液感染黏液玫瑰单胞菌病例并文献复习[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2,10(2):92-94

[4] 张之南,沈悌.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3版. 北京:科学出版,2007:157-161

[5] 何广胜,吴德沛,孙爱宁,等. WHO2008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分型修订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9(5):416-421

[6] Sanz GF,Sanz MA,Greenberg PL. Prognostic factors and scoring system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J]. Haematologica,1998,83(4):358-368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8

[8] 武英伟,孙玉静,张茉莉,等. 单纯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9例分析[J]. 广东医学,2013,34(2):268-270

[9] 胡晓梅,许勇钢,全日城,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淋巴细胞异常与克隆造血[J]. 白血病·淋巴瘤,2011,20(2):71-75

[10] 李柳,麻柔. 麻柔教授应用含砷中药治疗血液病的临床实践[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8):1138-1140

[11] 邸海侠,王茂生,杨淑莲,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探讨[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4):10-11

[12] 张宇,钱丽丽,叶宝东,等. 中医药分型论治对低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外周血改善的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641-642

[13] 许毅,周永明,黄振翘,等. 健脾补肾、凉血解毒法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40例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08,40(9):69-71

[14] 高飞,麻柔,杨晓红,等. 青黄散联合健脾补肾中药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活化T细胞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4):443-447

[15] 高飞,许勇钢,杨晓红,等. 青黄散联合健脾补肾中药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2):174-178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3.011

R551.3

B

1008-8849(2015)33-3680-03

2014-12-11

猜你喜欢

骨髓健脾外周血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