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与心肌酶对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分析

2015-02-08刘娜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心电图

刘娜娜

(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海南 琼海 571400)

心电图与心肌酶对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分析

刘娜娜

(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海南 琼海 571400)

目的探究心电图与心肌酶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方法选取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CK、CK-M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研究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周后心肌酶谱与心电图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者入院时检出率较高,后者入院1周时检出率较高。心律失常入院15d恢复40例(78%),1个月时检查仍有9例存在心律失常表现;ST—T改变变化较快,10d内好转24例(83%),其中有9例在5d内恢复,15d时检出10例患者,较前检出率高,提示ST—T改变易反复。病理性Q波恢复较慢,只有1例在1个月时检查不存在病理性Q波。传导阻滞存在时间较长,15d时只有2例患者恢复,1个月时好转7例(41%)。结论在病变早期,心肌酶谱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高于心电图检查;在后期则低于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在疾病早期最敏感的指标为ST—T段的改变,其可以评价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治疗的疗效。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心电图;敏感性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其主要的发生机制为病毒的直接作用或机体的免疫反应,其中细胞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中也具有重要意义[1]。急性心肌炎是病毒性心肌炎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致死率较高,在病毒感染的早期,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在使心肌坏死的同时也诱发了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使其释放炎症因子而发生炎症反应,病毒也可以直接引起细胞的凋亡,患者自身免疫的损害也可导致患者心肌松弛、弹性减退,严重时发生心肌的灶状坏死。由于该疾病在初期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缺乏特异性指标表现,因此诊断常常较为困难。目前,在临床上关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常依靠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检查[2]。心肌酶谱是评价心肌损伤的一组指标,当患者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的坏死时,心肌酶即被释放入血,因此可以通过心肌酶谱来评价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心电图主要是通过ST—T段的改变来评价患者心肌的状况,虽然ST—T段的改变不具有特异性,但是可以结合临床症状来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佐证。本研究通过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比较,来寻找出一种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疗效更为敏感的指标,以利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均符合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3]:患者出现心脏相关表现的前3周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表现;上述感染后3周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或成对、多源室性期前收缩,自主性交界性或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或心房颤动或扑动,或以上导联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05mV或ST段出现异常抬高或出现异常Q波;患者同时伴有以下2种情况,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升高,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腔扩大或室壁活动异常。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男61例,女39例,年龄2~45(32.17±10.51)岁;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4~45(30.26±10.02)岁。2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心肌酶谱检测 检测指标有肌酸激酶(CK)、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检测方法参考文献[4]采用酶速率法。

1.2.2心电图检查 嘱患者仰卧位,采用12导联,纸速为25mm/s,确保图像基线平稳、图像清晰。心电图改变标准为:2个以上导联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05mV或ST段出现异常抬高或出现异常Q波[3]。

1.2.3观察指标测量时间 对照组于入组时行心肌酶谱检查。研究组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5,10,15,30d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测。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入院时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研究组入院时及入院1周后的心电图、心肌酶谱的检出率;比较研究组入院时及入院后5,10,15,30d心肌酶谱检测指标和心电图改变情况。由住院医师向患者交代病情,使患者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相对了解,告知本次研究的意义及可行性,患者在院时按本研究规定时间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测,患者出院后嘱患者于相应的时间内来院检查,如患者不能及时来院,允许患者迟于规定时间24h,如患者不能及时进行检查,视为病例脱落。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入组时心肌酶谱检查结果 研究组CK、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2组AST、α-HB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入组时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研究组入院时及入院1周时2种方法病毒性心肌炎的检出率 患者入院时,心肌酶谱与心电图的检出率分别为82%(82/100)和69%(6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心肌酶谱与心电图的检出率分别为54%(54/100)和78%(78/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研究组入院时及入院后5,10,15,30d心肌酶谱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CK、CK-MB值在入院时均为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ST、α-HBDH值变化不大(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入院时及入院后5,10,15,30d心肌酶谱比较

注:①与入院时比较,P<0.05。

2.4研究组入院时及入院后5,10,15,30d心电图 入院时检查出现心律失常51例(51%),ST—T改变29例(29%),病理性Q波3例(3%),传导阻滞17例(17%)(78%)。心律失常患者在5~15d恢复,1个月时检查仍有9例存在心律失常表现。ST—T改变较快,10d内的好转率为83%,其中9例在5d内即恢复;15d时检出10例,较前检出率高,提示ST—T改变易反复。病理性Q波恢复较慢,只有1例患者在1个月时检查不存在病理性Q波。传导阻滞存在时间也较长,15d时只有2例患者恢复,1个月时的好转率为41%。见表3。

3 讨 论

急性心肌炎是病毒性心肌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上通常被称为致死性心肌炎,常以胃肠道表现及非特异性流感样表现为首发症状,病情恶化较为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资料显示,患者进行心肌活检时显示心肌存在多发性心肌坏死和广泛的急性炎症细胞侵润[5]。而这些坏死的心肌细胞及免疫炎症反应均可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凋亡是细胞程序性的死亡模式,并且细胞凋亡存在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整个发病过程[6]。心肌细胞的凋亡可以使患者心脏正常的细胞丢失或心肌纤维化,同时,心肌细胞凋亡是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猝死的主要原因[7]。急性心肌炎的基础病理变化为炎性细胞的侵润导致坏死区域和纤维化区域交替出现,且病变较为严重时可累及患者的心脏传导系统[8]。因此对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早发现早治疗是极其必要的,在临床上目前关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常常依靠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检查,且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在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时的敏感性,以明确哪种方法相对准确。结果显示:①研究组患者CK、CK-M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组AST、α-HB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CK、CK-MB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指标,而AST、α-HBDH诊断的意义不大,其结果与相关报道相符[9-10]。②患者入院时及1周后心肌酶谱与心电图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又对入组患者进行多次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重复检查,提示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心肌酶谱的检出率较高,1周后心肌酶谱的检出率低于心电图,说明心电图有利于疾病后期的监测。本研究就此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心肌内有多种酶,在心肌受到损害时就会被释放入血,而这些酶出现早且消失较快,且在心肌损害的早期,心肌酶谱反应敏感,心电图变化轻微[11]。在本研究中,入院时检查心电图主要改变为心律失常、ST—T改变、病理性Q波、传导阻滞,心律失常患者78%在5~15d恢复;ST—T改变变化较快,且ST—T改变易反复;病理性Q波恢复较慢,传导阻滞存在时间也较长。提示在疾病早期,心电图变化不明显,大部分心电图改变类型在数日内逐渐改善,在病变早期时,也可以通过对ST—T段的改变来评价患者的心肌状态。

表3 研究组入院后5,10,15,30d心电图比较 例(%)

心电图的改变呈多样性,且各种类型改变的持续时间和转归差异性较大,ST—T段的改变在临床上虽不具有特异性,但在病变早期发现这一改变的出现而且较易恢复,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作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一个佐证。传导阻滞存在的时间较长,这是因为患者心肌细胞被炎症细胞侵润且出现纤维化,并且传导阻滞发生于心脏的传导系统[8]。有资料显示,心律失常的改变速度介于ST—T段及传导阻滞之间,且在疾病早期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后期则以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常见[12]。因此心电图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具有敏感性,且早期以ST—T段的改变为主,且ST—T段回复较快,与病情变化相平行,可以作为患者病情评价及诊疗效果的一个指标。有学者提示,心律失常也可以作为患者病情转归的一个临床指标[13]。

心肌酶谱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报道不一,在检测时应该把握检测的时期,以早期诊断为主,并且要进行动态检测,在结果显示阴性时也不要轻易排除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其原因为当心脏病变累及窦房结、房室结等传导系统时,这部分细胞发生坏死、水肿及炎症反应,从而使患者的传导系统出现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心肌酶往往在正常范围内,但此时患者病情较严重。患者病情的轻重受病毒侵袭部位的影响,临床表现各异,心肌酶谱的检查结果也高低不一,因此心肌酶谱不能反映患者病情的轻重[4]。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综合作出判断。

[1] 吴凡,谢家斌,邱汉婴. 细胞因子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J]. 心脏杂志,2004,16(2):163-164;168

[2]LangK,BomerA,FigullaHR.Comparisonofbiochemicamarkersforthedetectionofmininalmyocardialinjury.SuperiorsensitivityofcardiactroponinIELISA[J].JIntemMed,2000,247(1):119-123

[3] 陆再英. 内科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

[4] 潘柏申. 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5):264-266

[5] 李晓燕. 心肌酶谱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J]. 心脏杂志,2008,20(2):241-242

[6] 张召才,李双杰,杨英珍,等. 病毒性心脏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05,32(4):388-390

[7]KytoV,SarasteA,SaukkoP,etal.Apoptoticcardicmyocytedeathinfatalmyocarditis[J].AmJCardiol,2004,94(6):746-750

[8]MaischB.Pathophysiologyofviralmyocarditis:theroleofhumoralimmuneresponse[J].CardiovascPathol,2002,11(2):112-122

[9]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46

[10] 陈世明.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6-47

[11] 严军. 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心肌酶谱和心电图观察[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7,7(4):475-473

[12] 向春云,欧敏生,沈文强.心电图对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及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4):681-682

[13] 陈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6,15(2):118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9.028

R0446.112

B

1008-8849(2015)19-2126-03

2014-08-10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