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信仰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展开

2015-02-07屠振宇

法制博览 2015年31期
关键词:法学教育模式信仰

屠振宇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南京师范大学校级教改研究课题“《宪法学》课程建设与网络化教学”。



试论信仰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展开

屠振宇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南京师范大学校级教改研究课题“《宪法学》课程建设与网络化教学”。

摘要:信念的培养,应到成为法学教育中的核心。而切实可行的法学教育信仰教育模式,则应以教育—督导模式为核心,也就是说,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来促使人们信仰的完成和完善。

关键词:信仰;法学教育;模式;课堂教学

一、法学教育与信仰教育

法学到底是什么之学?从本质上来说,法学应是正义之学的重要内容,公平正义是世界范围内对法认知的普遍准则。中文的“法”字古体写作“灋”。根据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一书的解释:“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之所以偏旁为“水”,是因为法律如水那样公平;而之所以有“廌”,因为“廌”是传说中古代的一种独角兽,生性正直,古代用它进行“神明裁判”,见到不公平的人,会用角去顶,因此也就有了“去”。从中不难看出,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初的意义就涵盖了公正、公平和正义的意思。而同样的,在西方文化中,公平也同样是法应有的题中之意。如“西语‘法学’拉丁语原词为Jurisprudentia。而这一词汇之构成,为Providere结合Ius而成,前者代表了知识、先见等意,而后者则为公平、正义的意思”。①而针对这一问题,在查士丁尼所撰写的《法学总论》一文中也同样给出了解释:“法学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而同样的,法国1804年的《民法典》修改版中,所使用的封面也同样说明了法在西方的定义和地位:蒙着眼睛的少女左手持箭而右手执天平,并且脚下窝着一头狮子,狮子的旁边还有一只公鸡。其中,少女在这里的意义是对法律本身纯粹性的象征,而双眼蒙着则主要意味着法律审判必须摒弃自己的主观情感,天平意味着公平,箭则代表了强力。②虽然东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对法的认知和阐述却是基本相同的。这充分说明了法律虽然本身具有地方属性、需要根据国家性质、国情、文化氛围等进行调整,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法学仍然和正义息息相关。

而基于以上认知,法学教育也同样必然是一种倡导正义、鼓励正义的教育,理应为社会正义之路的拓宽做出应有的贡献,并为社会培养公平的守护者。实际上,法学教育培养忠于法律的法律人是应有的题中之意。作为一名法律人,应该把公平和正义作为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这应该是信仰,而非口号!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种永恒性的价值观,这种宗教般的情怀和信仰,他才能真正配得上从事法律工作。这种信念和素质的培养,应到成为法学教育中的核心。

将信仰教育作为法学教育的核心,对于中国的实践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实际上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法治社会建设方兴未艾。可以说,改变我国传统的人治社会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过程,我国传统法律建设也同样从未出现过法律理性体系。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之下,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法治建设滞后、执法不严、权大于法等情况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在这样的环境中,推进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实现法治国家的梦想,离开对法治的信仰是无法实现的。而要在社会范围内真正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首先必须在法律人中间得到落实。一个社会,如果连法律工作者都缺乏法治信仰,更何谈社会范围的法治信仰。因此,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信仰教育引入法学教育中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值得我们给予肯定和支持。

二、法学教育中信仰教育模式的探讨

和其他教育一样,本文所研究的信仰教育也同样是通过一些科学的方式方法,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应的知识,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信仰教育是培养和引导受教育者信仰形成和完善的教育。其具体的模式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经验—习染模式。这种模式下,人的信仰是通过社会环境的不断作用而在无意识状态中完成的。经验表明,人类从出生到死亡,必然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其人格和三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外部社会环境、文化习俗影响之下的产物,而这些也同样会对人的信仰产生客观得到影响。在获取环境所提供的感性材料的同时,人们将会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来对其进行构建和重组,最终形成自己的信仰。从这一点上来说,生活阅历等因素,对于人们的信仰有着直接而客观的影响。由于经验—习染模式主要依靠个体的经验习染,使其具有了不可克服的缺陷。经验—习染机制作用之下,主体必然承受不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信仰的完成显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个体经验在这一过程中的加入,则是信仰形成的重要基础。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发现,信仰的形成和完善有着非常明显的随意性,是经验的产物,而非理性思维的结果,这对于进步信仰的形成显然是非常不利的。正因为此,在法学教育开展信仰教育,这一模式不具有操作性。

其次,权威—强制模式。该模式实际上是以社会权威为基础,强制性促使个体接受社会信仰为自己信仰的一种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发展脉络的分析发现,社会剧变之下,这种模式有其适用性。社会变革时期,多种信仰将会产生强烈的冲突,这也是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直接体现,而信仰的冲突也同样加剧了社会的变动。而当社会变动趋于稳定之后,统治阶级必然采用强制性的手段来重塑社会信仰,并借此来强化其统治。权威—强制模式显然不能适用于法学教育之中。这是因为,这种模式与法治信仰所追求的价值存在明显的冲突性。第一,具有非正义性,因为彻底否定了自由。其二,具有非道德特征,因为强制并非理性的行为,信仰的形成往往是盲从的结果。法治所追求的自由、民主、理性的精神,使权威—强制模式不适用于当代法学教育的信仰教育。

教育—督导模式,是当前社会环境下,我国乃至直接范围内可行性最高的法学教育信仰教育模式。该模式作为一种强调信仰形成自由性的模式,主张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引导和督导的方式来帮助人们形成自己的信仰。而从这一模式的完成机制角度来进行分析,其完成过程涵盖了以下三个阶段:首先,理想设置阶段。客观上来说,信仰教育的核心目标不仅仅是帮助人们确定生活的方式方法,而是帮助人们认识“应当”去生活,其核心要义在于让人们成长为信仰中理想的人。虽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是都必然是其所在社会的理想实现的导向产物。而理想的设置方面,信仰之所以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信仰的神圣至善属性的存在。其次,义理的论证。作为一种经常被人们误解为非理性灌输过程,信仰教育实际上并不强调非理性的东西,而是非常推崇义理论证的一种教育模式,强调只有通过义理的论证才能够保证信仰教育的可靠性,才能确定所进行的信仰教育的正义性。最后,规范的引导。而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目的教育,信仰教育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必然需要有一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规范教育。而作为信仰教育中的核心内容,社会规范是保证信仰教育针对性和导向性的重要前提,也同样是信仰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仰的具现化的结果。而合乎规规范的行动则是信仰完成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如果没有规范的限制和引导,那么信仰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通过上述三个阶段,将知识转化为信仰,并深刻的烙印在学习者的灵魂之上。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认真做好上述三个环节的工作,以法治为内容的信仰教育是可以实现的。

三、法学教育中展开信仰教育的几点具体设想

第一,举办进入法学院学习的入院宣誓仪式。国外的一些法学院,在学生进入法学院学习前都要求学生进行入院宣誓。例如美国法学院入学时,要求作如下的宣誓:“我用信心和诚实宣告:从我迈入法学院的那一刻起……我将用我的一生见证和传扬法律的精神,永不止息。”这些誓词让每个进入法学院学习的学生明白自身肩负的职责,对于培养学生的法信仰和法治精神极为重要。

第二,以信仰教育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法信仰和法治精神,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法律知识作为讲授法信仰的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播人权、平等、自由、理性、秩序等法的基本价值观。具体而言,应当做到:首先,必须对教材内容的处理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肯定。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就应对教材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提取,并以教育大纲为基础来处理好各部分内容的关系问题,将菁华内容凸显出来、将非重点内容简化。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如引入情景教学法等新颖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广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如可以在上课之前用投影仪为学生播放当前社会现象,并由同学分组讨论,借此来引出当堂课程的教学内容等。通过个案的讲授与讲解,向学生展示正义在社会现实中是如何得到伸张的。必须对“言传身教”这四个字给予重视,教师应以个人魅力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要改革考核方式。信仰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考核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理解情况的考察上,并将提升完善学生信仰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

第三,积极促成法学院生活的民主习惯和法治传统。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在法学院的生活也应当成为加强信仰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法学院学习的四年,学生要过班级生活,要评奖学金,要组织活动。在这些生活中,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和法治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民主与法治的信念,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信仰。

[注释]

①何勤华.西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J].法学,1996(3).

②范进学.“法学”是什么?――比较法视域中的“法学”含义诠释[J].法学论坛,2006(4).

作者简介:屠振宇(1978-),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宪法学。

中图分类号:D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1-0032-02

猜你喜欢

法学教育模式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案例教学法在成人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