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斯泰洛奇的智育教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2015-02-06王国香
王国香
【摘 要】 裴斯泰洛奇的论智育思想中提出:智育的简单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智育就是借助这三个要素而实现的。儿童所要接受的智育有三个部分:计算教育、测量教育和言语教育。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各科教学法。其中语文教学法分为三步,即发音、单字和语言教学。这些教育思想对当代的语文教育仍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裴斯泰洛奇 言语教育 语文教育
18世纪末19世纪初瑞士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约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齐认为,智育教育是儿童取得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测量和言语是合成智育的三要素。由此可见,言语教育在儿童智育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加之母语教育主要是言语教育,主要提升人的言语能力。强调区分“语言”和“言语”的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和言语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用来交际与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人运用语言的结果。因此,言语教育是做好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而裴斯泰洛奇的言语教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育具有巨大的影响。
那么,裴斯泰洛奇的言语教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育有哪些影响呢?
一、言语教育是构成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裴斯泰洛奇认为:智育的简单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智育就是借助这三个要素而得以实现的。由此得知,言语是构成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分别从智育的任务、内容和功能给予论证。
从智育的任务来看,智育是使受教育者通过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发展智力的教育。以传授知识,发展技能以及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其主要任务。而裴斯泰洛奇认为,智育的任务是帮助儿童通过感性经验去获得一定的知识,并发展他的智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大家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要想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好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语言。而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因此,从智育的任务上来说,言语教育是促进智育发展的根本。
从智育的内容来看,智育的内容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顾名思义,显性就是能看得到感受到的。它包括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在教师指导下的其他智力活动的内容。语文课,就是最明显的智育内容之一,它是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等。而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他所使用教学方法,如裴斯泰洛奇的言语教育三步骤,即发音、单字和语言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组织教学等的方法就属于隐性智育的范畴。所以,言语教育是智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智育的功能来看,智育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还能提高个体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传承和促进人类智慧发展。在教育功能方面,智育是德、体、美劳各育的基础,德体美劳教育的实现,必要的知识以及理解和认知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才会有较好的思维过程。一旦思维过程清晰明朗,做任何事都可以是事半功倍的。而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免不了要和人进行交流沟通,如果没有语言基础,你就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别人对你的印象也会因此大打折扣,这是完全不利于个人发展的。个人得不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对社会的贡献也会随之减少。鉴于此,要发展智育,言语教育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言语教育是构成智育必不可少的要素,亦是语文教育的根本。因此,当代语文教育应加强言语教育,从而促进智育的发展,进而反馈到语文教育上来。
二、裴斯泰洛奇的三步语文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就是规律。的确,任何事物、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具备一定的规律性。拔苗助长违背了禾苗的生长规律,其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因此,无论做任何事都必须发现并掌握其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育也应如是。
裴斯泰洛奇论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最简单的要素是“词”,而词本身最简单的要素是“声音”,因此语文教学应从声音的掌握开始。他提出语文教学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发音教学,主要进行发音训练,关键是使儿童形成发音的能力,进而学习、认识字母和音节;第二步是单字教学,主要是针对事物名称的教学,让儿童熟悉各类事物的名称,为阅读做准备。并且在教单词时,应先教名词,进而加上形容词,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词的意义和属性;第三步是语言教学,要求儿童对事物形成整体的认识,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说,我们认识事物主要是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认知后理解的认知规律。乍一看裴斯泰洛奇的三步教学法似乎不符合先整体后局部的规律呀?其实不然。我们知道,儿童的学语过程是从单字到词再到句的顺序,但是如果没有语言环境的影响,他的脑海中是不会有语言概念的,也不会说话,譬如有名的狼孩。所以说,儿童之所以从咿呀学语到自如地运用母语应归功于语言环境。而语言环境正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整体概念,他们只不过是将其分解之后再进行组合,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裴斯泰洛奇的音—字—语言三步教学法主要是针对西方国家的拼音文字而言,而对于象形文字的汉语来说,发音教学不是特别显现。汉语教育的步骤应是:单字—词语—句子。在单字教学中,应遵循从易到难、从熟悉到陌生的规律;在词语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常用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与裴斯泰洛奇的单字教学法是相近的;在句子教学中,应先教学生简单的短句,只由主谓宾,而无其他成分的句子,如小鸡啄米等。之后再交给他们由主谓宾定状补组成的句子,如可爱的小猫在紧急地追逐一只令人厌恶的小老鼠。笔者坚信,只要我们按照这样的规律来进行言语教育,那我们的语文教育事业必将取得很大的突破。
三、裴斯泰洛奇向教师提出的任务有利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育
在裴斯泰洛奇的论智育思想中,他向教师提出了四项任务,即教师应该寻找产生各种复杂的自然文化现象的要素,并且通过这些要素认识自然和文化之间严密的结构;教师必须研究孩子智育发展的自然规律;必须熟悉孩子智力发展的程度以及应该判断某件事总的发展程度同某个孩子发展水平是否相适应。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令人遗憾的。我们当代的部分教师,仍持有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地位是在学生之上的,对于学生,他们要做的只是授业解惑,上完大纲规定的内容与学校规定的任务,这本无可厚非。可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物质至上的意识充斥着人们的大脑,教育的功利化现象也较为突出,教师的专业素养在逐渐降低,社会的种种现象对学生学习语言的干涉也被忽视。在这样的背景下,能真正关心学生的教师是很少的,更别说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面面俱到了。当然,这个任务的难度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完成这个任务也是不易的,但是既然身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迎难而上,尽力做到最好endprint
首先,寻找产生各种复杂的自然文化现象的要素,且通过这些要素认识自然和文化之间的严密结构,典型的如我们的象形文字。在文字出现以前,人们结绳以记事。在文字产生之初,人们勾勒出事物的形状,其中以自然界的事物为最多,如日月山水等,这些逐渐演变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字。人类为了交流与流传的需要,在这些以自然为物勾勒出来的字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组合、增加删减,使之形成一个新的文字,并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如水的象形字最初是三条波浪线组成,后来为了书写方便,将其改为三点水,并和其他的部首组成新的文字,如江、河、泪、泣等。除此之外,语文中的乡土文学等也能找到自然与文化的严密结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具备语言文学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自然文化知识,对于一些复杂的自然文化现象要有追根寻底的精神。
其次,研究孩子智力发展的自然规律并熟悉孩子智力的发展程度。孩子智力发展的规律一般情况如下:0—2岁是孩子的初始阶段。孩子在初始状态中,内心世界没有完整的认知模型,父母给他什么就是什么。由于他们是处在右脑发展而左脑还未发展的阶段,因此对2岁前的孩子来讲,是不能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这个时候用早教,用大量的理性音乐等刺激去激发孩子的智力发展是非常好的;3—7岁是右脑高度发展阶段,此阶段的儿童所有的行为都是在学习。这个阶段要鼓励孩子多说话,适当的阅读和写字,这又助于刺激左脑的发展;15岁以后是左脑的高速发展期。由于左脑主要承担逻辑与分析思维的功能,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都喜欢推理;16岁以后孩子的智力结构基本形成,明显的体现是高中生多半显现出自己的学习特色。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智力发展规律,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只有有了正确的方法,孩子的智力才会得以发展。
对于孩子智力的发展程度,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除了具备专业素养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爱心。如果没有爱心,没有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自然也就不会去关心学生智力的发展程度。另外,在具备了爱心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注重个体的差异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圣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为每个人体内的遗传基因、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的不同,必然会造成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的不统一。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我们因材施教,更好地培养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以此来促进当代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判断某件事总的发展程度同某个孩子发展水平是否相适应。如上文所说,每个个体之间都具极大的差异性。有些孩子的各方面发展较快,而有的发展较慢,这在一个群体里面都是很普遍的现象。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估量与教学相关的事物发展的程度,还应判断其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如我们的初中语文课,这个阶段是孩子左脑高度发展时期,逻辑分析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还是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本来应该学生自己分析段落大意,自己翻译文言句式的,老师却直接告诉其答案,而一味地让他们朗读、背诵,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做法。初中语文课目标就是要学生学会分析、体会,而朗读、背诵的行为是小学阶段的惯用手段。如果老师判断错了事物的发展程度,会让学生的智力发展停滞不前,这是非常严重的。
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同样的,在语文教育方面, 我们不能完全抛弃前人的教育思想。只有把前人的教育思想与现实结合起来, 正确对待前人的教育思想, 坚持“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的态度, 并根据时代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赋予其新的内容, 才是当代语文教育工作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裴斯泰洛奇.裴斯泰洛奇教育论著选 [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刘全卫.语文教育要加强科学言语教育 [J].文学教育(上),2008.
[3]智育的含义.培训资料.道客巴巴.
[4]王仲杰.基础教育阶段语言教育现状分析 [J].语文教学通讯,2013,718(1).
[5]刘厚建.浅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右脑开发在口才教学中的运用 [J].中国校外教育,2009.
[6]儿童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新浪亲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