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国家建设中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5-02-07陈丽莉

法制博览 2015年31期
关键词:法治建设法律意识公民

陈丽莉

哈尔滨金融学院法律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2015年重点项目“依法治国视域下公民法治意识培养路径探析研究”(HSY201505)阶段性成果。



法治国家建设中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陈丽莉

哈尔滨金融学院法律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2015年重点项目“依法治国视域下公民法治意识培养路径探析研究”(HSY201505)阶段性成果。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法律具有惩罚犯罪、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规定了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义务。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有利于公民在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并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本文主要介绍目前我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公民法律意识取得的一些成果和现状,并对我国法治国家建设中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法治建设;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策略

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产生日益重要的作用。培养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能够使公民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法治国家建设中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的成果和现状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党和国家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中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国家不断的加强立法建设并在公民中大力宣传法律,树立公民的法治观念。但是,目前我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对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一)我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对公民法律意识培养取得一定成果

1.我国公民对法律的认识趋于理性化

我国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国家对思想教育的重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地加强对法律的宣传力度,我国公民对于法律的认识也变得广泛和深入,而且我国很多公民懂得运用法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权,我国公民的法律素质在社会法制化进程中大幅提高[1]。

2.我国公民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对法律的信任度提高

公民对于法律的信任来源于法律对其的保护作用。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立,为保护公民的权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我国公民对法律的信任程度也越来越高,公民已经愿意并且能够运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我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对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

(1)公民对法律缺乏安全感,信任感降低。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公民能够运用法律来维护权利、履行义务。近年来由于国家法律建设进程发展加快,频繁废除旧的法、制定新法的现象出现较多,这种法律制定缺乏稳定性的现象使公民对于法律的信任感逐渐下降,更难以建立起完全的信任感和安全感[2]。

(2)公民的法律权利意识不深刻。目前我国公民对法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基础层面,对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缺乏了解认知。在我国,公民对于刑法惩罚犯罪的功能知道较多,生活中的刑事案件往往少于民事纠纷,但是公民对于与自身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民商法、经济法等法律的认识浅薄。

二、法治国家建设中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探讨

上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根据法治国家建设中公民法律意识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我国法治国家建设中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了以下几点探讨。

(一)政府应当提高立法的质量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制,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要求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注重立法的质量。立法机关在立法时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宪法的根本指导下充分考虑到所制定的法律的可适用性,制定出切实维护公民权利和利益并为公民所认可的法律法规。高质量的立法文件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立法活动中的公民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

法律的健全和完善是为公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法律是为人民制定的。在立法活动中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让民众参与到国家的立法活动中去,并对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维护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在公民参与下制定出来的法律更能切实的反映出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具有权威性且在推行过程中更加容易。

(三)辩证的处理好公民的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教育工作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法律在制定过程中受到传统道德的影响较为深刻,我国的法律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部分制定为法律文件,以作为公民的日常行为准则。道德意识对公民的行为据有内在的强制性,一般依靠人们的自觉性遵守道德标准。而法律则是通过国家制定并依靠根据强制力实施的,在保护公民利益方面的作用远

远超过道德的作用。法律意识与法律道德的内在联系要求不可将他们分割开来,法律与道德相互支撑、共同发挥作用。

三、小结

综上,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不断培养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应当不断积极的探索出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新途径,为公民形成正确全面的法律意识而不断努力,这也是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玉德.试论法制社会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塑造[J].法制博览,2015(08):164.

[2]曲明娜.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06):142-121.

作者简介:陈丽莉(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哈尔滨金融学院法律系,从事经济法和公司法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1-0046-02

猜你喜欢

法治建设法律意识公民
论公民美育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以“五个常态化”为核心的供电所法治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党法治建设的新贡献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