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联合碳酸酐酶抑制剂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的影响
2015-02-08王大萍刘启艳刘家敏
王大萍,刘启艳,刘家敏
(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贵州 兴义 562400)
β受体阻滞剂联合碳酸酐酶抑制剂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的影响
王大萍,刘启艳,刘家敏
(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贵州 兴义 562400)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联合碳酸酐酶抑制剂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17眼)和对照组13例(15眼),术后观察组给予噻吗洛尔+布林佐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噻吗洛尔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2组眼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RNFL厚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眼压及血清中VEGF、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PED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上方视野、下方视野、颞侧视野、鼻侧视野的RNFL厚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联合碳酸酐酶抑制剂有助于降低眼压,调节细胞因子含量,增加RNFL厚度,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眼内压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是较为严重的青光眼类型,发病机制是新生血管大量形成并阻塞房角,房水外流受阻并造成眼压升高、视力损害。目前临床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小梁切除术联合视网膜光凝,辅助以术后合理的药物治疗降低眼压[1]。β受体阻滞剂和碳酸酐酶抑制剂均是临床采用的降眼压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发挥降低眼压的作用[2]。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了β受体阻滞剂联合碳酸酐酶抑制剂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0例(32眼),患者虹膜有粗大新生血管形成,房角检查可见新生血管堵塞房角,全身及局部情况能够接受手术。排除不符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诊断标准者,全身及局部情况不适合手术治疗者,体质过敏者,患有心律失常等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术后随访数据不全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7例(17眼),男7例(7眼),女10例(10眼);年龄(45.23±6.62)岁;眼压29~65(42.82±4.65)mmHg(1mmHg=0.133kPa);发病原因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0例(10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5例(5眼),眼缺血综合征2例(2眼)。对照组13例(15眼),男6例(7眼),女7例(8眼);年龄(45.46±6.38)岁;眼压30~65(42.65±4.58)mmHg;发病原因为糖尿病病性视网膜病变10例(12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静脉阻塞2例(2眼),眼缺血性综合征1例(1眼)。2组眼数、性别、年龄、眼压、发病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患者均行小横梁切除术:在新生血管较少区域,做以上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分层切开球结膜、结膜下组织,巩膜表面烧灼止血。行1/2厚4mm×4mm巩膜瓣,常规切除1mm×2mm小梁组织,烧灼并扇形切除虹膜根部,缝合巩膜瓣至房水有少许滤过,分层缝合结膜下组织及球结膜。术后常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覆患眼,角膜水肿消退后即予分期视网膜激光光凝 。术后观察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噻吗洛尔滴眼液(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078)和碳酸酐酶抑制剂布林佐胺滴眼液(比利时s.a.ALCON-COUVREURn.v,注册证号:H20100212)于8:00和16:00双眼各点1滴。对照组仅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于8:00和16:00双眼点1滴。2组均连续治疗1周。
1.3观察指标
1.3.1眼压水平 手术前和手术后7d时,对2组进行24h眼压测定,每3h测定1次,计算随机眼压下降值、眼压峰值下降值、24h平均眼压下降值、24h眼压波动值。
1.3.2血清细胞因子 手术前与手术后7d时,采集2组血清标本,3000r/min离心10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
1.3.3不良反应 术后1~7d,对2组患者进行观察并记录有无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味觉障碍等药物不良反应及术后前房积血、高眼压、角膜水肿等手术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眼压水平 观察组随机眼压下降值、眼压峰值下降值、24 h平均眼压下降值高于对照组,24 h眼压波动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眼压水平比较
2.2血清细胞因子含量 手术前2组VEGF、PEDF、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2组VEGF、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PEDF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不良反应 对照组发生前房积血3例,角膜水肿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观察组出现前房积血1例,角膜水肿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5.645,P<0.05)。2组不良反应均3~5 d自动缓解,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 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较为严重的青光眼类型,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是临床治疗该病最主要的手术方式,但需要在手术后继续给予降眼压药物以保证疗效。临床上最常用的抗青光眼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的主要作用是拮抗肾上腺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与β受体的结合过程,降低睫状体上皮细胞中cAMP的含量,进而减少房水生成,降低眼压,改善视力[3]。但β受体阻滞剂在发挥降低眼压作用的同时,会造成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心肌收缩负性调控,进而增加相应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因此,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术后用药中,不主张通过β受体阻滞剂单药来发挥降眼压的作用。碳酸酐酶抑制剂能够直接作用于睫状体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阻碍房水产生的过程并使眼压下降[5]。β受体阻滞剂和碳酸酐酶抑制剂两类药物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减少房水产生并降低眼压,联合使用预期能够取得更为确切的疗效[6]。
青光眼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症状是眼压持续升高,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眼压并防止视神经损害进一步发展[7]。由于眼压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且眼压明显升高多发生在夜晚睡眠时,仅通过随机眼压测定无法准确和全面地判断病情[8];因此,在判断青光眼病情和治疗效果的时候,需要进行24 h眼压测量并计算眼压的峰值、谷值以及波动值,进而全面评估病情[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随机眼压下降值、眼压峰值下降值、24 h平均眼压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24 h眼压波动值均低于对照组。提示β受体阻滞剂和碳酸酐酶抑制剂能够降低眼压水平和眼压波动程度,与文献[9-10]报道相符。
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对血管新生的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其中VEGF是目前已知功能最为明确的促血管新生细胞因子,能够增加局部新生血管的数目;PEDF是血管新生的抑制性细胞因子,能够抑制血管新生的过程; IL-6作为炎症递质,参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的调控,局部压迫和缺氧可诱导IL-6大量合成并发挥与VEGF类似的促血管新生作用[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ED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β受体阻滞剂与碳酸酐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有助于降低术后眼压,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由于样本对象来源与数量的限制,本研究缺乏对眼压水平变化、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分析,加上对联合用药可能作用机制分析不足,所得结论可能会出现偏倚,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1] Waland MJ,Parikh RS,Thomas R,et al. There is insuficient evidence to recommend lens extraction as a treatment for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an evidence-based perspective[J]. Clin Experiment Ophthalmol,2012,40(4):400-407
[2] 唐敏,傅扬,富名水,等. 三种抗青光眼药物对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疗效的影响[J]. 眼科新进展,2014,34(1):54-57
[3] Sanhu SK,Keswarwani S,Mittal R. Unusual presentation of phacolytic glaucoma: simulating microbial keratitis[J]. Cases Rep Ophthalmol Med, 2011,2011:850919
[4] 吴飞华,陈晓文,梅文君. 0.5%马来酸右旋噻吗洛尔滴眼液的稳定性[J]. 中国药房,2002,13(8):496
[5] 丁明莲,白瑞.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24小时眼压的影响[J]. 西部医学,2015,27(3):438-440
[6] YoshikawaK,KozakiJ,MaedaH.Efficacyandsafetyofbrinzolamide/timololfixedcombinationcomparedwithtimololinJapanesepatientswithopen-angleglaucomaorocularhypertension[J].ClinOphthalmol,2014,8:389-399
[7] 何广辉,李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诊疗现状[J]. 眼科新进展,2014,34(10):997-1000
[8] Shimizu Y,Nakakura S,Nishiyama M,et al. Efficiency, safety, and patient preference of switching from dorzolamide 1%/timolol 0.5% to brinzolamide 1%/timolol 0.5% while maintaining the prostaglandin F2α analog[J]. Clin Ophthalmol, 2015,9:475-482
[9] 李军,祝莹,徐少凯. 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J].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4):704-705
[10] Lipatov DV,Chistiakov TA,Kuzmin AG,et 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Ganfort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neovascular glaucoma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Vestn Ofalmol,2014,130(3):45-48
[11] 白玉星,李静,田立艳,等. 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血清及房水中 IL-6、 PEDF、VEGF 水平的影响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2015,8(1A):161-162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7.027
R775.3
B
1008-8849(2015)27-3031-03
201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