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维度下的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2015-02-07叶宝爱

法制博览 2015年3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叶宝爱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思想政治教育维度下的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叶宝爱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才能增强其学法、守法、用法、捍卫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本文从分析法治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入手,阐述了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希望以此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6-0291-02

作者简介:叶宝爱(1989-),女,山西孝义人,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进行依法治国建设的总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法治观教育是推进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培养具有法治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的一项迫切而紧要的任务。

一、加强法治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品质。法律素质是大学生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加强法治观教育,是推进国家法治化进程的现实需要。

我国从1986年开始就在高校设立法律基础课程,将法治教育纳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迄今为止已有29年的历史。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理念完成了由“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的转变。法制教育的任务是传播法律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人们知法、懂法、守法,是对现行法律制度的诠释,而法治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和认识,还包括“培养人对法的精神、法的原则、依法治国战略的认同,并将法治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价值追求”。[2]一般来说,法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掌握有关法律的基础知识;二是形成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三是提高法治实践能力。

二、加强法治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要求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的特点,高校要结合时代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教育。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法治作为维护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通过社会主义法治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法治是社会改革发展的保证,关系到社会主义各方面的的有序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把法治理念逐渐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增强大学生运用法律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法治观念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不仅自己积极践行具有时代特点的法治理念,而且能够通过自身行为影响周围人,促进法治的宣传和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要求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要努力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一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将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内容和精神创造性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中;二是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激发大学生学习法治理论的兴趣;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创新理念,积极主动探索和研究新的理论与方法,克服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使之与现代社会的法治建设相适应。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其最终目的是培养与社会实践相契合的,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四有”新人。对大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只有将其放到法治实践的环境中,才能评估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法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社会现实完善法治教育内容,并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法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素养,提升法治能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法治观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1.学校应正确定位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目前,从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来看,法治教育还是从属于德育教育。“大学生以接受道德、纪律教育为主,面对实际问题时,习惯性地用道德、纪律去衡量,缺乏法律意识。”[3]因此,在法治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旧的教育理念,坚持德法并举。

2.发挥思政课堂对法治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当前高校开展法治观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积极探索如何将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融入到教学当中。因此,学校应该从新的视角出发:一方面,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讲话内容并研究学习,掌握最新理论成果,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在课堂上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最新的法治理论传授给学生。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应该紧紧围绕他们生活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呈现,运用启发式、模拟式、讨论式等多样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思考法律事实背后隐藏的法律理念和价值以及帮助学生领会法治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此外,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注重大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在课下要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

3.提高教师的法治观念。教师是法治教育的主要传播者,法治观念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动机和效果。教师不仅要掌握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而且必须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并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捍卫者。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包括法律法规的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解读等。此外,还要提高教师的法治教育水平。教师具备一定的法治理论知识储备后,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能,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在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能力。

(二)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方面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法治观方面的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对自身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行为进行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整。目前我国大学生这方面的自我教育还比较欠缺,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法治观自我教育。第一,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高校应该使学生明确学习法律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加强自身行为的合法性,帮助他们形成以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为指向的动机系统;第二,营造良好的自我教育学习的氛围。学校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关于法治教育方面的活动,比如组织法治宣传活动、法律演讲比赛、法庭模拟等,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使

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三,把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社会法治需求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旨在强调法律至上,依法办事。所以,大学生在剖析社会热点问题时,不能盲目、偏激或者随意跟风,要辩证地分析双方观点,运用正确的法律推理形式得出自己的见解。

(三)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

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有效配合才能完成。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高校要结合依法治国的教育理念,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比如在全校举办法治文化辩论赛、开展以“法治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拍摄法治教育的宣传视频等;其次,重视家庭教育。这就要求父母要走进学校,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使课堂教学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强化和巩固。如果将法治理念引入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法治观念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比如,在家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同观看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栏目,一起阅读法治类书籍或陪同孩子参加社区法治宣传活动等,以此来强化孩子的法治观念;最后,优化社会环境。由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淡化法律观念和法律信仰。因此,国家和政府必须加大力度优化社会环境,合理利用网络、新闻媒体宣传自由、平等、法治等正确的价值观,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总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三方相互配合,良性互动,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充分发挥各方的职责,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法治能力,为未来法治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1).

[2]陈杰.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D].复旦大学,2012:52.

[3]李茂久.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培养路径的反思与探讨[J].科教导刊,2015(3):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韩宝庆.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