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心化”:农村不可回避的现实

2015-02-06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4期
关键词:空心化空心农民工

文 / 本刊记者 史 瑞

“空心化”:农村不可回避的现实

文 / 本刊记者 史 瑞

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偌大国家超过半数的人城镇化,“空心村”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一个结果,不由人们的意志而转移

3月14日,泸县福集镇沙土村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坐在门前缝鞋垫。老大娘的两个儿子去了东莞打工,“过了初九就走了,今年走得要早些。”从她口中得知,两个儿子已经出去打工10多年了。

随着羊年春节的远去,现在的沙土村又恢复了平静。

全村有4482人,外出务工人员近2000人,占总人口的一小半。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农民工总量占全国10%左右,超过2000万人。据省农劳办统计显示,外出务工人员的节后返岗率超过92%,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出省“打工大军”。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各自奔向了另一个城市里的“家”。七组村民张志远全家已经有五六年没有回家过年了。组长向天泉今年与他通了电话,希望他能把空闲的土地流转出来,集中起来使用。

很难看到年轻人

走进村里,村民家门口挂着崭新的春联,盛放的油菜花地里,还残留着爆竹燃放后的红色纸屑,眼前的一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春节期间村子里的热闹景象。

沙土村七组村民代国强说,自己可能是今年村里最后一个踏上打工旅程的人了。28岁的他年龄不算大,但从2003年第一次出门算起,已经外出打工12年了。

因为办理4岁女儿入学的事宜,代国强耽搁了几天,不过他还是买好了去云南的车票,计划下周就动身。很快,家里又将剩下两位老人和一对母女,这在村里是一个常见现象,也成为当前的一个社会关注热点——农村“空心化”现象。

事实上,“空心村”现象不仅出现在沙土村,在全国都普遍存在。曾有媒体报道了其中一个“典型”:江西省有一个名叫南坑村的村子,原来鼎盛时期有130多人,在青壮年挤入城市讨生活后,一家家搬离了村庄,仅剩下一位60多岁的老人成了村里唯一的村民。

与一些抬头不见人的“空心村”相比,沙土村的情况要好许多,毕竟留在村里的人还是占了多数。不过,少了年轻人的现实,也让村支书黄元彬的日常工作遭遇了许多尴尬。

一次,村里整理灌溉沟渠,通知下去后第二天,扛着锄头来的人以老人居多,剩下的全是妇女。“剩下的就是所谓的‘386199部队’。”黄元彬说,“周围的村子情况也是这样,很难看到年轻人。”

关于我国“空心村”的数量,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对此有一个测算,全国传统农区的1/4—1/3存在“空心化”的问题。

村子什么时候“空”的

妻子帮代国强收拾行装,巴不得把什么东西都装下,为此夫妻俩还吵了几句嘴。虽然外出打工多年,但临走时代国强仍有些不舍,他掏出手机,拨着自己的电话号码,教女儿“给爸爸打电话”。

“在外面做事小心些,注意安全。放心,家里有我。”50岁的父亲代仕州在一旁叮嘱道。

在代国强的记忆里,母亲也常对父亲说这样的话,他的童年常常也是与母亲相伴,最盼望、最高兴的就是父亲回家带的礼物,新衣服、新鞋子、传呼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代仕州成为第一代走出家门的农民工,在广州一家鞋厂打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的年轻人全都出去了,那时留在家的年轻人还常被人看作是‘没本事’。”代仕州说。

正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掀起了打工浪潮,并持续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走出家乡,涌向沿海发达城市,用勤劳的双手去改变生活。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指出,“空心村”并非新生事物,而是萌发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之时,这可以看作农村“空心化”的起始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最近15年,我国城镇化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加速了“空心村”现象的产生,并引发各界关注。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达54.77%,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

而据国新办消息,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2.7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亿人。尽管最近几年在形容农民工数量增长时已无法用“飞速”二字,但目前规模仍处于“稳中趋缓”的状态。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干活,无论他们是否是具有城市市民待遇的“城里人”,但他们终归是离开了农村。那么多人离开了,农村哪有不“空”的道理?

城镇化下的产物

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偌大国家,超过半数的人城镇化,“空心村”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一个结果,不由人们的意志而转移。老百姓为了致富,很多农村年轻人走出来了,这也是各个国家农村发展的一种普遍规律。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刘洋表示,国外没有“空心村”的概念,但也有类似的“空心化”现象。有学者研究发现,美国中部农村人口增长缓慢、技术人才匮乏,就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和技术的“空心化”。

“‘空心村’现象是我国发展中必然经历的过程。”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孙兴全说,区域和人口城市化不可逆转,世界上很多城市化国家农民人口比重比中国小得多,“空心化”更甚。所以“空心化”本身并不可怕,也回避不了这一过程。人口向城市流动,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动动力,我们要从中看到其他积极效应,如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素质的提高,精神面貌的改变,市民社会将以更快的速度到来,人口集中居住所产生的规模效益及减轻生态脆弱的一些农村地区的人口压力等,这些积极影响不可低估。

但不可否认,这一过程也有一定的“阵痛”,一是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安全可能受到冲击;二是农村留守的儿童、老人、妇女缺乏照顾,亲情人伦关系方面的代价等等。

换个角度再认识

在与代国强作了较长时间的交谈后,可以感受到,他的外出也是基于一种现实的无奈。“留在家里钱不好挣”这是许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同感。正如代国强所说,一方面当地就业机会少,另一方面工资待遇不如外面,“出去了还可以见世面,学到技术。”

根据调查显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寻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工作。农村的“空心化”实质正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金等资源自由配置的结果。农村的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决定了像代国强这样的农村年轻人走出农村的选择。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过程可能倒逼出农业的转型升级。以日本为例,1955年到1975年间,农业人口减少近一半,然而,农业组织化程度、生产率等,也都在这一阶段取得长足进步。

可以预见,随着现有的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经营模式逐渐转变为规模经营模式,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农民收入才能不断提高。只有农村不断提高规模经营的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让农业成为能够致富的产业,才可能成为一部分人留在农村的动力。

直面“空心村”这个发展的必然过程,关键是在过程中如何帮助它转变得更自然一些,更妥帖一些,努力避免各种负面影响。闲置土地的利用、留守人员的安置、社会公共事务的开展……这一切都考验着政府、社会以及每个农村家庭等各方智慧。而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切都正在努力去做。

责任编辑:黄颖

一老一小成为当前农村的“常住户” 图/CFP

猜你喜欢

空心化空心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地球是空心的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空心人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空心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空心针治疗胫腓神经联合损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