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辅助中医治疗效果探讨

2015-02-09莫锦卫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3期
关键词:毒副胃肠道化疗

莫锦卫

(广西南宁市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辅助中医治疗效果探讨

莫锦卫

(广西南宁市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辅助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76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化疗加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疗加中医辅助治疗,化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化疗完成率、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质量,记录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变化及患者生存期。结果观察组化疗完成率为100%,对照组为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7%,对照组为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食欲降低、肝肾功能异常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Hb、WBC、P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生存质量KPS评分及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辅助中医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反应,增加患者的抗病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周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化疗;中医治疗

胃肠道肿瘤为我国高发恶性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术后行放化疗杀灭肿瘤细胞。但化疗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反应,很多患者身体无法耐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肿瘤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能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及耐受能力,已成为辅助化疗的有效方法[1]。本研究探讨了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辅助中医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76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诊断依据卫生部2010年发布的《胃癌诊断标准》及《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均为胃肠道肿瘤术后,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术中未发现肿瘤转移,非姑息手术治疗;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Karnofsky生活质量(KPS)评分>70,预计生存期≥3个月,无化疗禁忌证。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功能和造血系统疾病者;属于姑息手术治疗者;男性血红蛋白(Hb)<100 g/L,女性<90 g/L者;白细胞(WBC)<4.0×109L-1者;血小板(Plt)<100×109L-1者;总蛋白<60 g/L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者。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39~72(57.5+3.5)岁;胃癌12例,结肠癌15例,直肠癌11例; 戒细胞癌9例,低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15例;TNMⅡ期12例,Ⅲ期18例,Ⅳ期8例。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37~76(54.5±2.5)岁;胃癌14例,结肠癌11例,直肠癌13例;戒细胞癌8例,低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18例;TNM Ⅱ期14例,Ⅲ期14例,Ⅳ期10例。2组性别、年龄、病位、病理分期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注射用奥沙利铂85~100 mg/m2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d)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快速静脉滴注第1—2天。第1—2天氟尿嘧啶300~400 mg/m2在亚叶酸钙之后静脉推注,然后以600 mg/m2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2周重复给药1次,4次为1个疗程,连续化疗3个疗程。

1.2.1对照组 在化疗前30 min静脉推注格拉司琼注射液(1 mg/支)3 mg,并于化疗1个周期后给予升白细胞药物利血生片(10 mg/片)20 mg/次口服,3次/d,连续服用至化疗结束后1周。

1.2.2观察组 根据中医临床辨证分为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胃虚寒证和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血、扶助正气,方用八珍汤加减,药用黄芪30 g、当归10 g、川芎10 g、白芍10 g、熟地15 g、白术10 g、茯苓10 g、薏苡仁30 g、三棱10 g、莪术10 g、陈皮10 g、半夏15 g、扁豆10 g、麦芽10 g、谷芽10 g、甘草3 g;气阴两虚证治以滋阴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合益胃汤加减,药用黄芪30 g、太子参10 g、山药15 g、白术10 g、茯苓10 g、玉竹10 g、麦冬10 g、石斛10 g、佛手10 g、桔梗10 g、白花蛇舌草30 g、莪术10 g、水蛭5 g、甘草3 g;脾胃虚寒证治以健脾温中、降逆止呕,方用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半夏15 g、生姜10 g、茯苓10 g、桂枝10 g、白术10 g、枳实10 g、木香10 g、神曲15 g、川楝子10 g、乌药10 g、甘草3 g;气滞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行气降逆,方用四磨汤加减,药用党参15 g、白术15 g、枳壳15 g、丹参10 g、赤芍10 g、乌药10 g、沉香10 g、槟榔10 g、厚朴10 g、陈皮10 g、茯苓10 g、大黄6 g、甘草3 g。呕吐严重加半夏、生姜、竹茹;泄泻严重加山药、薏苡仁;贫血严重加当归、生熟地、女贞子、旱莲草;便秘:加生首乌、火麻仁;白细胞减少加当归、虎杖、鸡血藤;血小板减少加当归、牛角腮、花生衣、仙鹤草等。上药每日1剂,煎煮2次,每次取汁约100 mL,混合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至化疗结束。

1.3观察指标 观察化疗完成情况,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Hb、WBC、Plt变化情况,采用KPS评分评定生存质量。

1.4疗效判断标准[3]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改善,无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无明显腹部闷痛感,食欲良好,血Hb、WBC、Plt均在正常范围内;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有所好转,腹部仍有轻微闷痛感,食欲一般,血Hb、WBC、Plt比治疗前有所上升;稳定: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每日3~5次,尚可进食,血Hb、WBC、Plt比治疗前稍有上升;进展:临床症状及体征恶化,闷痛、恶心、呕吐或顽固性呢逆加重,腹部饱胀,进食困难,血Hb、WBC、Plt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计为总有效。

2 结 果

2.12组化疗完成率比较 观察组化疗完成率为100%(38/38),对照组为84%(32/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毒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食欲降低、肝肾功能异常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Hb、WBC、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3。

2.52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比较 观察组KPS评分(79.5±5.5)分,对照组(61.5±5.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15个月,对照组9个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观察组比较,P<0.05。

3 讨 论

中医认为胃癌属“食痹”“胃脘痛”“癥瘕”“积聚”等范畴。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首提“胃癌”一词:“至西人则名为胃癌,所谓癌者,如山石之有岩,其形凸出也”。 本病多由长期饮食不节、情志抑郁,或脾胃素虚、气血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邪毒内蕴,阻于胃脘而发。脾虚是发病的关键,气、痰、食、热瘀结为主要致病因素[4]。肠癌属“肠覃”“肠癖”“锁肛痔”等范畴,外因多为毒邪损伤肠络,大肠传导失司,日久引起血脉瘀阻,积生于内,发为肠癌;内因为由素体正气不足,外邪内侵所致[5]。其根本为正气亏虚,痰、瘀、热、毒既是外邪,又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共同作用导致本病的发生[6]。

胃肠肿瘤早中期常用手术治疗,但肿瘤细胞随时可脱落至腹腔内,术后为了防止肿瘤复发,常需配合化疗,传统化疗方法经静脉用药,由于血腹膜屏障的存在,药物成分难以完全进入腹腔,导致全身化疗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降低等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血液系统反应,使患者无法耐受整个化疗疗程,导致治疗失败[7]。为防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西药格拉司琼注射液可预防恶心、呕吐,减轻胃肠道反应;利血生片升白细胞,减轻骨髓抑制;但疗效均有限,且会伴发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

中医在辅助化疗方面有显著疗效,通过中医整体辨证论治,祛邪扶正、调整脏腑机能、补益气血,可有效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增加化疗成功率,提高化疗效果[8]。本研究中治疗以扶正固本、健脾益胃、益气补血为主。八珍汤加减方为补益气血的名方,对于术后患者气血虚弱,抵抗力差,恢复慢的患者尤为适用,方中黄芪为补气要药,长于补中焦脾胃之气,可逐五脏间恶血,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当归、川芎补血活血;白芍、熟地滋阴补血;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益胃;三棱、莪术化瘀行气止痛;陈皮、半夏行气止呕;扁豆、麦芽、谷芽消食;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既补益气血,又兼顾理气化瘀、降逆消食。参苓白术散合益胃汤加减注重术后脾胃的调理,辅助机体正气,方中太子参、黄芪补气;山药、白术、茯苓强健脾胃;玉竹、麦冬、石斛养阴生津;佛手、桔梗理气化痰;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水蛭、莪术化瘀行气;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滋阴益气、健脾化瘀的功效。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尤其适用于术后体质虚寒、腹部冷痛的患者,方中半夏、生姜、桂枝温胃止呕;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枳实、木香、川楝子、乌药行气止痛,通积解郁;神曲健胃消食;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温中理气,降逆止呕。四磨汤加减对于消除肿瘤瘀毒、行气破滞有良好的作用,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枳壳、乌药、沉香、槟榔行气降逆;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厚朴燥湿化痰;大黄泄热化瘀;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有行气降逆,消积导滞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化疗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食欲降低、肝肾功能异常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KPS评分及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Hb、WBC、Plt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表明中药对于改善全身状况,抑制癌细胞生长,升提白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作用[9],其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

综上所述,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辅助中医治疗效果显著,能够辅助患者完成化疗,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且费用较低,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莫启章,李夏鲁,赵云,等. 自拟胃肠复元汤方防治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副反应57例[J]. 广西中医药,2009,32(4):21-23

[2] 毛喜莲,张春虎. 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辅助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效果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05,20(23):33-34

[3] 陈艳,王强,周惠春. 加味四磨汤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78例[J]. 福建中医药,2006,37(5):47

[4] 谢毅坚,黄利鹏,洪云峰. 肠内、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恢复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12):119-120

[5] 乔元勋.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6):172-174

[6] 许文捷,黄建平,刘岗. 复元方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恢复的促进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5):492-494

[7] 孙宏文. 任光荣益气养阴活血法对胃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3):3667-3670

[8] 陈鹊汀,王景凤,朱惠学,等. 加味六君子汤对肿瘤术后化疗增效减毒的临床观察[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1):61-62

[9] 刘小青,毛维国. 肿瘤术后化疗期间呕吐的中药调治[J].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416-1417

2014年南宁市本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43179)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3.010

R735

A

1008-8849(2015)33-3678-03

2014-12-15

猜你喜欢

毒副胃肠道化疗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跟踪导练(二)(3)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基层门诊药品毒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