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法制建设下的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发展

2015-02-07沈璐

法制博览 2015年14期
关键词:法治精神法制建设

浅谈法制建设下的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发展

沈璐

广州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制类影视作品在法制国家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研究我国法制社会建设下的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发展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本文通过介绍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中国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努力方向,试图寻找发展突破点从而完善法制类影视作品,走向更深层次的法治之路。

关键词:法制类影视作品;法制建设;法治精神

中图分类号:D920.0;J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4-0285-02

作者简介:沈璐(1992-),女,汉族,湖南武冈人,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法制类影视作品作为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在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发展后,从形式单一的社教普法影视作品发展到形态多样的专业化法制影视作品,并逐渐走向成熟。通过传播科学的理性法律精神,引导和规范观众的法律思想行为,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自我净化和自我批判,从而承担起匡扶正义的重任。但是在中国法制化的大舞台下,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发展仍存在其不足与缺陷,笔者在借鉴他人,并参考各种文献的基础下对法制类影视作品与法制社会建设进行剖析。希望能对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发展提供相应帮助。

一、法制类影视作品出现并发展的原因分析

在我国影视作品发展史上,包含法律内容的影视作品出现的历史并不晚,但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原因,在我国法制社会建设中尚未得到长期有效发展,所以中国的法制类影视作品尚未走向独立,而是散见于其他作品中。但是,我国法制建设在“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法制春天,法制类影视作品也形成了一种独立的影视作品形态。其中原因诸多,笔者主要提取一下几个原因进行阐述:

(一)法制类影视作品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政治法制化、民主化、公开化的现实环境是法制类影视作品得到有效发展的前提,同时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公开化、民主化必然带来法制建设的进步。根据实际经验可知,法制类影视作品想要满足广大群众对政治民主化、法制公开化的需求,就需要不断地调整其调控范畴与发展方向。所以法制类影视作品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需求。

(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律在国家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愈发重要,中国的立法、司法、执法体系也得到有效发展,同时普通群众的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也不断增强。而法制类影视作品作为法制建设的工具和百姓知识沟通的媒介,需要为老百姓传播法律知识和文化,让受众相信法律的作用,把法律当成人生信仰。所以法制类影视作品是传播法制文化的需要。

(三)法制类影视作品又是为了让社会中的人们拥有一个宣泄、平衡的渠道和途径而出现的。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受众,最基本需求就是信息,信息在受众的需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正是由于观众作为一个庞大的受众市场需要获得更多的法律信息,法制影视作品才拥有发展的机会,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发展突破点

根据各种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发展虽是健康前进的,但在后劲不足,阻力不小。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法制类影视作品数量诸多,但是能得到群众认可的却屈指可数。从这可以看出提升作品质量的重要性,只有拥有高质量的作品才能促进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发展,才可以创建出走进人民群众内心的法制类影视作品。

为了实现法制类影视作品与法制建设的协调互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创作上体现出法制类影视作品的丰富性与新颖性

要想在报道内容上具有丰富性与新颖性,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进行多角度报道。法制类影视作品拥有丰富的创作题材,除了司空见惯的刑事案例报道之外,还可以深层次的挖掘其他素材,比如受害者的伤病后遗症,犯罪嫌疑人的挣扎,执法者的心路分析等角度。

2.突出报道内容深度与广度。报道案件事实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就事论事,而要将重心放在报道事件的深度与广度上。通过法律思维分析后,深刻把握案件出现的症结所在,深层次的挖掘案件发生背景环境和社会背景,从而从现实角度探讨法制类影视作品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中的作用。

3.宣传法律知识。除了进行大篇幅的刑事案件报道外,还要适当宣扬离群众现实生活比较远的宪法、行政法知识,让受众掌握更全面的法律知识。同时控制住负面案件的报道,营造和谐社会。

(二)在选题上表现出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多样化和创新化

法制类影视作品制作人总是认为寻找群众喜欢的法制类题材难。其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都是法制类影视作品中难得题材,比如遗产纠纷,邻里纠纷,公司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都是珍贵题材。因而制作人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民事生活案件中,从报道他们身边的法律事件来发挥出法制类影视作品真正的功能,即教育引导功能。

(三)在报道视角上突出法制类影视作品的创新点

法制类影视作品在发展过程中就因为报道角度狭隘而一度受到媒体诟病。僵硬呆板的法律条文本身不具生命力,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其生命力从而刺激受众兴奋点。只有在报道角度上具备人文关怀,让观众在查看法制类影视作品时,除了看到浅层次的案件教育,还能从深层次看到自身的缩影,学会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进而规范自身行为,做一个守法好公民,不作违法之事。所以制作人在报道视角上要打破陈旧思维,深度挖掘显得尤为重要。

(四)提升法制类影视作品中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

法律本身就是一门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学科,想做出一档高价值、高水平的法制类影视作品,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我们不仅可以聘请知名的法律学者或则法律工作者作为作品的专业顾问,利用自身知识及时解决法制类影视作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同时可以邀请他们作为导演参与到整体采编制作工作。同时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在具体的工作真正懂法、知法、守法、宣传法,从而构建高水平的法制类影视作品。

(五)宣传法治精神,提高作品质量

法制类影视作品具有其自身特色,但无可避免的是仍存在一定弊端。想做出高水平的法制类影视作品,需要制作人深层次理解法律精神,开拓思路,紧跟法治潮流,宣传具有时代意义的法治精神。同时要重点把握作品视角的多样化、社会容忍度以及作品的表达技巧。从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法制类影视作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向群众宣传法制内容时,不能传播法律万能论或法治万能思想,不要传递消极负面思想,不要宣传与群众生活无关的法律内容。而应当在群众感兴趣的基础下宣扬中国的法治精神,同时科学分析现存法治的不足,从而分析中国法制化进程中的现实因素、社会环境和法律意识建立完备所必需的要素。

2.对法律的运作程序和活动及发展过程进行客观而准确地重现或解释。在法律运作过程中建立正当程序的意识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培养进程。

3.对与现实生活脱轨,过分渲染法理与情理的矛盾之处,或者明显作秀的行为等进行必要的剔除工作,而应当公正全面的报道,从而协调各种社会规范,调整机制从而实现统一发展。

4.对国外法律制度进行客观全面地比较分析。我国比较法学的研究很薄弱,面对国外大量的信息缺少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在各种研究和改革方案中出现了很多虚假、错误、片面、过时的信息。所以,在介绍他国法制发展情况时,应当注意传播信息的准确性和社会环境,才能有科学研究的依据,从而成就高质量法制类影视作品。

当然,法制类影视作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不止以上几方面,还需要以更加公正、客观与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应当在全面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发展。如果想在纷繁的法律发展与社会发展中体现出法制类影视作品的作用,就要紧跟时代潮流和法制建设的需要,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法治影响、满足受众需求,从而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最后,让我以一句名言结束全文:“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让我们一起在法治下生活,让影视作品与法治共同发展,创建健康向上的法制类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刘萍.新时期法制影视作品发展趋势研究[J].东南传播,2010(1):12-13.

[2]多闻,于春生.以人文精神优化电视法制节目[J].中国电视,2009(1):88-89.

猜你喜欢

法治精神法制建设
当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教育途径探析
市场竞争下的道德与法制建设
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及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高等学校以法治精神管理学生的实践思考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依法立言循法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