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2015-02-0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氧分压心率通气

骆 玲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重庆 400062)

早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骆 玲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重庆 400062)

目的探讨早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肺损伤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吸氧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早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的改变情况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降低,而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参数,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早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急性肺损伤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的一种危重症,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在肺部失控的重要表现,也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在肺部的主要表现之一,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的预后[1]。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高浓度吸氧治疗,但效果不佳,而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常用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和呼吸功能[2-3]。为了探讨早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分组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急性肺损伤患者88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4],氧合指数低于300,Murray肺损伤评分高于2.5分,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液性疾病、精神疾病、肿瘤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21~70(38.9±10.5)岁;交通事故伤32例,高处坠落伤10例,挤压伤2例。观察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20~71(39.2±11.4)岁;交通事故伤30例,高处坠落伤11例,挤压伤3例。2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吸氧治疗。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要严格限制患者液体的出入量,早期给予患者实用皮质激素治疗,采用控制感染、脱水、营养支持的原则,加强雾化和静脉化痰,每隔2h给予患者拍背翻身1次,协助患者完成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早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所用仪器为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德国Drager公司生产,ResPiCareCV型),实施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的正压通气模式,PCV(S)或CPAP/ASB模式,设定相关的呼吸机参数,设定呼吸频率为12~16次/min,设定吸气压(IPAP)为8~20cmH2O(1cmH2O=0.098kPa),设定呼气压(EPAP)为4~8cmH2O,设定FiO2为40%~60%,在治疗的前2d除必须说话、雾化、咳嗽、进食、口鼻腔护理需要停机外,均持续使用,等到患者的病情稳定好转后,夜间可持续应用,在白天可间歇使用,每天的脱机时间要小于8h,实施通气治疗前要常规留置胃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参数及通气状况、治疗时间、预后情况、不良反应情况。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均显著增加(P均<0.05)。观察组患者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1mmHg=0.133kPa。

2.22组治疗前后呼吸参数情况比较 治疗后,2组pH值、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有所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显著增加(P均<0.05),而呼吸频率均显著下降(P均<0.05)。2组pH值、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呼吸参数情况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愈出院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效果比较

2.4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是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从而引起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5]。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其发展至严重阶段(氧合指数<200)被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影响患者的预后。

表4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临床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常用方法为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6]。

研究表明,急性肺损伤患者给予早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显著改善机体的呼吸功能,提高氧合指数,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的预后[7-8]。只有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机体肺间质水肿进行有效改善后,肺间质水肿积液才会减轻对毛细血管旁感觉器的刺激作用,进而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9]。随着呼吸频率的下降,过度通气将会得以改善。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能在呼气相减轻肺泡和肺间质水肿,可显著增加氧弥散,进而改善机体的缺氧状况,为患者的临床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具体的操作方式为呼气末正压通气,在呼气末使得患者的肺泡开放,以增加功能残气量,显著增加气体交换面积,进而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提高机体的氧合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pH值、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急性肺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率到正常水平,有助于稳定患者的内环境状况,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提示早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参数,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1]BrodskyMB,GellarJE,DinglasVD,etal.Durationoforalendotrachealintubationisassociatedwithdysphagiasymptomsinacutelunginjurypatients[J].JCritCare,2014,29(4):574-579

[2] 张文平,马利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1):39-49

[3] 植荣昌,李寅环,黄春萍,等.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6):522-527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03

[5]LutmevJ,WatkinsD,ChenCL,etal.Heparin-bindingepidermalgrowthfactor-likegrowthfactorattenuatesacutelunginjuryandmultiorgandysfunctionafterscaldburn[J].JSurgRes,2013,185(1):329-337

[6] 边革元,郝江,罗积慎,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59-60

[7] 陈新,陈瑞,许睿,等.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早期气体交换和呼吸应答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31):1-3

[8] 兰霞,黎贵湘,陈本会.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价值[J].西部医学,2012,24(4):781-783

[9] 杨龙峰,瞿星光,叶永青,等.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严重腹腔感染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42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5A):8-10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9.027

R655.3

B

1008-8849(2015)19-2124-03

2014-08-10

猜你喜欢

氧分压心率通气
心率多少才健康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不通气的鼻孔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