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与高中写作教学的融合
2015-02-02徐晓庆
徐晓庆
内容摘要: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笔者认为把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影视作品融合到写作教学中来,以学生欣赏影视作品能力的提高带动语文素质、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关键词:影视作品 写作教学 融合
一、利用影视作品资源,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朱熹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影视作品更立体、更灵活,也更富于感染力,可以迅速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写作意境中去,所以,它能有效地创设情境,引导思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比如,课本其实是我们写作的一大丰富资源,可放在课本上的文章,即使老师再三强调,学生也不太去关注,但是让学生去欣赏跟课本相关的影视作品时,他们都表现得兴趣盎然,这时候,老师如果能抓住时机,稍加引导,这些优美的文章就会成为写作的绝佳素材。这与老师一味枯燥地讲解相比,要更加形象生动,更为有血有肉,从而改变语文教师尴尬的被动局面。
二、利用影视作品资源,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以“让爱永留心间”为主题的作文指导课中,我讲了很多,可学生还是写不出什么新意,于是我就选择影视作品《背影》,组织学生观看。他们从中认识了可亲可敬而又平凡的朱自清笔下的父亲,而后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或身边那些亲人的故事,这样的训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熏陶。而且他们也觉得有话可说,很多学生都写出了真情实感。在学习《我与地坛》时,我让学生写“生命的感悟”,学生对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不能感同身受,所以写作内容很空泛,大多都是珍爱生命之类的套话,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影视作品之后,有学生当场流泪了,感觉他们的心灵得到了震撼,之后他们所写的作文中也掺进了自己的情感,毫无疑问,取得这样积极的效果,学生的情感激发是关键,而这又直接来自于所播放的影视作品,从而使学生有融入其境之感,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而这一境界不正是我们语文老师绞尽脑汁想达到的效果吗?
三、用影视作品资源,丰富学生写作积累。
学生不喜欢写作,主要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创新,缺乏个性,这也难怪,因为学生的生活范围太狭窄,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死记硬背的素材味同嚼蜡。而影视作品内容丰富多彩,“上下五千年,纵横全世界”。所以,观看影视作品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而感人的素材。在画面、音乐背景的烘托下,印象会更深刻,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进行自我创作,见仁见智,既避免了现成文字素材造成的撞车,又很好地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就有了自己的特色。
四、用影视作品资源,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有不少学生不会深入地观察生活,更无法准确地把握物象特征,表达语言呆板、干巴、公式化,简单地说,就是缺乏表达的本领。而影视作品的某些表现方法却能够迁移到作文的技巧上来,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悟。学生可以观察相关的影视镜头,并思考该镜头的特点,诸如人物肖像、言行、神态及环境等,之后进行如同绘画写生一样的摹写。高中语文第二册的写作中要求写出人物的个性,我用了两课时讲授了有关知识,然后要求学生描写出人物并展现其个性,但结果并不理想。我发现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展现个性,单纯靠知识讲授不能达到教学目标。于是我就让学生置身影视作品直观的形象前,人物的喜怒哀乐是通过直接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出来的,这样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更易于接受,学得轻松。特别是影视作品擅长的人物“特写”,更是学生描写人物外貌的样板。比如孙犁的《亡人逸事》中对于妻子生前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的细节描写可谓淋漓尽致,而学生正是在这些细微之处见到了亡妻的精神品质以及两人之间的真情。所以我就要求学生利用周末选择一篇影视作品,指导他们学以致用地看,去除了兴趣的盲目性,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掌握记叙、描写的技巧,如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式,前后照应、情节过渡的意义和作用,环境渲染、心理描写等,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的表达能力。影视作品的介入,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法可循,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影视作品在写作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因此,如果我们顺应时代潮流,重视学生的写作需求,大胆引入并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无疑是为写作课堂引入一泓最鲜活灵动的泉源。影视作品之花也一定会在写作教学园地中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馥郁芬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