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刍议

2015-02-02姚宝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思维品质表达能力

姚宝国

内容摘要: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通过朗读作为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外部感官和内部的大脑皮层,使之达到调动学习兴趣,增强记忆能力,唤起情感,扩展思维,促进其综合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之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朗读教学 记忆品质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 语感能力 表达能力

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朗读教学与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朗读教学与记忆品质的培养

朗声读书并非现代产物,它也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正好说明了朗读与记忆的关系。从感性上来说,朗声读书时,大脑必须指挥眼、口、耳等器官的协调感知工作,而眼、口、耳迅速将外界的信号输送给大脑,

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就会在大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识记不忘的目的。从理性上来说,运用朗读教学,本身就能加深对所诵材料内容的理解。现代学者朱自清先生在《国文教学》中也转引说:“非高声朗读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蜜咏恬吟不能探其深远之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的形成。

二.朗读教学与情感的培养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吕淑湘先生说朗读“是讲文学作品的好办法。”朗读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其核心是在“情”字上做文章,老师指导朗读时,不但自己把情融注到作品之中,而且还感染了学生,使之走进作品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中,做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脉相承,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牵情,以情人文,进而达到对艺术的欣赏与享受的目的。如朗读朱自清的《春》,能让人感受到春草的嫩绿软绵,春花的热闹艳丽,春风的柔和暖煦,春雨的细密缠绵,朗读鲁彦的《听潮》又能让人体味到大海的博大与深广,体味到大海的恬静美和壮阔美。有人曾把散文、诗歌的朗读教学分为五种类型。即如《荷塘月色》般的清丽婉约型,如《天山景物记》般的活泼明丽型;如《纪念刘和珍君》般的慷慨悲壮型;如《长江三峡》般的豪迈激越型;如《再别康桥》般的深沉凝重型等。

三.朗读教学与思维品质的培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是说多读能帮助理解文章,语言的艺术美是浑然一体的,每一篇文情并茂的诗文都是字、词、句通过作者心灵的洗礼组合成的,单个的字、孤立的词,无所谓美不美,而字、词、句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的篇章却有妙不可言的艺术魅力。但是总会有许多自然活泼的语气和深刻含义表达不出来。通过教师的导读,学生反复朗读,领悟、揣摩,能对作品中语言的形象美、人物的造型美、自然的风景美和作者的主观情感美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内化。我在教《天上的街市》一文时,一方面让学生读诗句,一方面又要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描绘出牛郎织女在天街闲游的优美画面。因此,朗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

四.朗读教学与语感能力的培养

培养语感的问题已成为语文素质教学中的一个热点。叶老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吕淑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只有经常朗读,才可能对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这种语言的感知能力是无形的常被忽视,但它在语文阅读能力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朗读能把书面上无法表达的内容、情感通过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朗读技巧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五.朗读教学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是指能说会写,能言善辩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都说明了朗读教学对写作的作用。

综上所说,朗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课堂上,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情景,做好示范,提高兴趣,有目的地搞好朗读教学。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思维品质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