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2015-02-05杨云松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7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

杨云松

【内容摘要】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些教学困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只有我们的语文老师自己先走出困惑,想各种办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美起来,才能重生语文课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学科 教学困惑 课堂美学

曾有语文老师对我说,当语文老师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工作太累:要改作业,最头疼的是作文的批改和试卷的批改,更要命的是,还有晨读;最为关键的是家长、学生甚至是学校都不重视语文这学科,觉得中国人还有学不好汉语的。大多数语文教师真是希望从此不再教语文了。这些不禁引起了我们语文老师的思考:为什么最生动、最传神、最优美的语文会让学生不感兴趣呢?我们能不能改变现阶段语文学习过程中学而无趣、学而无法、学而无果的局面,我们应该朝哪些方面去努力?

一、教学模式活起来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语文课是最能体现语文老师的设计能力的。同一篇课文,由不同的老师去上,由于设计的理念、设计的步骤不一样,所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但可能是受教参的影响,又或是出于对成绩的敬畏,很多老师喜欢对着教本照本宣科,教学的方法是相当的单调,教学过程没有变化,要不就是教师在上面念,要不就是教师围着课本后的练习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室的气氛是相当的沉闷。试想一下,这样的教学氛围怎么能够提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呢?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精心设计好每一环节,甚至是一句过渡语,把每堂语文课当成一件艺术品来对待,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一直有个想法,像老教师备课,不必像新老师那样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条条框框一一写得清清楚楚,而是应该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上补充加上新的内容以及根据以往的教学反思来重新调整好教学顺序,让一堂课流畅又新颖。

二、语文理念新起来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它可能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门学科。但很多语文教师只有狭隘的语文观,只是就语文谈语文,局限于小语文的境地。教学语文时,也只是局限于教本,局限于教参,局限于语文课堂,局限于练习册,局限于几张试卷……当语文学科局限于这些时,就把语文的范围框死了,学生学习是消极的,被动的。事实上,教师的视野一定要向远、向广延伸,只有教师的眼界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就宽了。在阅读训练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例如在讲解施耐庵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联系整本《水浒传》,联系李逵、武松和鲁智深进行比较分析。有学生提出:鲁智深很仗义,很大气,比李逵大方多了;也有学生提出:鲁智深粗中有细,在打死镇关西后,一句“你厮诈死”就把自己撇开;武松在“大闹鸳鸯楼”之后,在墙壁上大笔书写“杀人者武松也”。像这种能结合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又有何不可呢?当然,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并不等于学生的任何观点都行,教师还是要有一定的指导。

作为语文教师,可以放手大胆让学生自己去干:比如我让学生自己设计课时,并由他们自己去实施整堂课;在讲完戏剧之后,利用元旦联欢会,我就让学生自己编写剧本,自编自导自演,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参与,戏剧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学生自己组织辩论赛;甚至让他们组织卡拉ok赛,由学生自己写主持词、串台词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生能力提起来

为了追求中考升学率,为了追求教学成绩。很多教师也逃不脱这个教学怪圈:可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知识的讲解上,放在了题海战术上。于是就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实教师可以在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从预习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特别是预习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的注音及解释,并培养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从各种角度思考文章的立意及主题……在学生各种能力上,有一种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即学生自我提问的能力,自我质疑的能力。

例如教《孔乙己》,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当时就有学生提出来,这句话挺矛盾的:又大约,又的确的。这问题一提出来,我马上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内容展开讨论:“我”到现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一直没有再见到孔乙己,也没有得到一点关于他的确切消息,以前他遭丁举人毒打之后,别人以为他“许是死了”,他竟没有死,又来买酒喝,现在从来没有人谈起孔乙己已死的事,“我”不忍断定孔乙己已经怎么样,所以用“大约”来表示自己的猜测;但是,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情况,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他的死是无疑的,所以在“大约”之后,用“的确”来表示“我”猜测的结论。最后大家得出结论:“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不矛盾,它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的同情,同时有力地控诉了旧社会。这种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语言美起来

我始终认为,语文课是美的,它就是一门美的艺术。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语言上下点功夫。可能其它科目的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直接说:这节课我们讲XX章节。但语文老师应该组织好一段优美的语言,如根据课文的内容讲述此人的经历;又如用比喻句、排比句引入新课,让这种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课堂当中去。例如我在教学郑振铎先生的《猫》时,就用了这样一段导入语: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喜爱。和人一样,每只猫都会有各不相同的性格。作者的家里就曾经养过三次猫,这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古典诗词都会描绘一个美妙的意境,而这意境必须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懂得利用诗词的内容进行再创造,由这些代表抽象的词语想象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透过抽象的语言文字看到生动传神的美丽图画,透过无形的语言看真实的生活,置身在这些作品之中,去感悟人生的美好,去领悟美的享受。只有我们的语文课堂美了,学生的兴趣也来了。

我想,要想让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我们的语文老师就要走出困惑,只有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美起来,我们的语文一定会回归到主流中来。

【参考文献】

[1] 魏东 主编.《魏书生教育文选》,辽宁教育出版社.

[2] 何功兴. 语文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语文建设》,2010年12期.

[3] 人教版7~9年级,《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语文学科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手段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当前语文教学内容的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