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延误的原因分析
2015-02-07王俊岭曹雪滨毛继康刘红涛何彦芳王敏马永娜刘兆川
王俊岭,曹雪滨,毛继康,刘红涛,何彦芳,王敏,马永娜,刘兆川
• 短篇论著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延误的原因分析
王俊岭,曹雪滨,毛继康,刘红涛,何彦芳,王敏,马永娜,刘兆川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连续入选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第252医院心内科住院,发病时间在12 h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8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即 :必须至少具备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两条: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入院后均行急诊PCI或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
1.2 分析方法从患者入院急诊科或入心内科病房计时,记录患者在急诊科或心内科诊治时间、手术费用到位时间、导管室医护人员到位时间、患者及家属决定时间、手术准备时间、疾病诊断时间、等待手术台时间。分析患者入院后至行急诊PCI球囊开通血管时间,设定标准为90 min。≤90 min者为达标组;>90 min者为不达标组。
1.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达标组共301例,占51.7%,不达标组281例,占47.1%。从本组资料看,近半数患者未达标,其最主要原因为急诊科就诊时间太长,其次是手术费用不能及时到位,最后是手术相关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导致治疗延误因素,按照时间长短排序为:患者在急诊科诊治时间、手术费用到位时间、导管室医护人员到位时间、患者及家属决定时间、手术准备时间、疾病诊断时间、等待手术台时间等(表1)。
表1 治疗延误的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已是国内外各指南中的建议,门-球时间建议在90 min内。血管开通时间越早,心肌梗死面积越小,坏死心肌越少,患者预后越好。患者第一时间就医,尽快行急诊PCI,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救治效果的关键。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的长短有诸多影响因素,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但患者来院后到行急诊PCI的时间影响因素相对较少,且有些是可控的。从本研究结果显示,有51.7%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能在入院后90 min内实施急诊PCI术。分析导致手术延误的主要因素是:①患者在急诊科诊治时间和手术费用到位时间;②导管室工作人员到位时间;③患者及家属决定实施手术和等待手术台时间。手术准备时间和疾病诊断时间是相对固定。患者在急诊科诊治时间最少为30 min,如能缩短该时间,达到门-球时间≤90 min大有可能。接诊患者手术费用到位时间长的原因是患者多为周边县市农村患者,经济相对困难,或者就诊匆忙未准备足够费用。导管室工作人员到位时间长,急诊PCI手术多在节假日和夜间进行,由于交通和距离等问题,很难在15 min内到达医院。患者和家属决定是否实施手术导致时间长的原因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治疗认识不足,其次是考虑经济原因,因此,需要交流沟通时间。
通过分析我们找到延误治疗的原因,为下一步改进提供可信的依据。目前正在积极建设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绿色通道,可大大缩短患者入科时间。在术前缴费问题上也进行调整,如先缴纳部分费用,或进行担保等措施,保证手术尽快展开。在条件成熟的时将实施导管室工作人员24 h值班制度。如果这些措施都能如期落实到位,就能够使大多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门-球时间控制在90 min内,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1] 高润霖.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49(12):705-6.
R
A
1674-4055(2015)03-0404-01急性心肌梗死[1]是我国目前中老年人群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且近年来有发病率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人们健康。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发病后治疗越早,预后越好。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为理想的再灌注治疗手段,发病后行急诊PCI开通闭塞血管的时间越早,患者死亡率越低,恢复越好。目前各种指南[2]都要求患者入院后到球囊开通血管的时间应控制在90 min内。因此,我们系统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相关因素,以期制定出缩短延误治疗的对策,为入院患者尽早行再灌注治疗提供保障。
2015-01-06)
(责任编辑:孙竹)
071000 保定,解放军第252医院心内科
王俊岭,E-mail:wjl307129@126.com
10.3969/j.1674-4055.2015.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