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路径探讨

2015-02-07陈双喜

法制博览 2015年36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机制法律

陈双喜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212

让大学生加强法律意识已经是近年来大学的普遍要求,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很难自发性的培养,很多都需要通过后天的意识培养和约束机制来增强,因此,学校、家长以及社会都需要重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够有效利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绝不触碰法律的高压。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现状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应该通过完善培养机制的方法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过程中应该从法律意识的组成结构到法律意识所包含的作用等等方面入手,目前的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机制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所以需要高校去进一步的完善想出比较系统健全的措施方案,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目前大学校园中的法律教育机构都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在课程安排上也不尽合理,大部分的高校在法律教育上都没有专门的教学领导来管理,所以法律教育就经常得不到重视,在法律课程安排上一般最多的就是《思想道德与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其他课程都很少涉及,所以在大学校园中并没有作为一个必修的课程来分配,教师在教学时经常会将教学的课时进行缩减,这样教学的内容也就得到了限制,许多法律教学教师并没有足够的法律专业知识,所以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必然是有限的。

对于大学生法律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当具备专业性的法律知识,但是目前的形式与结果却不尽如意,高校中担任法律专业的教师并没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有些高校甚至在法律专业安排上没有采取特定的教师安排,教师在教学时也是完全的照搬课本进行讲课。如今高校并没有将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学校的管理机制进行明确的列出并颁布,所以高校许多学生对法律意识并没有做到人人参与,而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并没有真正的实现,高校管理者在管理上首先应当给学生做好示范的榜样,做好一个带头的工作,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这也是多数高校管理者需要努力培养的法律意识精神。如果高校管理者都不能严格的遵守法律规章,自然学生也不会去主动地培养法律机制意识。高校在法律专业上的考核方式也较单一,考试的内容也多为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所以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更加注重的就是考试的成绩,这样的做法完全将法律知识的学习放在了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上,而且学生也并没有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法律制度的重要性,还有许多的教师在教授法律专业知识时也没有足够的热情,对待工作也就不会付出太多的心血。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路径探讨

(一)将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一手抓

对于大学生的行为思想来说除了法律制度是一种约束了,道德规范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约束力,只是法律制度是强制性约束力而道德规范是人自发性的约束力,要想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机制首先应当让大学生对法律有个深入的了解,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教师应当为大学生灌输正确的法律知识,并且要让大学生学会法律的自我保护,现如今网络发展如此迅速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网络危机,大学生如果不能有一双公正严明的法律约束力必然会迷失自我。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的法律制度进行教授还需要对其进行道德教育,这样大学生才能建立起法律机制意识,教师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道德素养,让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并且形成一个理性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大学生应增强自身对于法律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

要想让大学生具备法律意识首先需要让大学生对法律有个正确的认知,教师需要让大学生对法律产生一种认可,并且让学生认为法律是可以帮助生活和学习的,国家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是前提,这样大学生才可以在法律面前产生一种信赖依靠的心理,并且认为法律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就目前而言我国在法律上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立法,但是不可否认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许多大学生其实内心深处是很具备法律观念的,但是他们往往表现出的法律知识却又是贫乏的,所以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且教授专业的法律相关知识,其根本就是希望让大学生对我国的法律制度永远保持一种信任与认可。

(三)优化教师队伍,依法治教

法律教育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是众多的,而其所包含到的面也是很广泛的,所以法律专业的教师除了具备法律意识外还应当在理论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教师的教学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热情,所以选择一个好的教师也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当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学生在与教师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对法律知识掌握的比较全面自身也很遵守法律规章制度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会相对的优秀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每个学生尽可能的保持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也都会影响到学生日后对法律制度的判断与实施。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从自身做起,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并且在学生学习之余让学生建立起法律意识,在教学时保持坚持依靠法律制度来管理的方针一定可以让大学生的法律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四)建立有效的法律教育渗透机制以及考核激励机制

法律教育的渗透机制是高校法律教师需要遵守的教学原则,通过这种渗透的方法采取非直接的方式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接触到了解到法律机制,让学生在学习中以及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对法律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要想让大学生建立起法律意识单纯依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其实法律意识可以渗透在其他的大学学科课程中,作为大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所以高校的教学与管理是影响大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高校在教学时需要反复不断的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除了课堂时间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甚至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的拓展活动等等。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考核制度可以让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自我增强,这种途径是不需要教师的监督的,学生会自发性进行法律教育的学习,通过这种评价的考核方法会让学生更加理性与深刻的面对法律教育教学,但是教师在这一评价考核中需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系统甚至是考核的方法标准等等内容,这些都是保证法律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对于法律专业的教师而言为了提高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高效也可以适当的开展奖励制度,除了精神奖励还可以适当增加物质上的奖励,这些都是促进教育工作者更加努力工作的途径,在这种激励政策下教师会更加认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也会更加肯定大学生法律意识机制培养的重要性。

三、结语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与主力军,他们对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发展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不管从哪种角度来讲都应当注重对大学生的教学和培养,为了让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让每个大学生都培养一定的法律机制意识,这种途径也是让大学生增强法律基础知识的方法同时也是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要素。而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培养时应当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括对课程的安排,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以及教学方法观念的转变改革上,在改革时做到适当的调整考核的制度以及注重教学的方法等等,这些都可以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机制的培养以及形成。

[1]何海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养成机制——基于对河南科技大学的实证调查[J].河南教育(高教),2013(12).

[2]江雯雯,陈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

[3]聂杜娟.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4).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机制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