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换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观察
2015-02-06符芳玲陈海波
符芳玲,陈海波,林 捷,伍 燕
(1.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8;2.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海南 海口 570311)
成分换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观察
符芳玲1,陈海波2,林 捷1,伍 燕1
(1.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8;2.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分析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采用成分换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ABO溶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行O型红细胞悬液联合AB型血浆换血,对照组行浓缩洗涤O型红细胞联合AB型血浆换血,比较2组换血前后血常规指标、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变化,总结2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换血前相比,2组HTC、Hb、Plt、WBC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均<0.05);研究组患儿换血后HTC、H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换血术前相比,2组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P均<0.05);研究组换血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术后输血、二次换血治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术后蓝光治疗时长、术后进食时间、总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O型红细胞悬液联合AB型血浆换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效果更为显著,可以切实防止换血后贫血,降低二次溶血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新生儿;ABO溶血病;成分换血
ABO溶血病是一种新生儿群体临床常见、多发疾病,起病较急,发病后可引起胆红素脑病[1],严重的还会威胁患儿生命安全。现阶段换血疗法是新生儿ABO溶血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换血法为浓缩洗涤O型红细胞悬液联合AB型血浆混合成分换血,但是实践证明,浓缩洗涤O型红细胞悬液中红细胞压积过低[2],混杂部分的血型抗体成分还会造成新生儿贫血,影响治疗效果。我院基于传统成分换血治疗法应用弊端,积极尝试将O型红细胞悬液联合AB型血浆换血法应用于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海口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ABO溶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临床症状或体征均符合换血指征[3]。按治疗方法将6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中男18例,女12例;胎龄37~42(38.6±1.8)周;日龄1~5(2.9±0.4)d;体质量(3.2±0.4)kg。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胎龄36~42(38.9±1.7)周;日龄1~4(2.8±0.3)d;体质量(3.3±0.4)kg。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可以进行统计比较。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成分换血疗法。研究组行O型红细胞悬液联合AB型血浆换血,对照组行浓缩洗涤O型红细胞联合AB型血浆换血。①血源准备。取200mL全血、50mL保养液行离心沉淀处理,去除100mL上清,剩余液体中注入50mL保养液制成红细胞悬液,红细胞压积(HCT)为70%;另取200mLO型红细胞悬液,注入生理盐水洗涤3次,后给予离心沉淀处理,去除上清液后留取底部100mL为浓缩洗涤红细胞,混悬液红细胞积压为40%左右。②换血治疗前准备。将患儿置于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上,并将其体位调整为仰卧体位,适当绑缚患儿四肢,联合生命体征监护仪,换血前1h肌注10mg/kg苯巴比妥钠,术中狂躁患儿给予0.5mg/kg安定静推,手术实施前给予奶嘴安慰。③换血操作。切开脐部静脉后置管。手工换血换血量为150~200mL/kg,换血时长为2~3h,红细胞悬液或浓缩洗涤红细胞悬液与血浆比例均为2∶1,换血操作时先注入15mL,其中包括红细胞悬液或浓缩洗涤红细胞10mL、血浆5mL,注入后等待15s抽出15mL。换血操作结束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液剂量为20mg/500mL)冲洗换血注射器,换血操作时保证无菌,以免发生血凝块或空气注入,术后给予浓度为10% 1mL/100mL换血量葡萄糖酸钙,必要时给予双面蓝光治疗,持续7d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术后待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后4~8h人工喂奶。
1.3 观察指标 观察换血前后2组血常规、血清胆红素、白蛋白、血糖等指标变化,统计2组换血术后蓝光治疗时长、二次换血或输血发生率、术后恢复进程及住院时间等,总结不同成分换血治疗ABO溶血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 结 果
2.12组换血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比较 与换血前相比,研究组换血后HCT、Hb指标明显升高(P均<0.05),对照组换血后HCT、Hb明显降低(P均<0.05),2组换血后Plt、WBC指标明显降低(P均<0.05)。研究组换血后HCT、H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换血后Plt、WB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 2组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指标变化比较 与换血术前相比,2组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换血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1 2组换血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比较
2.3 2组换血后二次换血发生情况比较 换血术后,对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其中20例(67%)患儿需要给予输血治疗,研究组换血治疗后并未发生严重贫血症,无需进行输血治疗,对照组术后输血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2=33.53,P<0.05)。研究组换血后无一例患儿需要行二次换血治疗,对照组8例患儿因反复贫血、高胆红素血症需要行二次换血治疗,二次换血发生率达27%,对照组二次换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2=5.00,P<0.05)。
表2 2组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指标比较
2.4 2组蓝光治疗时长、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比较 研究组术后蓝光治疗时长、术后进食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成分换血疗法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且效果较为理想[4]。但是临床研究发现,ABO溶血病患儿行成分换血治疗过程中常伴有血常规、血清、血糖等指标异常,极易发生重症高胆红素病症[5],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工作开展。现阶段,成分换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相关研究成为当前儿科研究重点内容之一。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是换血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起病较急,进展快,多由Rh、ABO血型不合格溶血病等造成[6],如未给予及时处理或引起胆红素脑病,可引起新生儿死亡,即使生存患儿也多伴有听力、视力、智力等方面后遗症[7],直接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静脉丙种球蛋白于新生儿溶血病临床治疗中不断被推广应用,成分换血治疗法于溶血病临床治疗中使用率逐渐降低[8]。但是临床实践证明,静脉丙种球蛋白于新生儿Rh溶血病临床治疗中可以切实降低换血频率[9],但是于ABO溶血病临床治疗中收效甚微。文献报道,对ABO溶血病患儿行成分换血治疗不仅可以充分调节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标[10],还可以减少血型抗体与致敏红细胞含量,进而有助于多次溶血发生率降低,其临床应用优势决定成分换血治疗ABO溶血病快捷、有效,是一种根本性治疗方法,应用价值极高。临床研究发现,母体血型抗原性强度、进入胎儿体内抗体量两大因素会直接影响患儿ABO溶血病溶血速度[11]。本次研究选取的60例ABO溶血病患儿溶血程度较为严重,均达到了成分换血治疗的标准,2组经成分换血治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总胆红素指标下降,但均未出现重度高总胆红素血症患者,未出现胆红素脑病案例。
表3 2组蓝光治疗时长、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有文献报道,新生儿ABO溶血病经成分换血治疗过程中贫血问题十分多见,需要多予以关注[12]。新生儿ABO溶血病传统临床上多行浓缩洗涤O型红细胞联合AB型血浆换血治疗,但是实践证明,常规疗法使用的红细胞悬液中HCT过低,输血混杂部分的血型抗体成分均会造成新生儿贫血,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近年来,我院尝试将O型红细胞悬液联合AB型血浆换血法应用于ABO溶血病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浓缩洗涤O型红细胞联合AB型血浆换血治疗ABO溶血病后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需要给予输血治疗的患儿多达67%,本研究结果与文献[13]报道结果相近,提示常规换血治疗ABO溶血症安全性有限。笔者基于多年临床研究经验,认为浓缩洗涤O型红细胞悬液中红细胞HCT过低有关,此外O型红细胞悬液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抗A、抗B抗体,抗体存在将会直接影响导致新生儿A型、B型红细胞相结合进一步产生并加重溶血,进一步影响新生儿换血后胆红素指标升高,恶化贫血症状。临床上针对换血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多行二次换血治疗,本次研究过程中,对照组中8例患儿因反复贫血、高胆红素血症需要行二次换血治疗,二次换血发生率近27%。本研究结果显示,传统浓缩洗涤O型红细胞联合AB型血浆换血法治疗ABO溶血病术后发生贫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概率明显高于改良后的O型红细胞悬液联合AB型血浆换血法。本文统计结果与文献[14]报道相近,提示O型红细胞悬液联合AB型血浆换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效果更为显著,可以切实防止换血后贫血,降低二次溶血发生率,应用价值更高。
本观察发现,研究组患儿行O型红细胞悬液联合AB型血浆换血治疗后红细胞HCT指标较高,胃肠道供血状况良好,且术后进食时间较短,患儿精神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身体指标状况与精神状况可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可见O型红细胞悬液联合AB型血浆换血治疗ABO溶血病有助于积极推进患者康复进程,缩短患者住院时间[15]。但是笔者认为,因换血治疗后患儿多伴有血清白蛋白、白细胞及Plt等指标下降症状,O型红细胞悬液联合AB型血浆换血治疗ABO溶血病过程中需要加强血清白蛋白、白细胞及Plt等血常规指标监测,以保证患儿生命体征稳定,为临床效果的实现提供保障。
[1] 李毅,董伟群,吴穗.成分换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3(6):821-822
[2] 朱红艳,金华,杨庆莉,等.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中国卫生产业,2014,21(11):151-152
[3] 曹惠琴,金红梅,游幼云.改良成分换血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应用和护理[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9,23(2):178-179
[4] 梁武华.早期监测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0,12(10):1205-1207
[5] 李自锋,梁剑侠,夏良.新生儿ABO溶血病54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1,23(1):59-60
[6] 王珅,潘家华.静脉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1,23(4):488-490
[7] 陈亚梅,谢雅茹,崔燕,等.新生儿ABO溶血病356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1,28(7):582-583
[8] 李军,黄瑞文,胡月圆,等.不同比例成分血对新生儿母子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治疗后内环境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12(9):689-691
[9] 聂春霞.新生儿Rh溶血病2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44-7745
[10] 黄雪波.混合血在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15(6):929
[11] 邓长秀,聂采现,何海兰,等.非换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98例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07,14(5):875-877
[12] 李西睦,孙晓慧,丁志远,等.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早期监测及早期非换血治疗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6(12):1847-1848
[13] 廖景文.单剂量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28(13):138-140
[14] 李毅,董伟群,吴穗.成分换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6):821-822
[15] 黄华飞,袁天明,周向明,等.ABO溶血病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的胆红素阈值探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9(4):230-233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0.021
R722.18
B
1008-8849(2015)20-2223-03
201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