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分析

2015-02-06付其亮,孙军

法制博览 2015年35期
关键词:职务犯罪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分析

付其亮孙军

古县人民检察院,山西古县042400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业绩。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农村基层干部常年工作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直接管辖着牵涉民生的方方面面,如果思想上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陷入违纪犯法的泥潭,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农村稳定。近五年来,我院受理多起村民举报、控告农村基层干部利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任意挥霍各种补偿款、直补款的案件,受理后初查或配合其他部门调查12件15人,经初查立案7件10人,人民法院均做了有罪判决。现对该领域的发案特点、发案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

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主体“两委正职”多,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多。他们往往利用自身的职务便利,有的相互勾结,共同作案,有的各自为战,中饱私囊;还有的拉拢腐蚀机关干部,共同腐败。还有一些村,出现了党组织、村委会“二合一”,书记、主任“一肩挑”的现象,身兼两职,导致了权力的高度集中,这样一来,相互监督就变成了形式,从而给村干部腐败留下了空间,产生了滋生职务犯罪的“温床”。

(二)粮食直补款、新农村建设款成为新的侵害对象,涉案金额逐渐上升。随着国家对农村农业的不断重视,财政持续加大对农民和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伙同相关人员打起了粮食直补款、新农村建设款等的主意。

(三)犯罪手段和形式各式各样。从手段上看,大多数犯罪的村干部都是一笔糊涂帐,收帐不入帐,重复报销,做假票据等等,但做案时都胆大妄为不计后果。有的利用村结算往来账的机会隐蔽作案,从账面上看很难找出破绽。有的将各种款项交叉使用“浑水摸鱼”作案。从形式上看,有的采取收入不计帐手段直接侵吞、截留,有的采取虚报冒领的手段贪污集体财产,有的采取虚增小麦亩数的方式贪污,有的采取和相关人员勾结配合,将专款打入相关人账户再交回的方式贪污。

农村干部的职务犯罪,由于绝大多数直接损害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往往成为引发农民集体上访的导火索,有的地方甚至因上访而造成正常的“村委”换届工作无法进行,因此给维护农村稳定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二、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案发原因

从掌握的情况看,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内因是法制观念淡薄,自身素质较低,追求利益导致心态失衡。而外因则是制度的虚设,权力失去监督。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农村财务监督不到位,不良债务积欠普遍,村级支出居高不下。近几年来,农村财务管理混乱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有关部门虽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但在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

(二)“双代管”资金未能真正管起来,管理力度和制度落实不够。一方面个别乡镇“两税附加”及“乡村公益事业金”财政专户形同虚设,未经经管部门审计擅自支出,村级经费未按费改税要求及时拨入经管站,“双代管”变成了“单代管”。一方面,经管站个别工作人员甚至利用代管的权力,人为设置障碍,不给好处不拨款、不报销,致使村级经费不能及时划拨到村,影响“双代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村干部法治意识的淡漠。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个人素质较差,认为掌权后自已就成了“土皇帝”,为所欲为,村里的事务一个人说了算,加之学习思想理论不够,自我党性要求放松,导致法治观念淡漠,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俗话说:金库银库,不如有个好支部。在农村,村支书及村干部被誉为“群众的主心骨,党员的排头兵,致富的领头人”。随着农民眼界的日益开阔,其民主意识亦在不断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村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修养,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村官虽小,但对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影响却很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他们是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化身,其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只有用好、管好、教育好村干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才会有保障。

(二)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善和提高村干部待遇。例如:对村干部实行工资统筹,发放固定工资,为村干部办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等,这样既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又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对社会而言也会预防部分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严格财务制度、把好财务收付关口。1、要杜绝白条子、假单子、堆帐等现象,实行收支两条线,真正做到村务公开。2、收取的土地征用补偿款等,要及时纳入财务,统一管理,合理使用,对一切假公济私的行为予以严惩。3、在村务决算中,村委会或理财小组要集体审查、逐项审计,不合理的决算项目,一律不予支付,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四)坚持打防并举,综合治理。纪检、检察部门要克服和纠正执法执纪不严、失之过宽的现象,对确有经济违法犯罪问题的农村基层干部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在工作中要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密切关注群众举报,尤其是联名举报、集体上访,做到有举必查、有查必果。在一手抓打击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预防职务犯罪的教育。结合查办的案件,剖析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讲解村干部常见的几种职务犯罪的有关法律规定,使广大村干部明确如何正确使用权力、如何自觉抵御诱惑、如何做到遵纪守法等基本问题,及时为农村基层干部们提出具体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6.3;D9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5-0179-01

猜你喜欢

职务犯罪
监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追诉时效问题研究
北京基层自治组织干部职务犯罪之实证研究——以2009~2015年36件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例为研究样本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职务犯罪境外追赃追逃长效机制构建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探析
职务犯罪涉案款物处理的现状与思考
职务犯罪侦查中电子证据的可采性
在预防职务犯罪上动真格促实效
职务犯罪对策选择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