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2015-02-02董燕秋
董燕秋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师生关系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民主和谐;实践;处理信息;协作分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当前,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学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忽视、侵犯学生的权利,必然会导致师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紊乱。师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紊乱,还表现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这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是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论是侵犯学生权利还是包办代替,都不是恰当的师生伦理关系。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有了良好的品质和思想,学生才会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会和老师产生共鸣,碰撞出心灵的火花,形成正确的知心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书育人的同时应致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当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去学习他,才会和老师有所交流,师生情感才会交融、配合才会默契,老师才能更好地教育教学。兴趣和求知欲是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老师所授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可以轻松的学好这门课程,还会对授课老师产生由衷的喜爱。谁不喜欢上课生动活泼的老师,谁不为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课堂而陶醉。一个教师赢得学生喜爱与尊重的主要场所在课堂。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当尽力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师生互动。探究性学习已经走进课堂,把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与课堂相融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二、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我们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同时,也要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三、要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开展民主式教学
师与生都是自然人,都是普通公民,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人际关系上讲,都应该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大小、贵贱之分。教师只有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学生才能感到爱和尊重,从“客体”变为“主体”,乐观而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课堂交往中民主关系的基础是师生互爱和理解,爱和理解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也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让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让学生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课堂交往中师生合作的支柱。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上进、愉悦的心理,促进师生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
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更有利的学习。教师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就能向民主和谐的方向发展。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决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水平的发挥。民主、和谐的气氛,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乐于探究、思维敏捷,学习就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高效状态,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和谐、全面的发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道德,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就打破了教师身上所有的以学生的眼光和内心的敬畏凝聚成的光环,也让学生的地位得以突显从而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荷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2]金绪泽.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合理定位[J].平原大学学报,2005(3).
[3]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