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控制能力对初中生环保行为的影响研究

2015-02-07方秀英

关键词:自我控制初中生

方秀英

摘要:基于环境的现状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环保行为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初中生群体是环保行为的重要力量。自我控制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变量影响人们的大多数行为,但其对环保行为是否起作用尚无证明。本文尝试探讨自我控制能力如何影响初中生的环保意愿和环保行为。研究1设置假设情境,测量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环保意愿;研究2在实验室情境下操纵初中生的自我控制状态,并测量其环保行为。结果表明,初中生的自我控制水平越高,其环保意愿越强,环保行为也越多。

关键词:自我控制;环保行为;初中生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们对利益的不断追求,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全球变暖、森林减少、雾霾天气、垃圾围城等已经成了我们不容忽视必须直面的问题。与此同时,大部分人都认同环境问题的根源恰恰在于人类自身的不当行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行为的方式来改善环境。

和很多其他行为类似,个体的环保行为受到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共同影响。自我控制(Self-control)是个体主动调节行为使其与自身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Kopp, 1982)。一般认为,自我控制包括特质自我控制和状态自我控制(Baumeister, Bratslavsky, Muraven, & Tice, 1998)。个体相对比较稳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体现了自我控制的特质性,而由于个体自我控制资源的损耗而使得自我控制能力暂时性下降则体现了自我控制的状态性。环保行为是一种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利他行为(Griskevicius, Tybur, & Van den Bergh, 2010),而做出符合社会期望的利他行为往往需要自我控制的力量来抵御自利的诱惑。当自我控制失效时,个体很可能抵御不了诱惑,自私自利的内部冲动也会显现出来,进而减少环保行为。初中生群体无论当前还是今后都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他们正处在自我控制发展的重要阶段,自我控制虽然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但仍然容易出现情绪起伏、行为冲动、思想偏激等现象(王红姣,卢家楣,2004)。自我控制直接影响初中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很可能也影响其环保行为。因此,有必要探讨初中生的自我控制对环保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包括两个子研究,研究1设置假设情境,通过问卷测量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环保意愿,探讨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其环保意愿的影响;研究2操纵初中生的自我控制状态(自我控制资源损耗及不损耗两种条件),探讨初中生的自我控制状态对其真实环保行为的影响。

2 研究1 自我控制能力对初中生环保意愿的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法,以自我控制能力为自变量,环保意愿为因变量展开研究。

2.1 研究对象

北京市四所中学的初中生共631人(年龄在11-17岁之间),剔除无效被试后得到有效样本564人(其中男生291人,M年龄 = 13.34, SD年龄 = 1.10)。被试的人口学基本情况见表1。

2.2 研究材料

2.2.1 “森林管理(Forestmanagement)”情境材料

改编自Kasser和Sheldon (2000)的“森林管理(Forestmanagement)”情境材料,据此测查初中生环保意愿。情境内容为“假如你是一家木材公司的总经理,你们公司与其他实力相当的三家公司共同拥有一片森林的使用权。这片森林共有100万棵十分珍贵的树木,砍伐树木的利润非常大。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在砍伐的同时需要补种一定数量的树木,但是树木的生长周期较为漫长,一棵小树成长为大树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因此,快速、持续的大量砍伐会导致森林逐渐毁灭,给环境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之后通过三个7点里克特条目测查环保意愿:“你在多大程度上希望自己公司的获益超过其他三家公司”,“你会主张公司以多快的速度砍伐树木”,“为了保持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你呼吁其他三家公司共同减少砍伐量的可能性有多大”。将前两道题目反向计分,以三道题目的平均分作为测查被试环保意愿的指标,分值越高代表环保意愿越强烈。

2.2.2 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

由王红姣和卢家楣(2004)编制。该量表包含情绪自控、行为自控和思维自控三个维度,共36个题目(如“有我喜欢的电视我就会忍不住看,而不做作业”;“对于他人的过激言语,我一般能心平气和地对待”),其中有26个反向计分题,采用里克特式5点评定,1代表“完全不符”,5代表“完全符合”。平均分作为自我控制的指标,分值越高代表自我控制能力越高。本研究中36个题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89。

2.3 研究程序

将上述研究材料整理排版,形成纸质问卷。在征得学校领导和初中生本人的口头知情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主试为被试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经过事先培训,知道如何应对现场学生的各种问题。施测时,主试向学生说明问卷结果仅做科学研究用,并要求他们根据指导语认真、独立、匿名作答。整个施测过程持续约20分钟,所有问卷当场回收。最后,给每位参与调查的被试分发礼物(笔记本),并向他们解释研究目的。

2.4 研究结果

将被试按照自我控制能力均分进行高低自我控制能力分组,得分前50%的被试为本研究中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高的被试,得分后50%的被试为本研究中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低的被试。自我控制为5点评分,高自我控制能力组均分达到了3.96,即使低自我控制组也在中值以上,详见表2。

为考察高低自我控制两组被试的环保意愿是否有差异,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发现高自我控制组和低自我控制组的环保意愿差异显著,t=3.20,df=561,p=.00。其中高自我控制组的环保意愿高于低自我控制组。

2.5 小结

研究1的结果表明,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越高,其环保意愿就越强。但研究1只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查了初中生的环保意愿,而非环保行为,影响了研究对于现实的解释力。并且自我控制这一变量除了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即不同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特质差异)以外,也存在个体内部的差异(即同一个体的不同自我控制状态),而我们并不清楚自我控制状态是否也影响初中生的环保行为。因此,在研究2中,我们通过实验室实验模拟真实生活情境,考查自我控制状态对初中生环保行为的影响。

3研究2自我控制状态对初中生环保行为的影响

采用实验室实验法,操纵被试的自我控制状态,探讨其对初中生环保行为的影响。一般认为,完成高难度、需要高努力且不令人愉快的任务,需要个体施加自我控制以克服想要放弃的冲动,这会耗损自我控制资源,使得自我控制水平暂时性降低(董蕊,张力为,彭凯平,喻丰,柴方圆,2013)。所以,本研究使用枯燥的三位数乘法任务作为损耗被试自我控制资源的手段,进而达到操纵其自我控制状态的目的(Vohs, Baumeister, &Ciarocco, 2005)。由于枯燥的三位数乘法任务可能会引发被试的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其环保行为,所以本研究还测查了即时情绪,以控制其干扰作用。

3.1 研究对象

通过方便取样从北京市某中学抽取初中生共84人(其中男生46人)参与此项实验。

3.2 研究材料

3.2.1 自我控制资源损耗材料

60道三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题(例如984×656,816×467),以纸笔形式作答,不能借助计算器等辅助工具,作答时间为30分钟(研究中没有出现被试提前完成的情况)。

3.2.2 情绪自评量表

采用Watson, Clark和Tellegen (1988)编制,张卫东、刁静和Schick (2004)修订的情绪自评量表(PANAS)中文版。本研究选取其中与枯燥的三位数乘法任务可能引发的负性情绪有关的词:急躁的、心烦的、紧张的和敌意的。采用里克特式5点评定,1代表体验到的情绪“非常轻微或没有”,5代表体验到的情绪“极为强烈”。以被试在4个情绪形容词上的评分平均值作为其情绪指标,分值越高代表负性情绪越强烈。4个情绪评定题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72。

3.3 研究程序

选择被试所在学校的一个独立教室作为实验室,学生6人一组进入实验室,并被告知这是一项关于情绪的研究,随机分配被试到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组或控制组。损耗组的被试先完成30分钟的三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任务(在每位被试的桌上放置了一个计算器,通过这一“诱惑”来增强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效果)。时间一到,主试回收被试的计算题本、演算草稿纸以及笔。之后主试给每一位被试发放带有塑料包装袋的签字笔作为参与实验的小礼物并要求他们用这支签字笔完成一个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情绪自评量表和人口统计学信息)。控制组的被试进入实验室之后,不经过三位数乘法运算,得到带有塑料包装的签字笔后直接完成与实验组相同的问卷。被试完成问卷后即可带着签字笔离开实验室。

被试离开后,主试记录被试将签字笔的塑料包装袋留在实验室或带走的情况,并以带走塑料包装袋为环保行为的指标。全部实验结束后,主试利用学生平时上课的时间集中向他们解释了实验目的,发现并没有学生猜测到实验的真实目的,因而没有被试因为猜测到实验目的而被删除。

3.4 研究结果

2种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均为42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每种实验条件下被试的负性情绪和环保行为(带走签字笔塑料包装袋)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4,其中负性情绪均值都在2左右,说明实验过程并没有引发明显的负性情绪。

表3 六种实验条件下初中生的负性情绪和环保行为的描述统计结果

对每一种示范性规范条件下的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组和控制组被试的环保行为进行独立样本比率双尾差异检验(见表3)。结果表明,损耗组的环保行为显著少于控制组。

3.5小结

研究2的结果表明,个体的自我控制状态对其环保行为起影响作用。低自我控制状态的个体环保行为更少。

4讨论

4.1 自我控制对初中生环保行为的影响

研究1和研究2发现了自我控制能力对初中生的环保意愿和环保行为会产生影响。自我控制体现了初中生按照社会标准约束和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越高,就越能抑制不受社会赞许的破坏环境行为。在研究1中,自我控制能力越高的初中生,越少关注经济利益,越倾向于放慢砍伐树木的速度,而且越有可能为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呼吁其他人一起保护森林。在研究2中,一般环境条件下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组的初中生带走签字笔塑料包装袋的人数显著少于控制组。除了特质性的自我控制能力,状态性的自我控制水平对个体的环保行为也有显著影响。有限自制力模型认为,所有形式的自我控制行为使用的是相同的自我控制资源,即使前后具体任务分属于不同领域,个体先前的自我控制行为也一定会造成个体随后的自我控制行为水平的下降(Baumeister, 2000)。损耗组的被试在完成持续30分钟的需要付出高努力且不愉快的三位数乘法任务过程中,由于需要克服想要放弃的冲动,耗损了自我控制资源,以至没有办法在随后继续施加足够的自我控制以抵制乱丢垃圾的冲动,因而将更多的塑料包装袋留在了实验室。

4.2 自我控制能力与初中生环保行为的促进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的环保行为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其自我控制。因此,采取科学方式提高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于促进其环保行为至关重要。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虽然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有待于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开展。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不能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然会发展好,从而放松对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而应指导好初中生的行为、疏导好他们的情绪、指引好他们的思维方式(王红姣,卢家楣,2004)。

4.3 不足与展望

首先,本研究只涉及到了两种特定的环保行为:森林砍伐和乱丢垃圾,并没有对初中生的节水节电、绿色消费等其他类型的环保行为进行研究;其次,本研究的取样为北京市的初中生,得到的研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其他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初中生群体。这两方面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结论的推广性,将来的研究可以选取更大更具代表性的样本,继续探讨自我控制和示范性规范对初中生环保行为的影响。

5结论

自我控制能力影响初中生的环保意愿和真实的环保行为。自我控制水平越高,其环保意愿就越强,环保行为也越多。

参考文献

Baumeister, R. F. (2000). Ego depletion and the selfs executive function. In A.Tesser& R. Felson (Eds.)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self and identity(pp. 9–33).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Baumeister, R. F., Bratslavsky, E., Muraven, M., & Tice, D. M. (1998).Ego depletion: Is the active self a limited resour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5), 1252–1265.

Griskevicius, V., Tybur, J. M., & Van den Bergh, B. (2010).Going green to be seen: status, reputation, and conspicuous conser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8(3), 392–404.

Kasser, T., & Sheldon, K. M. (2000). Of wealth and death: Materialism, mortality salience, and consumption behavi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11(4), 348–351.

Kopp, C. B. (1982). Antecedents of self-regulation: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8(2), 199-214.

Vohs, D. K., Baumeister, R. F., &Ciarocco, J. N. (2005). Self-regulation and self-Presentation: Regulatory resource depletion impairs impression management and effortful self-presentation depletes regulatory resourc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8(4), 632–657.

Watson, D., Clark, L. A., &Tellegen, A. (1988).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the PANAS scal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6), 1063–1070.

董蕊, 张力为, 彭凯平, 喻丰, &柴方圆. (2013). 自我损耗研究方法述评.心理科学, 36(04), 994–997.

王红姣,卢家楣.(2004).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的编制及其调查.心理科学, 27(6), 1447–1482.

张卫东, 刁静,Schick, C. J. (2004).正、负性情绪的跨文化心理测量: PANAS维度结构检验.心理科学, 27(1), 77–79.

猜你喜欢

自我控制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可信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