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疗效及对血流变的影响
2015-02-06李亚昭魏新考崔利峰
李亚昭,魏新考,崔利峰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疗效及对血流变的影响
李亚昭,魏新考,崔利峰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疗效及对血流变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P<0.01);2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血流变,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替罗非班;氯吡格雷;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疗效;血流变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一种急性临床状态,以心绞痛症状持续性加重为主要表现,临床类型包括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以及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等,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预后[1],发病突然、进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恰当,极易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及时合理治疗非常重要[2]。目前,UAP的治疗主张在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介入疗法,但受治疗条件及患者自身情况的限制,部分患者无法实施介入治疗[3],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UAP的主要方法,其中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是主要治疗药物[4]。本研究以100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同病种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该病的近期疗效以及对血流变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UAP患者200例,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制定的UAP相关诊断标准[5]。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高于正常值的5倍)者,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伴有活动性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出血倾向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包括缓慢性和快速性)者,重度原发性高血压者,恶性肿瘤者,发病前1个月内有外伤及手术史者,发病前1年内有脑卒中史者,治疗前4周内有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史者,存在其他抗凝治疗禁忌证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47~75(64.21±8.62)岁;梗死后心绞痛37例,初发劳力型31例,静息心绞痛20例,恶化劳累型8例,混合型心绞痛4例;伴原发性高血压51例,高血脂46例,糖尿病31例。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46~76(64.34±8.75)岁;梗死后心绞痛36例,初发劳力型32例,静息心绞痛21例,恶化劳累型7例,混合型心绞痛4例,伴原发性高血压49例,高血脂45例,糖尿病29例。2组性别构成比、年龄、临床分型及并发症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采取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等常规治疗,并根据病情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药物,伴并发症者予以降糖、降压、调脂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盐酸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0225,50mL:12.5mg/瓶)静滴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片(杭州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90,75mg/片)口服治疗,替罗非班0.4g/kg于30min内泵注完毕,再以0.1g/(kg·min)滴速维持静滴3d;硫酸氯吡格雷片首次剂量加倍,给予300mg顿服,后75mg/次,1次/d,餐中或餐后服用。对照组给予硫酸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疗,用法、用量均同观察组。2组疗程均为14d。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过程中观察2组有无出血情况,治疗前后检测2组肝肾功能,观察2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6]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在36h内消失或发生次数减少80%以上;或静息心电图原有缺血性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治疗后心绞痛在36~72h内发生次数减少50%~80%;或缺血性ST段压低;或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变浅或达50%以上;或T波由低平转为直立。无效:治疗后心绞痛在超过72h后发作次数减少未达50%;或心电图无明显改善。显效+有效=总有效。
2 结 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6.818,P<0.01)。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2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血液流变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对照组治疗后除纤维蛋白原外,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除血沉外,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比较
注:t1、P1表示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2.3 2组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2组随访观察1个月,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31,P<0.05)。见表3。
2.4 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76,P>0.05)。2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异常改变。见表4。
3 讨 论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其病理基础为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后局部血小板激活继发的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而引起心绞痛[7]。但形成的血栓大多数并未完全导致冠状动脉闭塞,血栓的主要成分为血小板,即“白色血栓”[8]。UAP的主要治疗原则为稳定原有病变并阻止其进一步发展,降低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可能,药物治疗措施以积极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为主,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等。肠溶阿司匹林可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合酶及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9],低分子钙素钠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但单用阿司匹林或低分子钙素钠易造成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可能会抵消其带来的益处[10],因此需要联合应用其他药物在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来提高疗效。
表3 2组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氯吡格雷是一种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可通过与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不可逆地相结合,阻断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活化,达到阻止血小板相互聚集的作用[11-12]。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逆性的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它通过竞争性地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相结合,从而阻止纤维蛋白原介导的血小板聚集,达到抗血小板形成的作用。替罗非班起效快,半衰期短,用药5min后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可达93%~96%[13],有利于随时调整剂量。朱建中等[14]通过研究证实,替罗非班不仅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还对已形成的血栓具有溶解作用,从而降低栓塞发生率。氯吡格雷与替罗非班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两药合用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增强疗效,能够更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替罗非班,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氯吡格雷的对照组,在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在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朱建中等[14]指出,替罗非班与其他抗凝剂联合用药时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樊泽元等[8]联合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和氯吡格雷治疗高危UAP患者,结果表明,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患者均无大出血发生,而轻度出血发生率与剂量有关,剂量越小不良反应越轻。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药联用并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笔者建议对于高龄及肾功能减退的患者最好减少替罗非班剂量,以减少出血的风险。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血流变,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1] 黄静.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9):1558-1559
[2]HoPM,PetersonED,WangL,etal.Incidenceofdeathand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ssociatedwithstoppingclopidogrelafteracutecoronarysyndrome[J].JAMA,2008,299(5):532-539
[3] 陈朝霞,熊群武.替罗非班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2):109-111
[4] 徐颖慧.替罗非班与氯吡格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事,2012,26(7):778-779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6] 王永新.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76-77
[7] 刘克坚,罗春生,邱强,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2918-2920
[8] 樊泽元,季汉华.不同维持量替罗非班治疗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1):55-56
[9]JamesE,DalenMD.Aspirinforpreventionofmyocardialinfarctionandstrokeistherightdose81or160ms/day[J].JAmCoilCardiol,2010,55(25):2878-2886
[10] 侯明英.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486-487
[11] 王冰.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272-273
[12] 孙魁,史沛霞,张培培,等.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081-1082
[13]DeckelbaumLI,SaxFL,GrossmanW.Tirofiban,anonpeptideinhibitoroftheplateletglycoproteinⅡb/Ⅲareceptors/SasaharaAA[M]//LoscalzoJ.Newtherapeuticagentsinthrombosisandthrombolysis.NewYork:MarcelDekker,1997,17(3):355-365
[14] 朱建中,于宗良,谷惠敏.欣维宁对冠脉内急性血栓作用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12-14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0.016
R541.4
B
1008-8849(2015)20-2211-03
201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