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视域下快乐体育课堂的重构

2015-02-02潘雪峰

体育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快乐体育重构实践

潘雪峰

摘 要:对“快乐体育”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对三种不同的认识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实践视域对“快乐体育”进行了探索与重构。并对快乐体育课堂中的“快乐“进行了特定的指向,基于这样特定的指向进行了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实践;快乐体育;课堂;重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2-0031-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潮中,越来越凸显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主动参与性,更加强调好学、乐学。夸美纽斯说:“学校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基于这样的论述,体育课堂是不是更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场所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快乐体育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

一、学界对“快乐体育”的不同观点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可以发现,有学者认为快乐体育是时代的产物,“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些僵死、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反思。”张瑛玮、袁晓芳、杨洁、范红等人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分析阐述,以及快乐体育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区别梳理,认为“快乐体育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改造现有教材(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倡导小组学习的教学形态”,“注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正逐步扭转‘学生厌恶体育课,但喜欢运动的历史难题,并为终身体育的实现奠定基础”。所以他们认为快乐体育的产生是“对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的变革”。

在有人赞同的同时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李勋、江文奇、符谦等人认为“快乐体育并非是中国制造,我们没有能够很好地理解、参透这一思想的真谛,从思想的高度到一线教师的具体实施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快乐体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师生传承关系本末倒置”“不能进行系统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不符合用最少的时间、最佳的方法与途径取得最大效益的原则”。

还有部分学者走的是中间路线。他们肯定了“快乐体育”的基本思想,他们期望借助“快乐体育”扭转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局面。毛振明老师认为“好的体育课要达到四个目的:动、会、乐、练。体育是从乐趣中来的一种文化,体育教学把体育的乐去掉了,谁还来学呢?”然而基于一线教师对于快乐体育的认识,他们却又担忧快乐体育学习“能否使学生既学到体育的知识、技能,又为学生身心更加完善的发展奠定基础”, 所以他们在肯定快乐体育的同时又强调体育教师的实际教学操控能力,控制好收放关系,提出了要“把握快乐体育教学的度”, 不能让 “体育课”成为“放羊课”。

出现对快乐体育不同的认识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对“运动技能学习与体验运动乐趣”的关系方面的分歧,要运动技能,还是要快乐,或者二者兼得。其次是在于很多学者对于“快乐体育”的内涵未能做出清晰分辨,在认识上存在着差异进而导致认识上的分歧。例如,有人把“快乐体育”理解为“乐与汗”“学生喜欢什么就教什么”“快乐体育就是游戏教学”,可以说好多人对“快乐体育”的理解更多是囿于概念思维的望文生义。吴键老师说“人们对快乐体育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和理解,它就像一个‘变形金刚似的,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随便改变模样。”另外,还有一个深层原因则是“快乐体育”在学生体质提升方面并没有突出的表现,在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虽然有学者认为“快乐体育”有着自身的优势,但是鲜有学者站出来大力倡导“快乐体育”。

二、实践视域下快乐体育课堂的重构思路

基于对“快乐体育”的梳理,我们发现过往的研究更多的是理论的厘析,或者是经验的判断。除了毛振明、赵立等老师对快乐体育课堂尝试做过构建之外,其他在实践(或课堂教学)层面对快乐体育的研究较为鲜见,所以我们基于教学实践,对“快乐体育”进行了探索。这样使得“快乐体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概念,或者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而是学生生活的本身。这种研究视角使得一线老师可以更为深刻,准确地把握与认识“快乐体育”的本质与内涵。

为了研究需要,本文把我们在前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成果概括整理如表1。在其中我们对“快乐”进行梳理与分析,做出了特定的、明确的指向,描述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并根据这些感受梳理出了一些教学设计的思路。

表1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是一个可以不断丰富的范例。在这些范例中我们可以管窥出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实现。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感受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自主、自发、主动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所以也有人称快乐体育为“自发、自主的体育”“主动体育”。同时通过“快乐的特定指向”我们也可以看出“快乐体育”不仅仅是宇士正彦所表述的“在追求快乐中获得技能和体育保障”(为了快乐而运动),更多的是“在运动中体验快乐”,这也印证了毛振明教授提出的“体育是从乐趣中来的一种文化”,快乐应该是体育的本质要素之一。

三、“快乐的体育课堂”的实践

基于对“快乐体育”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快乐体育课堂构建思路和原则的梳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1.案例:工作室老师合作设计的不同水平阶段快速跑的系列练习

水平一(1-2)持风车跑:要求风车转得快。

水平二(3-4)胸口放报纸跑:要求胸口的报纸不会掉下来。

水平三(5-6)超人的披风:要求双手头上持旧条幅跑,让长条幅飘起来。

水平四(初中)棒不倒练习:两人一组,一人快速起动,另一人放开扶住的体操棒,起动学生要能够扶住棒子,不要让棒子倒下来,学生可以不断调整自己能够挑战的最大距离。

“通过游戏来教”是“快乐的体育课堂”在方法层面的研究成果。快速跑作为简单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变成了游戏练习,却可以让孩子乐此不疲。运动技能的学习也变得轻松起来,课堂教学气氛也变得欢快起来。从学生的情绪表现来看,态度是积极的、表情是舒展的、笑容是灿烂的、练习是认真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感受。

2.案例:工作室成员XXX老师健美操教学片段

A.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将所学的基本步伐组合创编出属于自己的手臂动作。

B.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播放音乐,巡视指导。

C.教师提示学生队形是健美操表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求各小组创编练习队形(教师提供队形参考),并分组轮换在教师面前展示创编成果。练习中教师提示学生小组轮换(图1)。

为了让每一位孩子在体育学习中都能努力去争做最好的自己。在创编阶段的展示部分采用小组圆形轮换的方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从而让学生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展现更好的自己,从而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

实质上课堂效果也是这样,到了前面展示区域的学生做操的时候是最认真、最富有表现力的。快乐的体育课堂就是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这种展示最佳自己,高峰体验快乐的平台。

3.案例:工作室成员XXX老师排球垫球教学设计片段(表2)

持久排球“去竞争化”的设计让每个参与者聚焦于运动本身,而非运动的结果,全身投入垫球练习中去,同时持久排球的设计积极提倡比赛者之间的团结和协作,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在体育运动中和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往往使得学生始终享有对自身价值充分肯定和认可的感受,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和情感上的需要,所以学生会更加愿意投入到体育课堂中的体育运动中来。

四、结语

快乐体育是舶来品,但是快乐学习古已有之。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明朝的教育家王阳明也提倡:“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出符合学习规律、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乐意参加的手段与方法,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能被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进而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我们目前在做的就是尝试着将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或主张)逐步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实践层面的建设。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条理念与实践对接的理想之路,并且用有效的教学实践推动体育课程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日本的新体育——快乐体育简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7(1).

[2]张瑛玮.快乐体育教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100-101.

[3]王水泉,毛振明.“快乐体育论”的源头[J].体育与科学2014(3):44-48.

[4]毛振明.快乐体育的课是这样上的[J].中国学校体育,1993(3):65-68.

[5]侯典宇.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解构与重建[D].浙江师范大学,2010(5).

[6]刘刚.浅析对“快乐体育”的几点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374-375.

[7]赵立.对快乐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57-61.

[8]李勋,江文奇,李剑政.快乐体育思想的异化解读与诠释[J].教学与管理,2012(2):128-129.

(江苏省南通中学 226001)

猜你喜欢

快乐体育重构实践
长城叙事的重构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足球游戏在高职足球课战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