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与启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探究

2015-02-06吴海霞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吴海霞

【摘 要】高校辅导员制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演变,其工作职责和意义不断深入。但当前辅导员队伍仍存在着角色不明、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经济收入偏低、出路不明、工作积极性不高、社会认同度低、工作满意度低等诸多问题。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必然,是高等教育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社会、政府、高校和辅导员自身都要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提高他们的经济保障,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道德,帮助其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从而完成其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专业化 路径

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一支重要队伍,但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长期存在着人员结构年轻、工作投入不大、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强、实效性低、阶段性强等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带来重大影响。

一、历史: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和意义不断深入

建国初期,我国进行了接收和改造旧大学的工作,新建了一批高校,学生人数增多。1952年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学生在思想上出现问题,学生工作压力增大。为此,教育部在1952年颁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要求在高校设立政治工作机构,实行政治指导员制度,负责辅导学生的政治学习和社会活动。1953年正式在我国高校设立辅导员制度。1961年又颁布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和《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对辅导员的工作任务、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其主要任务是辅导学生的政治学习和社会活动。这一制度后经大跃进、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等浩劫,受到严重破坏。“文革”后,逐渐恢复。1976年随着“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我国进入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时期。高等教育在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下,整顿秩序,恢复和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并开始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探索。1980年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提出,高等学校的学生政工干部既是党的政治工作队伍的一部分,又是师资队伍的一部分,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也是教师,是培养学生政治素质的教师,承担着全面培养学生的任务。1987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政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门,应列入教师编制,实行教师聘任制。2000年7月3日印发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包括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系学校专职从事和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学生政治辅导员是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承担“两课”或其他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2004年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可靠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中央明确定名“学生辅导员”为“辅导员”,将其外延扩大,规定其职责包括“思想政治引导”“学生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三个方面,强调了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之一,为其重要作用及功能做出了明确定位。至此,辅导员一词经过了“政治指导员”“政治辅导员”“辅导员”的历史演变,其工作职责和工作意义不断深入。2005年教育部下发意见强调辅导员是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人和引路人。2006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辅导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二、启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高校辅导员制度不断深入和完善,辅导员一职在国家政治、经济、人才培养方面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不可替代性逐渐显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成为必然。所谓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指辅导员依据专业标准,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培养,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现成鲜明的专业理念,获得稳定的专业功能和社会地位的发展过程。

1.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大学校园日益开放,青年学生日益受到更多不可控制的社会因素影响,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成为高等教育的新课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作用的辅导员队伍必须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才能满足高等教育深入发展的要求。

2.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高校结构调整和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深入,完全学分制的推进,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群体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非正式群体日益增多,学生面临的竞争机制、就业压力、情感困惑和人际危机日益突出。辅导员只有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才能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了解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才能满足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求。

3.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角色定位不明、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经济收入偏低、出路不明、工作积极性不高、社会认同度低、工作满意度低等。要真正解决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关键在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只有辅导员走上专业化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在高校辅导领域形成专业特色,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各类问题。

三、探究: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路径

1.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达到专业标准

对于在岗的高校辅导员,要加强系统培训,使每个辅导员掌握自己辅导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校应把辅导员队伍细分为生活辅导、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学习辅导、健康辅导等,设立专人专岗专用辅导办公室,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实践平台,并建立校外辅导诉求站,参与社会辅导,扩大辅导员专业化社会影响。同时,高校要加强辅导员的专业技能考核,完善辅导员专业技能水平测试和职称评聘机制。endprint

对于即将进入高校辅导员岗位的老师,要严把入口关,提高学历和综合素质要求,加强岗前培训,实行资格准入制度。

同时改进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辅导学专业,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辅导教师。后期可以增设辅导学硕博点,为高校直接输送辅导专业人才。

2.制定一系列持续、稳定的政策,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国家应该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提供更多完善自我、提高专业能力的各类保障,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一,提供经济保障,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以解决他们继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的经济之忧。当前,高校辅导员经济待遇还没有达到高校教师平均水平。二,提供法律保障,以国家法律形式确定辅导员教师资格制度,在辅导员的权利与义务、资格认定、资格考试、法律责任、科研权、培训等方面做出法律规定。当前,辅导员在科研、培训、职称评审等方面还没有享受到与专任教师同等的权利。三,提供制度保障,建立辅导员教育机构、资格认证制度和在职进修制度等。

3.增强高校辅导员的事业追求,提升他们的专业理念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学生辅导的专家,我们应该清晰认识到这一角色的社会功能和不可替代性。高校要创造良好环境,在科研、教学、管理、职称评审、评先评优等方面引导高校辅导员走向辅导专家,激励他们把专家型辅导教师作为终身追求。高校辅导员自身更要认识到工作的崇高性和奉献性,加强各类辅导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积极开展学生辅导方面的科学研究,加强辅导实践和总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敬岗爱业,无私奉献,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理念。

【参考文献】

[1]罗炎成.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发展思路[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张端鸿.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上半月.综合),2005(3).

[3]彭庆红,张瑜.试论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5).

[4]慕海军,王晓鹏.中美高校辅导员职能比较与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4).

[5]李东红,熊少平.学生辅导21世纪的教育选择[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6]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十九世纪美军专业化和正规化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