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的实证研究
2015-02-02黄炎秋
黄炎秋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的实证研究
黄炎秋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教师的自我教学效能感将直接影响其教学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及教学实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变量之一。本研究选取两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采集了相关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呈现了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的现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议为教师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成功期待,同时教师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关键词:大学教师;自我效能;英语教学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指个人对自己是否能够在特定情景下成功进行某一行为的期望或主观判断[1]。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研究是由阿尔莫(Armor)和伯曼(Berman)等人首先发起的,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我国学者俞国良、罗晓路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并与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等因素有关[2]。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3]。有研究指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教学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以及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等[4]。自我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任务,自我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则逃避改进教学策略,不愿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而且教师的自我教学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等。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学行为、外部环境、个性心理、人口特征关联较大,而行动研究是摸清教师专业发展脉络的良方[5]。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将本研究的核心问题聚焦在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的现状、影响因素、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的方式等。
一、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两所地方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共88人。样本分布情况为:男教师27人,女教师61人;20~29岁2人,30~39岁70人,40~49岁14人,50~60岁2人;本科学历10人,硕士研究生学历78人;助教2人,讲师76人,副教授10人。
(一)问卷调查
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是由申继亮、俞国良等人1995年编制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包括两个维度,即个人教学效能感(题项1~16)和一般教学效能感(题项17~27)。量表共27个项目,其中16个项目采用了反向计分。量表采用 Likert 6级计分,“1”为“完全不赞成”,“6”为“完全赞成”。个体在每个维度上的得分越高,表示其教学自我效能感越高。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77,一般教学效能感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74,个人教学效能感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4。
(二)课堂观察
在被试中抽取8位教师,对其进行课堂观察,观察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以及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监控。
(三)个人访谈
课堂观察之后,与这8位教师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使用的是设计好的开放性问题,即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外部因素、教师自身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学校因素、教师自我归因和教师自我素质等。
(四)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变量有: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目的在于考察这些变量是否是影响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88份,回收88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85份。主要统计数据见表1、表2。
表1 教师教学效能感调查结果
表1(续)
表2 不同因子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及F检验
第一,大学英语教师的总体教学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M=4.13>4),其中个人教学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M=4.37>4),而一般教学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M=3.78<4)。通过重复测量发现总体效能及其两个维度(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F(2,75)=55.93,P<0.001)。进一步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发现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其一般教学效能感(P<0.001);总体教学效能感也高于一般教学效能感(P<0.001);而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总体教学效能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第二,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教学效能感与教师的性别、学历、职称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但随着教师年龄的增加,一般教学效能感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则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此结论与俞国良、辛涛、申继亮在1995年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第三,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普遍较高,但有三项反向记分结果显示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较低。如一般效能感中的第18项,“一个班上的学生总会有好有差,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教成好学生”,其结果为32.0%的人基本赞成,49.3%的人完全赞成;第21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小于家长的影响”,其结果为24.0%的人有点赞成,22.7%的人基本赞成,13.3%的人完全赞成;第25项,“即使一个教师有能力,也有热情,他也很难同时改变许多差生”,其结果为18.7%的人有点赞成,25.3%的人基本赞成,29.3%的人完全赞成。通过访谈发现,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刚参加工作时,相信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面对现实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开始对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认识产生了怀疑,这与林崇德等国内学者调查分析后的解释相符。个人教学效能感的上升是因为教师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能够比较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中的常规策略,教师的自信心不断地增强。
第四,教师们普遍认为,虽然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但整个社会尊师重教的意识还需要加强。地方高校为了发展,在师资方面更多关注的是教师学历的提升、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强调教师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由于课堂教学只有工作量可以确定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使课堂教学难以达到最佳效果。学校对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评价对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都不利于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另外,大班教学也是大学英语教师普遍遇到的教学情况。教学是互动的,尤其是语言教学,需要通过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但现实情况是一个合班七八十人,加上学生的语言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上无法进行有效交流,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教学目标。大班教学已经成为影响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的一个主要因素。
第五,教师认为外界环境如社会、家庭等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自己的影响却很小,不管怎么想办法,教学效果都不明显。在访谈中,教师反映他们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感到他们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理论知识,如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知识。繁忙的教学常规工作,使教师无法系统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对于大多数的教师而言,他们渴望进行教学的科学研究,但由于缺乏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常常感觉无从下手。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教师的自我教学效能感直接影响其教学的方方面面。学校应该关注教师的自身成长,为他们提供技术上和心理上的支持,提高教师对教师身份的认同感,为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创造条件。作为教师,也要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理念,不断提高实践能力,逐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第一,社会应该为高校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改善教育的硬件设备,为广大教师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使教师的教育理想得以实现,这是教师自我效能感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要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场所,使其接触最先进的教学理论,观摩全国甚至世界级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培训,教师可以将所学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总结高效的教学策略,构建新的教学理论,摸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学校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为其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成功期待。虽然很多学校实施了“师徒传帮带”的培养方式,但教师反映这种方式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教学行为具有很强的个别性和情境性,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教学行为。访谈中,教师们希望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使其从“教学感悟型”的教师转变为“教学学术型”的教师。学校还要对教师进行自我归因的相关培训,指导教师进行正确的归因。有了正确的归因,教师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就不会轻易放弃努力,就会采取更积极的态度,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自身的教学监控能力,进而提高其一般教学效能感[6]。
第三,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包括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等[7]。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其工作积极性相辅相成,教师低效能感与教师本身能力不足不完全是对应关系。教师要尽其所能充实专业知识,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了解教育大势,关注教学细节,这样教学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强,个人的教学自我效能感也会相应提升。
20世纪70年代,学者阿尔莫和伯曼在“教师教学效果评估研究”课题中,发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存在相关关系,教师教学效能感从此引起关注[8]。如今,坚持发展性评价,增强教师的职业动力[9],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提升的新维度,加大海外研修力度,更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78.
[2]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72-79.
[3]吴国来,王国启.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效能感综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2(7):74-77.
[4]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2):159-166.
[5]王国良.国内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实证研究回顾(2008—2013)[J].教育评论,2014(4):48-51.
[6]曹贵康,粟莉.自我效能感研究对学校教学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38-140.
[7]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6-22.
[8]周丽.国内教师教学效能感近十年研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5-6.
[9]丛玉燕.加强管理 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J].中国高等教育,2013(Z1):59-61.
责任编辑:赵青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0887(2015)06-0114-05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人才发展)课题(15SRB-24)
作者简介:黄炎秋(1970—),女,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