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在路上”
2015-02-06
文 / 本刊记者 余 娜
居家养老“在路上”
文 / 本刊记者 余 娜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农村互助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供给多元化、服务多样化的新格局
去年秋天,记者到大英县蓬莱镇梓潼村采访旧房改造,四处寻访年轻村民,但碰到的要么三三两两老妪在散步,要么一群老翁坐在乡间茶馆打牌。好不容易拦下个骑摩托的年轻小伙,却是外乡过来打工的。
如今的乡村,漂亮宽敞的二层小洋楼处处可见,但“常住户”却是一老一小,年轻人都在外打工。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作为全国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四川,农村“空巢老人”比例大增,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各种探索也不曾间断。
健康老人照顾生病老人,发挥互助作用。
“物美价廉”的互助养老
船山区新建的新桥云深处养老养生中心
居家养老现已成为农村空巢老人主要养老方式,它是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由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农村互助养老中心就是阆中市探索这一模式的实践。
在飞凤镇三家塘村互助养老中心,由镇领导与村里老人一道共同推荐组建了一个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机构:支部书记任主任,一位老人担任常务副主任;设立生活部、卫生部、文化部,由不同的老人担任部长。如今,新选出的部长、副部长们个个对生活有热情,对工作有激情。生活部负责老人每天中午生活安排;卫生部负责组织、安排人员打扫院清洁;文化部负责老人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互助养老”就是按照“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健康老人照顾生病老人”的方式开展互助服务。
按照“村级主办、群众参与、政府支持”原则开办的农村互助养老中心,为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它的成立,为农村中的高龄独居、空巢、五保、优抚、特困老人和农村非五保老人免费提供了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综合性照料服务。日常生活中以老人自我管理、互助照顾为主,实现养老中心民主化、规范化管理,采取自我选择、协商互助、来去自由的管理模式。充分做到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很多老人都愿意到中心坐坐。
同时,阆中市成立了村老年协会,借助养老中心既有资源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协调行政村现有医生、党员、团员以及社会团体等各类服务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为老人送药、煎药、陪护和保健等为老助老服务活动。
“成本低廉”是农村互助养老中心的一大特点。政府资金投入少,农村互助养老中心都是利用集体闲置资源建设。中心投入使用后,由于不需要请专职护理人员,老人还可以自己种植一些蔬菜、粮食,当地政府只需要对入住老人水、电、气等日常开支进行适当补贴即可。而入住老人自带米面粮油,每月实际花费只有几十元钱,因为当前农村老人都有每人每月60元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以基本不用为花销发愁。
注入社会力量,满足多元需求
要满足日益增多的养老需求,仅靠传统的公办养老机构远远不够。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是必然趋势。2013年底,民政部下发《关于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公办养老机构特别是新建机构应当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运营。
“公建民营”的模式给了曾凤平一个在农村养老行业大展拳脚的机会。开业仅几个月的遂宁市船山区西宁乡至诚敬老院,在三月的春日下显示出了一派生机,作为院长的曾凤平正带领主动帮忙的老人在后院忙着挖地种菜。按照要求,曾凤平经营的敬老院除了接收社会养老人员外,还要为农村五保老人、孤老提供服务,“社会养老每月需要缴纳1000多元,而五保老人则由政府每月补助350元,不再自掏腰包,但老人们在这里享受的待遇都是同等的。”曾凤平告诉记者。
“与以前的敬老院相比,我们现在住的地方不仅环境好,设施齐全,而且服务也很周到。”搬入公建民营的至诚敬老院后,五保老人唐振民总喜欢向他人讲述这里的故事。
这几年,遂宁市积极探索养老机构公建民营,9家公办养老机构通过委托管理、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了社会化管理。同时,一大批社会力量投资的养老服务重点项目也正在抓紧建设或筹建中。
“投入机制还未多元化,导致遂宁养老服务仍以公办为主,民营经济多处于观望状态。尽管为推动养老机构的建设,国家在土地租用、税收、水电等方面都出台有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以鼓励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遂宁市民政局局长李和平在谈到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时说。
据统计显示,到2020年,四川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1793.19万人,2025年将突破2000万人。省民政厅厅长黄明全说:“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中,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市场的主体作用,带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才能四两拨千斤,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业。”
医养结合,解决老人看病难题
目前,遂宁市69万名60岁以上的老人中,约有18万人患老年慢性病,约3万老年人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在全市养老机构中,具备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却屈指可数。事实上,在四川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的新模式正成为当前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新方向。一些卫生服务机构也开始尝试办养老院,将“医疗”与“养老”相结合,为社区医院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近年来,遂宁市安居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健康养老。在已经试点“医养合一”的福寿苑养老服务中心内,已有63名患有偏瘫和半偏瘫的全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在这里得到了专业医护人员的照料和服务,最大规模能够接纳100位老人。今年,一所由民间资金投资6000万元的老年康复护理中心将开工建设,建成后也将为300名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护理服务。2015年,以收养全区范围内城镇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中的失能对象为主的安居区第二社会福利中心也将启动建设。
安居区还依托现有“医养合一”模式,鼓励医疗机构、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签订协议,通过健康教育、上门指导等方式挖掘空巢老人的自我护理潜能,让他们学会一些独自生活时预防疾病和突发情况的自救措施。安居区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股股长李伟表示,就目前试点的情况来看,医养融合正在起到为需要特殊服务的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的养老服务作用。
责任编辑:史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