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创新 写出美文

2015-02-02刘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立意结构材料

刘瑜

内容摘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实在课堂,就要改革课堂教学,作文教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要想让学生在语文中考中独占鳌头,除了夯实基础外,作文有特色、有创意是夺得语文高分的保障。所以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从立意新颖、材料新鲜,结构奇特这三个方面去引导。

关键词:作文 创新 立意 材料 结构

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现代教育需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文要求“有创意”,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一个体现,所以语文教师平时就应该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出摇曳多姿的创新作文。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出“新”作文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立意新颖

意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立意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说过“无论诗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

立意创新的前提是思想要健康,符合审美标准,具有积极意义。文章立意要爱憎分明,旗帜鲜明,态度明确。立意新颖就是在此基础上,大胆想象,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透彻地揭示出材料的本质,对事物认识入木三分。例如《绿色生活》,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现实感觉和生活味道一体的作文题,它有三个重要的内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顺乎自然。我让我班的学生也来写这道作文题,许多学生首先提到环保主题、低碳。有一位学生立意却很高远:在文中探讨了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在先进的工业文明下,我们如何绿色生活?既阐释了绿色生活的内涵,又表达了对绿色生活的呼唤。这位学生的作文“新”在关注现实,心忧未来。好的立意如同一块强大的磁铁,把众多的材料吸附过来,构成完整的有机体。在这一立意指导下,作者先从正面着笔,以“我看着这繁盛而茂密的绿树,如此青翠欲滴;我闻着这城市里的雨后空气,如此新鲜香甜;我走在霓虹灯闪烁的街道,如此快乐悠闲”这一绿色生活的诗意素描开篇;再引“‘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的梭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苏子”这三位作家为例,揭示亲近自然乃绿色生活的真意;转而针对“哥本哈根的聒噪与对立”这一反面现状,痛下针砭;最后叉归于正面引导“为何不携起手来,抹去哥本哈根的阴沉”。结尾处发出了深切地呼唤:“相信我们共同创造的绿色生活,终究会成就一个美丽的家园。”

文章最忌讳跟随人后,人云亦云,新的角度立意,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就是要求学生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含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提出的观点和对问题的认识、见解能与众不同,合乎情理,又不落窠臼。

做到立意创新,学会用敏锐犀利的眼光看问题,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站在生活的高度,避俗求异,对大量的感性的材料进行理性地分析,比较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本质,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用自己独到的思维,自圆其说,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有一家之见。但是也要注意,力求创新不是追求离奇,不是拾人牙慧、鹦鹉学舌。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些,五颜六色的天空中一定有属于你最美的彩虹。

二.材料新鲜

材料新鲜是指写作时所选用的材料与当前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联,要给人以新鲜感、现实感和时代感,力避陈旧、俗气和考生常谈的材料,文章材料新鲜就会吸人耳目,这是得到高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中考中,很多考生冲向同样的材料,造成严重的“选材撞车事故”,至于如何有效地避免选材撞车,南京大学何永康教授说:“最简易的办法,就是当你拿起笔来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那个‘玩意儿,千万不能写。”例如:同样是“坚守生命的责任”,大部分同学不关心生活,不留意实事,文章里总是司马迁、李白、杜甫等几个老朋友。但是也有一位同学,在选材上胜人一筹:“‘责任重于泰山,生命因责任而沉稳,生命因责任而崇高,生命因责任而永恒。‘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每一位有志之士,都应该带着责任上路。不管春和景明之际,还是浊浪排空之时,都要做神圣责任的坚守者。坚守生命的责任,成就生命的辉煌。

立身基层,兴村富民,这是沈浩的责任。有了这个责任,才有了他与小岗村六年的不离不弃,才有了他在小岗村六年的默默奉献,才有了小岗村工业、商贸、高效农业、生态旅游的长足发展,才让小岗村跻身于‘中国十大名村……

科技强军,爱国图强,这是宋文骢的责任。有了这个责任,才有了他一生的奋斗,一生的孜孜追求,一生的兢兢业业;有了这个责任,中国才有了具备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歼-10英姿飒爽地飞过天空……

拥抱大海,为国争光,这是翟墨的责任。有了这个责任,才让他直挂云帆,奔向大海的怀抱。2007年1月6日,翟墨从山东日照起航。他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等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他航行了二万八千三百海里。2009年8月16日,他终于从东方归来,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行海……”

作者开头引用名言,点明中心论点,中间用三个分论点引出沈浩、宋文骢、翟墨三个典型事例并进行阐述分析,材料新颖,有时代感。比起其他同学引用那些耳熟能详的材料,这位同学选材要“新”得多。新鲜材料孕育新的立意,使文章涌现生命的活力。

材料新鲜,而不是别人用滥了的人云亦云的洋人、古人。许多学生作文中总出现那几个永久的例子,如爱迪生不怕多次失败终于找到了合用的灯丝;居里夫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提炼出了镭;李白从老婆婆哪里懂得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等。

那么如何做到材料新鲜呢?

首先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思考、多积累,在现实生活中广泛阅读,把握时代感强的新鲜材料,及时了解现实生活的全貌,从各种媒体、发生在身边的新事情、从跨学科中采撷诸多新颖的材料。

其次,要选择时代感强的材料,时代在飞速发展,写作应与时代保持同步。用那些时代感强的新材料和创新名词,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三.结构奇特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具体而言,主题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材料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语言是解决“言之有味”的问题,而结构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这段话形象地揭示了文体结构对于文章的重要意义。当你完成了审题、立意和备料后,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体的结构决定着作文的成败。正如歌德所说:“在限制中才显出身手,只有法则更给我自由。”相信规范而奇特的文体结构会让我们的写作显得轻松而自由。如题目《危险是什么》,有位学生这样写道:

“雪花说:危险是橘黄太阳升起的一刻,他的火热让我身心融化,从此,我不再是我了。

小溪说:危险是我迷了路,不小心流入了苦涩的死海,我的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

腊梅说:危险是春光乍泄的时候冰雪消融,那些千姿百态的‘娇娘也该出阁了,我只好躲入土壤中,留得暗香在。

教育家说:危险是现在的孩子享乐太重,不懂吃苦。

我说:危险是我不懂什么是危险。”

本文围绕“危险”这一话题反复抒写,角度不同,认识各异,最后点题收束全文。这种辐射点击式结构,对话题合理分解,然后从分解出的多个角度或层面分别进行描述和评价。运用这种结构,行文自如,问题的解决是水到渠成。

结构的奇特还表现在开头和结尾上。古人把好的文章开头称为“凤头”,把好的结尾称作“豹尾”。“凤头”就是要求文章开头要简、明、美,引人入胜。豹尾就是有号召力、含蓄、能引发人无穷的想象。如林清玄在《冷月钟笛》的开头这样写道:“月色是一把寒刀,森森闪着冷芒。”结尾是:“浮天沧海远,万里眼中明,历史的歌声和月亮的钟笛慢慢地沉落,我坐的城垛下方写着‘亿载金城四字,却在清晨第一道曦光中渐渐鲜明。”

开头妙用“寒”“森森”“冷”渲染出一种清冷的调子,让空漾难触的月色之韵具体可感。结尾点题,照应开头,细节描写营造出深远悠长的意境,让读者徜徉其中,遐思无限。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开头和结尾,难道不能在瞬间照亮阅卷老师已疲惫的眼睛吗?

要做到结构有创意,我们心中首先要有常规的文体结构,‘另外,更需要吸收其他有特点、易学的结构,这些结构主要来源于教材或优秀作品。要善于聆听,细心体会,认真模仿,灵活改造,那么很快就会成为作文写作的快手。

如果把生活喻为作文的源泉,把想象比作作文的翅膀,那么创新则理应成为作文的生命。缺少创新,作文也就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拥有了创新,作文就会流光溢彩,美丽无限。

猜你喜欢

立意结构材料
可爱的小瓢虫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说“立意”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
材料
论新材料作文讲评课的三个环节
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进阅读教学的沃土
半包围结构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