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法上物的思考

2015-02-07朱海俊刘天畅

法制博览 2015年36期
关键词:体物民事法律支配

朱海俊 刘天畅

江苏省滨海县人民法院,江苏 滨海224500

一、物的概述

(一)物的概念

物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权利主体利益的承载者。物是存在于人身之外,可以满足权利主体的利益需要,并能为权利主体所支配利用的物质实体。

广义的物是指自然界物理上的物,强调物的自然属性;狭义的物是指法律上的物,对应强调其法律特征。

(二)物的法律特征

物的法律特征表现为:1.物是存在于人身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实体。自然界中的物质只能是除人之外的一种存在,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不能为物。2.物能够满足权利主体的利益需求,这种需要可以表现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生活需要,也可以表现为具有精神价值的精神生活追求;物必须具有“有用性”。3.物能够为人力所控制和支配。具有有用性的物必须能为权利主体认知和控制,满足主体的利益需求。4.物一般为有体物。罗马法对物进行了“有体物”和“无体物”的划分,所谓有体物是指具有一定空间、形体,能为人体所感知的物质存在;而无体物一般指无体财产,是人类凭主观意志的拟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的外延不断扩大,许多为人力所能控制的无体物,如:光、电、气等也被纳入了民法“物”的范畴。

二、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与《物权法》上物的区别

人们习惯于从《物权法》的角度论物,从民事权利客体的角度论物的很少有。对两者进行明确区分对了解“物”意义重大。

(一)比较两者的内涵

《民法通则》未对何为民法上的物作一般性规定,学者们对物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无体物的膨胀趋势,物的概念呈现扩张性,所以应给予物广义的概念。民法上的物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人身之外,可以满足权利主体的利益需要,并能为权利主体所支配利用的物质实体。

《物权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二)比较两者的外延

作为民事权利客体的物,不应该仅仅是物权尤其是所有权的客体,应包括有体物、无体物等一切符合民法物的法律特征的物质存在。而物权法上的物特别是所有权的物即指财产,必须是有体物,而无体物是他物权的客体。

三、现代民法物的新发展

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导致了作为民事权利客体物的概念在现代社会呈现扩张趋势,物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对物要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物既有用”观念

“物既有用”的观点体现出人类优位主义思想,带有强烈的功利性。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增大,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明显增强,且此种影响力已呈现出泛滥趋势,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破坏。人类过分地强调物的“有用性”,此观念有悖于社会主流思潮,也不利于人类社会和自然力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应将“有用性”限定在一个范围内,而应该将物的有用性在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新定义,赋予其全新内涵和意义。

(二)“物既有体”观念

“物既有体”的观念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更加多的无形之“物”逐渐为人力所控制并加以使用,我们必须认识到:物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种客观存在,在具体形态上既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为人力所能支配的光、电、热等自然力。我们必须从现实上对有体物的内涵和外延有新的理解和扩张解释。

(三)“空间”与“空间权”

随着现代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土地的利用呈现立体化趋势,并逐渐形成了由地上、地下和空间所构成的独立的不动产立体结构。“空间”被特定化为具有三维尺度的不动产,虽异于一般有体物,但其客观存在,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也为人力所支配,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和排他的支配可能性。随着地上空间、地表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一块土地被分割为三个部分,形成了三个独立的所有权,被认定为新的物权种类的“空间权”便由此而生,其可分为空间所有权和空间利用权两部分。

四、结语

物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权利主体的利益承载者。我们研究民法上的物,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权利主体的利益,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和物自身的经济价值。社会变迁,科技进步,我们的主观视野应当随着客观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开阔。历史上的罗马、德、法是与时俱进的代表,它们对“物”的探索和理解是我们值得学习借鉴的典范。

“物”折射出一种自然力,呼唤人类对自然、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

[1]韩松主编.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林艳琴.对民法“物”的再认识[J].学术交流,2003.1.

[3]魏振瀛主编.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周枏.罗马法原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猜你喜欢

体物民事法律支配
辽宁省沿海城市臭氧小时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前体物浓度相关性分析
紫光展锐等发布首个PSA认证软硬件—体物联网可信数据上链解决方案
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转换与解释、补正、确认和部分无效的关系
跟踪导练(四)4
基于决策空间变换最近邻方法的Pareto支配性预测
网络虚拟财产民事法律保护的可行性研究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
论民事法律人的培养
不同产地和品种白肋烟烟草特有亚硝胺与前体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