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洪欣教授应用升阳益胃汤验案举隅

2015-02-09赵凯维张玉辉汪国恩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痿证升阳陈皮

王 乐,赵凯维,张玉辉,汪国恩*

(1.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生院2.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007)



曹洪欣教授应用升阳益胃汤验案举隅

王 乐1,赵凯维2,张玉辉2,汪国恩2*

(1.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生院2.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007)

通过解析导师曹洪欣教授应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痿证、肠易激综合征、斑秃的验案,探析导师把握不同疾病病机特点、异病同治、方证相应,灵活应用升阳益胃汤的经验与特色。

升阳益胃汤;曹洪欣;诊疗经验;异病同治;痿证;肠易激综合征;斑秃

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人参、甘草、独活、羌活、防风、白芍、陈皮、半夏、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生姜、大枣组成,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导师曹洪欣教授运用该方治疗多种疑难病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体会到导师应用该方不仅针对疾病病机,且结合现代疾病特点治疗,应用灵活,见解独到,平中见奇。现不揣陋见,试将导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痿证、肠易激综合征、斑秃验案总结介绍如下。

1 痿证案

谭某,女,41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主诉:肢体无力、瘫软1年余。2006年诊断为“脊髓侧索硬化症”。予西医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未见好转。现手虎口及下肢肌肉跳动,肌肉萎缩持续加重,渐至行走困难,下肢稍浮肿。舌淡有齿痕、苔黄白腻,脉弱。中医诊断:痿证。西医诊断:脊髓侧索硬化症。辨证:脾胃气虚,兼有湿证。治法:补脾益胃,升阳祛湿。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处方:黄芪40g,党参20g,白术15g,黄连7g,清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5g,泽泻15g,防风10g,柴胡15g,白芍15g,独活10g,夏枯草30g,甘草10g,十四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2008年3月12日复诊:服上方4剂后,自觉气力明显增加,继服10剂后,肌肉跳动、手颤抖明显减轻,下肢浮肿渐消。舌淡有齿痕,苔白,脉沉滑无力。药已见效,上方化裁,去夏枯草,加川断15g、仙茅10g,调治3月余,诸症明显好转,共守方治疗半年余,诸症消失,1年后随访,病情稳定。

按:痿证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多见,称“痿躄”[1]。可见于西医“脊髓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病。痿证虽有虚实之别、内伤外感之分,但虚证为多,尤以脾胃虚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五脏蕴热、久病体弱等导致肌肉痿弱不用者多见。痿证的治疗,《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独取阳明”[1]之说,即指补益后天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本例患者肢体无力、瘫软1年余,虎口及下肢肌肉跳动,肌肉萎缩持续加重,渐至行走困难,下肢稍浮肿,舌淡有齿痕,苔黄白腻,脉弱,皆由脾胃气虚,兼有湿邪所致。脾主肌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治痿独取阳明”,予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方中重用黄芪,配伍党参、白术以补脾益气,黄连、清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除湿清热以扶脾,防风、柴胡、独活升举清阳,白芍敛阴而调荣,夏枯草祛肝风、通经络,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祛湿清热以振后天之本,体现“治痿独取阳明”之旨。药后诸症大减,肌肉跳动、手颤抖明显减轻,下肢浮肿渐消,观其脉症,仍宜扶脾益胃以振后天乏源之本,遂守方略有化裁,加川断、仙茅调治,以增温阳补肾强筋之功,调理半年余,诸症基本消失,1年后随访,病情稳定。

2 肠易激综合征案

崔某,男,38岁,2006年9月4日初诊。主诉:饮食生冷则腹泻1年余。患者每食生冷食物则大便溏泄,日3~4次,夹有粘液,腹部隐痛,喜温喜按,精神疲乏,纳少,睡眠不实,时胸闷气短。舌淡紫,苔白,脉沉滑强弱不匀。肠镜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泄泻。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辨证:脾阳不振,气虚湿盛。治疗:升阳益胃汤加减,处方:党参15g,白术15g,黄芪20g,黄连5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防风10g,羌活10g,柴胡15g,白芍20g,白蔻仁10g,山药30g,赤芍15g,甘草1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2006年9月11日复诊:服用上方后腹泻腹痛好转,大便日1次,不成形,便中未见粘液。胸闷、气短减轻,食欲、睡眠好转。偶有盗汗,舌淡红,苔白黄,脉弦。药已见效,继续用本方加减,共服药28剂,诸症消失,大便已成形,日1次。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肠易激综合征以突发腹泻腹痛为主症,中医认为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肾与大肠,其致病原因,不外乎外邪侵袭、饮食所伤、七情不和及脏腑虚弱等,但病机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长期饮食不调,劳倦内伤,久病缠绵等均可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谷内停,清浊不分而成腹痛腹泻,可选用升阳益胃汤。若泄泻日久,损伤肾阳,命门火衰,不能温养脾胃,致脾肾阳虚,可以本方合四神丸加减;若肝气不舒,因情志因素腹痛腹泻加重,则重用痛泻要方以疏肝缓急。

本例患者因饮食生冷,损伤脾气,脾虚水湿不运,流注肠中则大便溏薄。脾胃阳虚,则受纳、腐熟、运化功能减弱,故见纳少、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等症。脾气不足,生化乏源,则神疲乏力;心神失养则睡眠不实,胸闷气短。升阳益胃汤寓有“六君子汤”和“痛泻要方”[2]之意,具有健脾益胃,升清降浊之功。方中党参、白术、黄芪健脾益胃;黄连、半夏、陈皮、茯苓、防风除湿清热;羌活、柴胡升清除湿止泻;白芍柔肝止痛,敛阴止泻;白蔻仁温脾化湿行气;山药健脾止泻;赤芍凉血通络止痛,诸药合用,恰中病情,疗效满意。

3 斑秃案

史某,男,9岁,2007年6月22日初诊。主诉:头发反复呈斑片状脱落8月余。诊查所见,头部斑秃7处,直径约1~1.5cm大小,无明显其他症状,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滑。辨证:脾胃气虚,血热湿阻。治疗:升阳益胃汤加减,处方:党参20g,白术15g,黄芪30g,黄连5g,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0g,葛根15g,羌活20g,侧柏叶30g,升麻10g,柴胡15g,柏子仁15g,黄精20g,甘草10g,14剂,水煎服,两日1剂,日温服3次。

2007年7月20日复诊:服药后,患者未见新发斑秃,原斑秃周边有新发生长。守上方加减服药50余剂,未见新发斑秃,原斑秃脱发处已生浓密黑发。随访1年未复发。

按:斑秃又称圆形脱发,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性疾病。其病变处头皮正常,无炎症及自觉症状,病程缓慢,可自行缓解或反复发作,多发于青壮年。若整个头发全部脱落者,称全秃;若全身所有毛发均脱落者,称普秃,中医称“油风”“鬼剃头”等[3]。小儿斑秃多由于禀赋不足,后天失养,饮食不节,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气血化源不足,毛发失养所致。成人斑秃与肝肾不足、精血亏损及风盛血热有关。本例患儿证属脾胃气虚,血热湿阻。治当健脾益胃,升阳除湿,清热凉血。故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方中重用黄芪,并配伍党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羌活、升麻、葛根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黄连除湿清热;酌加侧柏叶凉血生发,柏子仁、黄精滋肾润脾,益气升阳。诸药合用,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脾健胃强,化源充盈,气足阳升,则正旺邪服,而毛发得生焉。服药14剂,患儿未见新发斑秃,而原斑秃周边现新生毛发,疗效显著。效不更方,守上方略施化裁,调理50余剂,遂告痊愈。

4 结语

升阳益胃汤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方中重用黄芪,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益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诸药共收益气升阳,除湿清热之功。导师应用该方治疗痿证、肠易激综合征及斑秃等不同疾病,均着眼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的主要病机,并根据湿、热内蕴程度及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特点灵活化裁。如痿症案以补脾益胃为主要治疗原则,重用黄芪,同时配合具有一定通阳作用的药物来达到治疗目的。肠易激综合征案把握脾阳不振,气虚湿盛的病机,酌加白蔻仁、山药等药物以助药力。斑秃案在健脾益胃、升阳除湿同时侧重清热凉血,适当配伍侧柏叶凉血生发,并酌加柏子仁、黄精等滋肾润脾,益气升阳。不仅增强了药效也体现了异病同治、用药灵活的特色。

[1] 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7.

[2] 马玉萍,苏进义,丁乾.等.施奠邦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验案举隅[J].四川中医,2011,29(1):3.

[3] 陆德铭.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5.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1-14

王乐(1981-),男,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医治则、治法。

汪国恩(1969-),男,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治则、治法。

R289.5

A

1673-2197(2015)09-0061-02

10.11954/ytctyy.201509026

猜你喜欢

痿证升阳陈皮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名老中医陈卫川治疗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经验举隅
蛇胆陈皮制剂中陈皮UPLC指纹图谱
徐明涟教授运用治痿汤加减辨治重症肌无力验案
旭日东升 十年一剑——访肯纳金属家族成员上海升阳超微粉有限公司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
金杰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经验
开车回家
升阳通降法治疗胃下垂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