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开展幸福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5-02-07刘承恩孙伟

关键词:心理学校本教材

刘承恩+孙伟

摘要:基于课改和时代背景要求,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我校提出在农村小学开展幸福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三年来的学习实践研究,在积极心理学引领下开展了校本课程建设,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和依托教材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幸福,习得乐观,提高“心理免疫”能力;在积极心理学引领下,开展了“幸福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营造了幸福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幸福教育

一、研究背景

(一)选题缘由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教育应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的终极教育目标。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提出在农村小学开展幸福教育的实践研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实践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幸福指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11年9月,课题组织普通农村小学——昌平区七里渠中心小学五年级的6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口头交流,了解学生的幸福度和影响幸福的因素。

对此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困扰学生幸福感的因素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对“幸福”认知的局限性,使他们忽略了许多生活细节中的幸福。

2.对事件的归因时,学生更多考虑的是自己难以控制的外在原因。

3.学生缺少心理调节的办法。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在农村小学开展幸福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幸福观,学习欣赏生活,乐观对待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学生终生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是在普通农村小学进行的一次基于校本的研究,是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下提高小学生幸福感的实践。通过本课题的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幸福度和生活质量,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幸福:

真实的幸福源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们。

幸福=积极情绪+投入+意义+人际关系+成就(马丁·塞利格曼)

2.幸福教育:

本课题所说的幸福教育是指:在积极心理学引领下开展校本课程建设,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和依托教材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幸福,习得乐观,提高“心理免疫”能力;通过以“幸福”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学生团体心理活动课和个别学生辅导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活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研究状况

幸福教育的实践始于塞林格曼博士于19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的幸福课。广受关注的是哈佛大学的泰勒博士的哈佛幸福课,实践始于2002年。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关于幸福方法的理论,为科学理解幸福问题奠定了理论和教学实践基础。泰勒博士认为,如果我们能摒弃完美主义者“全有或全无”的极端思维,像最优主义者那样更善于接受和适应变化和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将学会悦纳不完美和失败,同时迎接成功并过上更幸福的生活。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从积极心理学视角诠释了幸福的含义,指出了幸福生活的实现路径。他的名著《真实的幸福》奠定了积极心理学的学科基础。费莉莎·胡帕特女士(Felicia A Huppert)是英国剑桥大学幸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是英国政府幸福教育项目负责人。她从个体和群体积极心理健康视角对幸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主编的《幸福的科学》一书,对世界各国幸福教育研究最新成果进行了总结,是幸福教育的宝贵文献,奠定了幸福教育的科学基础。

2.国内研究情况

叶澜教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命状态进行了深刻阐释,这种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命状态的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幸福哲学,是对幸福生命论的诠释。刘次林博士的《幸福教育论》,是近年以来我国关于幸福教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对幸福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拉近了幸福理论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距离,促进了我国中小学幸福教育实践进程。以“奠基幸福人生”为终极目标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孟万金教授主持的主持下从2007年到2011年先后在贵阳、成都、北京等城市开展实践。

3.幸福教育在中小学的实践

从2006年开始,在英国积极心理学家尼克·拜利斯(Nick Baylis)的指导下,英国顶尖中学惠灵顿公学为10年级和11年级学生每周安排一次幸福课。香港在1999年开设了“成长的天空”课程计划,在2005年开始推行“共创成长路”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实践。2008年上海金陵中学、上海梅陇中学引进香港“共创成长路”课程体系。

国内在中小学最早提出“幸福教育”的是山东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校长、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校长高峰,他们在2002年开始提出并实施幸福教育。随着幸福教育越来越得到众多教育者的重视,幸福教育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相继开展。

这些研究以提高人们的幸福度为目标,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实践,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积极心理学幸福教育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理论、经验、方法相对来说还很少,因此在农村小学开展幸福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也可丰富幸福教育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三、研究目标

(一)在积极心理学引领下开展校本课程建设,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和依托教材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幸福,习得乐观,提高“心理免疫”能力;

(二)在积极心理学引领下,开展“幸福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营造幸福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研究内容

(一)在高年级开展幸福教育的校本教材编写,开展基于教材的课堂教学实践。

1.编写幸福教育的校本教材

2.使用校本教材授课,并不断改进教材。

(二)开展“幸福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

1.开展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科教学案例实践,改善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体验。

2.开展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生团体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开展积极心理学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理论水平,推动幸福教育氛围形成。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学习相关理论方法,指导研究实践,提升研究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2.行动研究法

通过编写教材、组织主题活动、案例研究等研究活动,推进幸福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3.问题分析法

针对学生幸福降低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整理,寻找成因,寻求有效地解决办法。

4. 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对取得的经验成果进行总结梳理,提升成果研究价值。

六、研究范围

昌平区七里渠中心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七、研究过程与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从2011年9月——2014年7月,分为三个阶段

(一)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

1.(2011年9月)学习《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设计调查问卷。

2.(2011年10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降低学生幸福感的原因。

3.(2011年11月)确定参与课题组教师,撰写开题论证。

4.(2011年12月——2012年1月)学习、研讨,确定幸福课教学内容,安排班级、课时。

(二)课题实施与调整阶段2012年3月——2014年6月

1.教材的编写与实践。

(1)教材的编写

①框架的建构

2012年9月,课题组依照志平主编的《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操作指南》的五个主题: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构建出校本教材框架。2013年11月,教材编写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在积极关系、积极应对和积极成长三方面有重合部分,有时比较难以区分,因此在编写时做出了将积极应对和积极成长合并为一个版块,在积极关系方面突出感恩教育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贴近学生实际的六个板块,幸福认识、正确认识自己、投入的学习、考试应对、做乐观的人、幸福修炼。至2013年5月,校本教材的基本框架形成。

②内容的完善

随着教材结构的逐渐形成,教材内容得到了不停地充实。内容由少变多,语言更加贴近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呈现方式更加多彩。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了学习风格、韧性、感恩、心流、优势与天赋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些学习不仅帮助大家明确了概念,增深了了解,也增强了教材专业性。

③版面的美化

教材最初设计是使用WORD进行排版,但是经过对比发现PS更能使教材画面丰富,吸引小学生,2014年5月,教材开始以Photoshop形式进行编辑排版。在美化过程中通过板块图标设计,图片筛选,色彩选择,风格统一等工作形成了美观,有情趣,有专业知识,实用的教材。

(2)教学实践

依托教材的课堂教学实践主要集中在教材出具模样之后。2013年下半年在中心校五六年级开展了使用校本教材的心理辅导课,这些实践使我们发现了教材当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修改教材比之前更加便于学生使用。

2.幸福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

(1)2013年2月——2013年7月,开展了以“幸福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

结合课题学校德育工作安排了以 “幸福教育”为主题活动。包括的班队会评比、“品味书香 享受幸福”舞台剧比赛、“家校协同 共享幸福”亲子家长会、“学习雷锋,幸福大家”主题升旗仪式等活动。

(2)学生团体辅导活动

在对课题研究任务有了进一步明确,对积极心理学知识有了一定基础后,课题组引入了学生团体辅导。2013年12月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在读研究生和本校心理老师组织了多次活动,学生团体辅导进一步推进了和深化了“幸福教育”的开展。

(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案例实践。

2013年12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课题组组织学校各教研组开展了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班级管理实践。并组织了“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教育案例”的交流,对于更新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4)教师积极心理学理论培训。

初期培训以了解积极心理学为主,课题组安排教师学习《在哈佛听积极心理学》、邀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主编陈虹为教师进行 “积极心理学”的通识培训,习了对教学更有指导作用的《给教师的101个积极心理学建议》。课题负责人做了主题是“做更幸福的自己”的专题讲座。通过积极心理学知识的介绍,老师们的理论水平有了一定提升,特别是情绪管理、心理韧性等知识对老师自我调控和指导学生心理调节有很大帮助。

为提升教师开展案例研究的效果,学校组织教师学习马丁·塞利格曼的著作《教出乐观的孩子》;并要求教师结合学校到的理论、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案例。这种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进一步的提升了老师的理论水平,提高了案例研究的效果。

(三)课题总结提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

1.梳理研究素材,撰写研究报告。

2.整理过程性资料和物化成果。

3.进行结题鉴定。

八、研究结果

(一)编写完成了《幸福成长》系列教材中的五年级教材《向着幸福出发》和六年级教材《做幸福的自己》。

《幸福成长》系列教材是北京市昌平区七里渠中心小学编写创作的校本教材,目前为两册,一册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教材名称为《向着幸福出发》,一册面向小学六年级学生,教材名称为《做幸福的自己》。两册教材分别安排了贴近学生实际的“幸福认识”、“正确认识自己”、“投入地学习”、“情绪管理”、“考试应对”、“做乐观的人”、“幸福修炼”七个板块,目的是引导学生习得乐观,提高幸福指数。

1.编写本教材的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一切适应孩子的发展、一切促进孩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本着对学生当下的幸福和未来的幸福负责的态度,教材从本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注重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力求富有实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

2.编写本教材的原则

(1)关注学生的幸福体验,突出内涵特色。

与其它心理方向的教材不同,《向着幸福出发》和《做幸福的自己》不只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心理辅导,而是着眼于学生 “幸福地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幸福;在学习活动中习得乐观、保持幸福;在困境中或面对困难时积极应对,提升生活品质。

(2)突出实用性,体现主体参与特色。

每课教材包括,导语、生活连连看、寻找幸福密码、智慧锦囊、大胆一试、成长足迹等几个内容。在参与几个环节的操作、讨论、思考过程中,实现了对学生“幸福学习”的训练,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组织基于教材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1. 认识幸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建立正确的幸福观。

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方法论指出: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幸福和快乐,关键是如何认知和寻找适合自己的幸福方式;幸福现实论指出:幸福生活就在当下,就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完美不是幸福,最优化选择才是幸福。

在实践中课题组设计了“认识幸福”的活动,编写了“幸福就在生活的细节之中”、“幸福账本”、“ 改变让自己更幸福”、“ 关注当下,感受最真实的幸福”等几部分内容,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尝试。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方法、策略,促进学生习得乐观。

一个人的乐观程度越高,他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越高。塞利格曼写了一本书《学习乐观》,讲的是教人如何走出无助感的方法,并提出务实的乐观这个概念。塞利格曼主张,人们不应被一时挫折而打败,应该以乐观的心情去建立自己的信心,使自己勇敢起来,这样才能反败为胜。

课题组在编写教材的同时开展了相关的课堂教学实践,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发现调节自我的方法,学习心理知识,在探索中不断提升心理素质。

(三)总结出了实施幸福教育的一些有效途径

1.组织以“幸福”为主题活动,推动幸福教育的开展。

学校组织了“身边的幸福”主题班队会展示活动;进行“幸福的班主任”系列培训;我和老师的幸福故事主题讲话;“品味书香 享受幸福”舞台剧比赛;“家校协同 共享幸福”亲子家长会等,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要怀有感恩之心,要懂得给予,保持良好的心态,做个幸福的学生。

2.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心理品质。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在读研究生策划组织完成的心理素质拓展项目,让五年级的小学生从欢乐的活动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心理老师组织的“独一无二的我”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关注自我,思考:我是怎样的人?结合这一学期的“优势取舍”等课程,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进了和深化了“幸福教育”。

3.通过“幸福教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1)更新观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组织有针对性、有要求的培训,为教师实践提供支撑;开展案例交流提升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2)引导教师在工作中追求“卓越”,提升职业幸福感。

课题组在对教师的培训中重点阐述了“心流”体验对于人们提升幸福感的作用,引导教师回忆工作中忘情的时候:每一次成功教育的体验,每一次教学设计的完美实施,每一个宝贵经验的总结……然后对比是对职业倦怠中的恐惧、厌恶所带来的不良体验,促进教师认识到工作中应当为自己做一些积极地目标,推进自己投入到工作中,体会更多的心流体验,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通过培训以及后期的访谈,我们发现有了积极心理学的指导,教师在心理调节,克服不良情绪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在职业幸福感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体验。

(四)实施效果

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社副主编陈虹认为课题组编写的校本教材《向幸福出发》、《做幸福的自己》, 从幸福的视角编写教材,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有新意,有实际价值。

(五)物化成果

(1)农村小学开展幸福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上下册合订本教材五年级的《向着幸福出发》和六年级的《做幸福的自己》。

九、反思与展望

通过课题研究对于幸福的理解不断加深,也引发我们思考:我们的工作为了什么?是孩子未来的幸福吗?那么孩子当下的幸福应该被忽略吗?在最真实的当下,教育者组织那些活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到幸福,感受到“真实的幸福”,习得让自己“持续幸福”的方法。通过思考我们认识到,将德育、课堂教学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今后我们会在这一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马丁·赛林格曼(Martin E.P. Seligman).真实的幸福[M].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2010.7

[2]马丁·赛林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教出乐观的孩子[M].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2010.9

[3]阳志平 等. 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4]王滟明、邹简.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M]. 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2

[5]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8

[6]谢春风. 国内外幸福教育观的文献解读与现实思考[J]. 中国德育2011年第六期

猜你喜欢

心理学校本教材
“没有用”的心理学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