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拉回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5-02-08薛惠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颈椎

薛惠兴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 珠海 519015)

提拉回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薛惠兴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 珠海 519015)

目的观察提拉回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观察组采用提拉回绕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方法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颈椎功能评定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麻木程度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和颈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颈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拉回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神经根型颈椎病;提拉回绕手法;牵引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主要病变,包括颈部周围软组织、颈椎关节的继发性改变及相邻椎体退行性变增生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从而出现颈、肩、背和上肢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1]。目前该病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且有年轻化趋向。临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以推拿、牵引、物理因子等治疗较为常见[2]。2013年6月—2014年10月笔者采用提拉回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在本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0例,均经颈部X射线、CT或MRI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均符合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所提出的有关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①临床具有较为典型的上肢疼痛、麻木等神经根压迫症状及体征;②颈丛牵拉试验或压颈试验为阳性表现;③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所见与患者临床症状相一致;④除外胸廓出口综合征、颈背部筋膜炎、尺神经炎、腕管综合征、网球肘、肩周炎、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及肱二头肌腱鞘炎等;⑤符合颈椎牵引及手法治疗适应证。排除非神经根型颈椎病者,合并颈椎畸形、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骨折、颈椎骨质疏松、颈椎肿瘤等者,合并心、肺、脑血管疾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及其他重要器官疾病者,精神病患者,不愿意和无法全程接受治疗者,手法部位皮肤有严重皮肤损伤或有皮肤病者,不符合颈椎牵引及手法治疗适应证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观察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30~65(48.9±9.5)岁;治疗前VAS评分(7.62±1.32)分,颈椎功能评分(14.69±2.71)分;病程(3.5±1.5)年(2~61个月)。对照组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31~64(49.2±8.8)岁:治疗前VAS评分(7.59±1.26)分,颈椎功能评分(14.22±2.59)分;病程(3.7±1.2)年(2~62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 采用提拉回绕手法治疗。①坐位放松颈背部肌肉:医者用掌揉法施用于患者的颈肩背部的软组织,以斜方肌、肩胛提肌为主。力量由浅至深。以颈肩部产生明显温热感为度,大约3min。接着用力弹拨颈肩部硬化挛缩的软组织和明显压痛的硬结及条索状物,以松为度,时间约为3min。重力点按双风池、风府,患侧肩中俞、肩井、天宗等穴位,每穴30s。②患者去枕头取仰卧位,以拿揉手法施用于颈肩部的头颈夹肌、肩胛提肌和斜方肌等软组织,以进一步放松颈肩部的深部肌群,时间3min。待患者肌肉明显放松后进行下一步。③提拉回绕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先行拔伸牵引,找出能使症状缓解的角度。缓慢适当用力,找到位置后施以一定的牵引力,以病变节段能牵开为度。具体方法:上位颈椎用力可以小一点,下位颈椎要用力大一些。在病变节段牵开的情况下,用一手拇指和四指相对夹住病变阶段的横突,轻轻做旋转回绕的动作,从小幅度慢慢到大幅度。手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感觉,如果症状有加重的情况,就把力量降低下来。④弹拨患侧极泉穴5次,以有强烈的麻串感到指端为度。⑤以抖法施用于患肢半分钟作为结束手法。

1.2.2对照组 采用牵引治疗。患者取坐位,头部略向前倾,约10°,以患者感舒适为度,采用枕颌布兜行牵引治疗,牵引质量以3kg开始,每次增加0.5kg,不得超过6kg。每天治疗1次,每次15min,2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麻木程度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由专业人员记录数据并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①VAS总分共10分。0分:无痛;<3分:有轻微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疼痛较剧,影响睡眠但患者尚能忍受;7~10分:强烈的疼痛,患者难以忍受。②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颈、肩、背部疼痛、上肢痛和/或麻木、活动痛和头痛头晕,最高分为10分)、临床检查(包括压痛、压顶和/或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感觉障碍、肌力分级、霍夫曼征、颈过伸试验,最高分为13分)、日常生活动作(包括睡觉翻身和颈活动,最高分为4分),总分为27分。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比较 治疗后2组颈椎功能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部疾病,其产生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且常呈慢性、迁延性、进行性发展,确切病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颈椎及椎间盘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导致其膨出或突出、后关节骨质增生、钩椎关节骨刺的形成及其相邻颈椎关节的移动错位引起的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4]。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手段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以推拿、牵引、物理因子等治疗较为常见,主要是通过舒畅患者颈部经络,促进血液流通,消除肌肉疲劳等起到缓解患者麻木疼痛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的作用[5-6]。国内大量学者报道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其临床应用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且普遍主张以复位为主导[7-9]。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手法治疗可有效调整和改善相邻颈椎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可达到较好效果的功能复位,有利于消退组织充血水肿,减轻肌肉痉挛,增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从而消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与压迫,恢复正常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手法治疗可不同程度地降低颈椎关节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应力位移,调整其静力平衡,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颈椎间盘的流变学特征和改善颈椎间盘和颈部肌群的应力分布,纠正关节错位,改善血液循环,延缓颈部肌群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增强颈椎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0]。然而一味勉强追求解剖复位,往往引起患者症状的加重,而且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很难达到解剖复位[11-12]。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2组VAS评分和颈椎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与沈国喜[13]、曾姿霈等[14]、朱丹阳等[15]报道结果相类似。笔者观察发现提拉回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①牵引下以微小的旋转回绕来微调关节,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和压迫物的关系,从而有效降低神经受到的压力。②改善颈椎的异常力学情况,能有效缓解肌肉的痉挛。 ③手法力量及幅度可有效控制,因此不良反应极少,而且对较大的突出物也有较好疗效。④可以利用宽大的后纵韧带产生的压力对突出的椎间盘直接作用,虽然每次的力量不是很大,但多次治疗后疗效比较令人满意。⑤本手法不仅对神经根型有效,而且对其他类型颈椎病也有较好和较为稳定的疗效。但在行旋转提拉手法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对神经粘连严重者效果较差,因为施加于粘连处的旋转力量比较小。②水肿严重者要先控制炎症,待水肿消退后方才行本手法治疗。③本手法对巨大的颈椎间盘突出也有一定疗效,但需注意力量的控制,在施行时可酌情考虑。但是突出物引起脊髓明显损伤,出现病理反射,此为本手法治疗的禁忌证。④在行此手法治疗前一定要排除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治疗的相关禁忌证。⑤手法治疗的同时可加用一些药物治疗或者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稳定。

综上所述,提拉回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仅临床疗效确切、见效快,而且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能高、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但由于目前在临床上缺乏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具体的临床操作规范,在安全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因此需要进一步对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大样本的临床对照试验,建立一套完整的临床规范和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以利于临床推广。

[1]SungJY,TaniJ,HungKS,etal.Sensoryaxonaldysfunctionincervicalradiculopathy[J].JNeurolNeurosurgPsychiatry,2014,86(6):640-645

[2] 田浩文,高晓平,陈子翔.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功能评估及非手术治疗进展[J].安徽医学,2013,34(10):1568-1570

[3] 孙宇,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2):156-158

[4] 朱巍,贾连顺.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2):761-764

[5] 董银平,孙华,闫凌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5):86-88

[6] 田浩文,高晓平,陈子翔.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功能评估及非手术治疗进展[J].安徽医学,2013,34(10):1568-1570

[7] 赵国红.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8,27(10):817-819

[8] 刘俊昌,王新军.神经根型颈椎病正骨手法治疗进展[J].新疆中医药,2009,27(3):75-76

[9] 周海华.传统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及手法治疗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869-3871

[10] 朱国苗,房敏,孙武权.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制及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54-156

[11]ZhangS,NicholsonKJ,SmithJR,etal.Therolesofmechanicalcompressionandchemicalirritationinregulatingspinalneuronalsignalinginpainfulcervicalnerverootinjury[J].StappCarCrashJ,2013,57(11):219-242

[12] 丁桃,胡中,刘建昆.Mulligan手法联合Thera-band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2):148-150

[13] 沈国喜.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9):1180-1181

[14] 曾姿霈,吴绍汉.卧位拔伸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6):33

[15] 朱丹阳,范小利,卢山.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生物电改变的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4,35(3):234-235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9.022

R0681.55

B

1008-8849(2015)19-2114-03

2014-10-10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