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考
2015-02-02孔建富
孔建富
内容摘要: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陷入尴尬境地,生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政府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理论研究不够,滞后于经济发展。破解困境,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举之路;改革招生体制,提高生源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校 政府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当前还有不少困难阻碍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陷入尴尬境地。本文就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及破解困境策略,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尴尬境地
1、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下降
目前,虽然部分省市职业教育招生形势出现转机,但大多数省市仍不景气。最近几年,我市高职学院招生情况也不很理想,招生录取数低于计划数。职业教育生源不济,造成许多学校资源闲置。一些学校由于招生困难,不得不被迫停办某些专业,甚至全校转向办成普通中学。一些长期从事职教,有着丰富职教经验的教师,离开自己心爱的职教岗位,丢掉了自己心爱的专业。同时,为了保证足够的生源学校不得不压低甚至取消学生入学门槛,并掀起一年一度的生源大战。招生门槛很低甚至不设门槛,生源质量下降可见一斑。
2、政府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三大子系统。这些年来,政府和社会对教育投入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学校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更新教学科研设备,办学条件越来越优越,校园面貌日新月异。而职业教育获得政府的投入,对公办学校而言,只能用于学校人头费,仅能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转。因此,学校根本拿不出多少钱用于基本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职教系统个人收入相对降低,物质待遇增速减缓,一些职业学校的优秀教师,为寻求个人发展,纷纷跳槽,另谋高就,职教人才流失严重。
3、理论研究不够,滞后于经济发展
相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来讲,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滞后。研究的深度、广度也不够,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突破。由于研究不深,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导致行动上的不统一,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与规格、专业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前景及趋势等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相适应性,滞后于经济发展。
二,破解困境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1、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陷入困境,并非客观原因造成的,而主要是主观认识引起的,归根到底,是由于我们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所引起的。我们必须深化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职业教育主要由地方政府管理。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然而,对地方而言,发展教育的着眼点却被放在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而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重视不够。要使职业教育走出困境,各级政府必须切实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
2、政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职业教育仅靠自身寻求发展,难以进行下去。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力支持。政府要加大对公办职业学校的投入。这种投入主要用于改善硬件设施,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实验设备、信息网络等。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拮据,无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央财政应从每年的教育支出费用中拿出一部分投向西部地区,扶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3、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举之路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继续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发展,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因为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而问题在于如何发展,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举、走多样化化办学的路子。内涵发展的实质,就是讲求数量、质量、规模、效益、结构的统一。
4、改革招生体制,提高生源质量
职业大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首要条件是生源质量。实行对口招生是改变目前职业院校生源种类单一状况,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