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与宪法认同

2015-02-07胡思源

法制博览 2015年31期
关键词:民族意识宪法

胡思源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与宪法认同

胡思源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民族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家关系中一个难以绕开的问题,也一直是国际上对他国内政进行干涉的一个切入点。如何弱化民族意识的同时又能够保持民族特色的发展是新时期需要迫切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些许笔者的理解。

关键词:民族意识;民族问题;宪法

根据2010年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已达11,37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的8.5%。而在1953年的人口普查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6.1%,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除了1963普查时为5.8%外,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1]并且在人口分布上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广西、云南、贵州、新疆四省集中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半数以上,而加上辽宁、湖南、河北等12个省,16个省份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数的91.32%。[2]即虽然汉族人口在全国依旧将保持绝对的人口优势,但是由于我国一直以来的人口政策,在未来一个时期,少数民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仍将不断加大,同时,按照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中的论述,由于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一般为在历史过程中由于汉族对少数民族的绝对优势使少数民族集中在被证明并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农业的地区,而这些地区虽然在经济发展现状上往往被冠以“老少边穷”的称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进入到工业社会后这些地区又是我国发展工业经济所依赖的能源及原料的主要产地。[3]2014年,英国的苏格兰公投及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公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的不平衡导致的民族意识显现可能影响国家的稳定。因此,在当今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过多的显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浙江省、黑龙江省等实际上都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当地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一般而言,在全国范围内,由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多数从事体力劳动或带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特色经营。但收入都普遍低于当地水平。而对于世居的少数民族,一般收入也都低于当地汉族或其他占主要地位的民族。但是总体上,经济收入还并未成为一个强化他们民族意识的一个关键点。笔者分析原因,可能很大程度上正如郑信哲及陈春霞对藏族人口调查中所获得的原因一样,因为原少数民族分布地区经济水平远落后于其他地区,而作为流动的少数民族个体,还停留在关注个人及家庭收入是否获得增长的阶段,因此在现阶段及今后一个长期的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阶段,作为个体的少数民族只要还能获得较之原居住地更高的收入,民族意识还很难因经济原因被加强。

但是正如社会学家在研究中得到的结论“单一社会事件通常可能要同一时间受到诸多变量的影响。”[4]我们在之前的许多调查中仅仅是针对经济收入的高低来分析少数民族的满意度,但是经济收入的高低却也可能影响其他的因素。比如经济收入偏低,生活质量下降,虽然被调查人并没有感到太多的不适应,但是这必然影响到他们接受教育的水平以及对居住环境的维持,从而使当地人对他们产生歧视,而歧视反过来又会影响这些人对一个地区的认同程度,最终激化或者强化出民族意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广州市第六次“小市长”竞选征文中,就有小学生建议成立“外来人口管理委员会”,甚至有小学生认为外来人口素质差抹黑广州形象提出亚运会期间对外来人口进行“封闭式管理”。[5]因此,即使少数民族人口从表象上显得对收入比较满意,国家也应当尽快的拉小这些差距。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国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拉小这些差异。

保障少数民族权益,并且帮助少数民族发展使其尽快缩小与汉族的差异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在实际处理上,国家一直给予少数民族众多的优惠政策,这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也是很多学者担心,过多的根据民族身份给予优惠政策是否可能使民族意识得到加强。比如马戎就分析了几种优惠政策可能产生的结果。马戎指出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戈登的观点,在族群关系上大致存在:(1)种族主义社会(2)平等基础上的同化社会(3)强调机会平等自由主义的多元社会(4)强调结果平等的团体多元主义。而马戎认为我国的族群优惠政策强调的是以族群而非个人为单位。同时并没有将这种政策看做是过渡时期的暂时方式。这一方面导致了族裔之间忽略个人客观差异仅仅在结果上互相攀比。另一方面又很遗憾的导致了汉、少双方的不满意。[6]这样长此以往,民族意识不但得不到弱化,反倒使各民族间的民族隔阂加深。

如何弱化民族意识的同时又能够保持民族特色的发展是新时期需要迫切探讨的一个问题。而作为一个法学工作者,恰逢国家提出要建立宪法权威,如何改变原有的以优惠的民族政策为纽带转为以宪法为全国、全民族的共同认同为维系,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2]国家民委门户网站.

[3]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4]戴维.波普诺.我们身处的世界—波普诺社会学[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

[5]郑信哲.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与融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6]马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选题与思路[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作者简介:胡思源(1990-),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

中图分类号:C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1-0128-01

猜你喜欢

民族意识宪法
民族意识与乡土认同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意识”问题研究综述
论当前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影响
中华民族追逐“复兴之路”的历史足迹
三十而立:“八二宪法”的回顾与展望
论“七八宪法”于“八二宪法”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