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助推文化通许建设

2015-02-07

法制博览 2015年36期
关键词:治省宣传教育依法

段 蕾

中共开封市委党校通许分校教务科,河南 开封47500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精神文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他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给我们重申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通过《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的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也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省必须坚持德法相彰、德法相宜,要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一、县域精神文明创建着力抓好法治宣传教育的意义

在5月11日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文明河南建设推进大会上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要发挥好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重要作用,就要营造公正廉明、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构建德法并举、相得益彰的法治环境。这就对我们通许下一步精神文明创建和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助推文化通许建设。

(一)河南省作为中原腹地和历代政治中心,受几千年传统农耕文化影响较深,重关系重人情,轻规则轻法治等现象比较突出,情大于法、权大于法、利大于法等问题容易发生。长久以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发现,作为思想领域内的意识形态,靠引导和教育,虽有些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靠自律提高认识是一方面,但法治也应跟的上。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推动我省法治建设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对上述问题的回应和理论探索。基层治理法治化以县域为焦点,是对共同推进依法治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具体化;基层治理法治化也是对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具体化。

(二)郡县治,则天下安。郭书记强调要抓好基层基础,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主要力量投向基层,进一步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基础。在整个依法治国进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的县域法治建设。向上可以推进市域、省域法治建设,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向下可以辐射基层法治建设,推进乡村、社区的法治化进程。要调动和发挥基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进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县域法治宣传教育很重要。

(三)县域政权是保障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基层贯彻实施的最重要的政权组织,也是最接近基层人民群众的政权。它直接从事经济、社会、文化管理与服务工作,负责司法权的初次启动,与基层人民群众面对面,是司法和执法任务最繁重、最直接的一级政权。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县域法治化水平,建设执法严格、司法公正、全民守法的法治社会,促进县域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能够增进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最直接的保障基层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二、“熟人社会”县域法治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民普法工作是取得一定成效的,特别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也有17年了,法治建设高速推进、法治精神渐入人心、法治理念也日益完善。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通许的县域法治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打基础、摸索探索的阶段。在县域这个人口、社会关系较为简单的“熟人社会”推行法治文化,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法治社会意识相对薄弱,没有形成法治信仰。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法治观念不足、社会责任意识滑坡等现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一些人对法律与法治有误解,认为法治是官方的事,与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也由此导致了遇到事情习惯于找熟人托关系私了,而不是首先想到走法律程序。从根本上还是法治信仰缺失,而法治信仰缺失与法治教育没能解决思想问题有直接关系。

(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表率作用发挥不够。古人云,“治国者必先受制于法。”只有坚持治国先治“官”,才能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在依法治省中的表率作用,才能提高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说服力和公信力。

(三)执法不规范现象依然存在。执法的随意性仍然存在,有法不依、随意执法、执法不严的问题仍未根除;少数执法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观念还未真正确立,执法不规范、不公正、不作为、乱作为、不文明的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工作的群众满意率不高;司法和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仍不够,群众对法治文化建设的评价仍不乐观。法制宣传面向青少年、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普法教育手段和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

(五)法治文化建设动力还不明显,基础保障力度不够。目前不少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缺少严格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公正实施法律的动力。县域地区由于财力的缺失,难于支付较高的法治成本。人员队伍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与要求不相适应,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的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县域地区法治文明建设

法制宣传教育是县域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要扩展法制宣传教育平台,广泛开展扎实有效、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逐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传统道德意识讲仁爱、礼让、信义、和平、勤勉、正直、廉洁,现代法治精神,提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些“传统道德”并不局限于“传统”,而是普遍适用于现代社会、未来社会不变的道德。由此可见,现代法治精神和传统道德意识相互作用,紧密相关。想要引导公民树立法治理念,养成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需要把法律与道德有机结合,使法律与道德互相渗透相互作用,通过法治规范,促进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建立、发展与传播。反过来,通过法治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崇尚道德、恪守诚信、遵纪守法,才能奠定法治的基础,进而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二)法治宣传教育注意积极探索新途径引导。还要深入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律,创新载体和形式,改进传统宣传方式。试点在村级设置乡村法庭,定期贴近群众选取案例,增加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内容,实现群众和法治宣传者的双向交流。晚清时候通许就有乡绅朱国柱外出求学于省专门法校,学成后回乡公益普法。所以说,应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实践,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动员。针对农村实际组成村民调解团解决纠纷,选取有一定法律知识,了解村里实际情况,有一定威信的村民为调解团成员,政府可聘用法律专业人员增补到调解团中。县文化局应多编排宣传法治教育的小品或戏曲,通过送法治文化下乡等方式定期演出。

(三)法治宣传教育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是实现国家复兴、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的中坚力量,其法治意识和法治水平,直接关系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和成败,所以我们在法治宣传教育中强调“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建立长效的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县级党校干部法治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

(四)深挖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弘扬县域法治精神。开封文化底蕴深厚,铁面无私的包龙图,天下闻名,妇孺皆知自不必说。通许也有清正的北宋时期官吏王代恕,他常以“刑法岂为喜怒设也”警醒属下;还有宽严相济、明察果断的明代官吏时纪,他在做监察御使时,每弹劾一人,必定有根有据,从不冤枉一人。当然还有很多,通许应该借助文化优势,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更多地融入法治元素,努力打造法治文化精品项目,发挥品牌作用,弘扬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

[1]政协通许县学习与文史资料委员会.通许著名历史人物.2013.11.

[2]平萍,张建新.推进文明河南建设郭庚茂强调四个方面意见[N].河南日报,2015-05-12.

猜你喜欢

治省宣传教育依法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河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召开2020年立法计划高度推进会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四川省委老干部局扎实开展推进依法治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