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法指导”内容“准确性”的思考

2015-02-02于素梅

体育教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法指导

于素梅

摘 要:体育学法指导是教师对学生听讲、观察、练习等学习行为方式的正确引导和具体要求。基于当前体育课上学法指导不到位、不及时等现象,本研究提出了学法指导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学法指导效果的相对性、学法指导范围的全面性、学法指导内容的准确性、学法指导时机的前置性等特性,最后,从备课和课堂教学两大环节提出了学法指导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法指导;有效时机;准确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5-0029-03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方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等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与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及时、有效、准确的学法指导也有着重要的关联作用。因为,从一项关于学法来源的调查中获悉,大约有56.1%的学法来源于教师的学法指导,因此,进行体育学习时给学生施以有效的学法指导十分关键。但是,在对当前的体育教学观察、了解中发现,学法指导并非十分到位,有的教师不知道学法指导是什么,甚至在哪里进行学法指导还很茫然。

一、体育学法指导的必要性

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体育学习尤其是运动技能的学习,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往往存在多种不会学习的现象,如听讲时东张西望,或尽管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却思想早已抛锚,结果既没有听清老师讲的是什么,更没有听懂动作方法。又如学生观察老师做示范动作的时候,由于抓不住重点或找不到关键环节,往往观察结束依然不知道动作如何做等。这些学习现象都充分说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有效的方法,反映出不会听讲、不会观察等。而体育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时间,大都是集中进行的,时间分配上也不会占用太多,学生假如没有进行有效的听讲和观察,在练习的过程中让老师重复对个别学生进行讲解或示范,不但影响教师对其他学生的指导,而且,自己的学习过程也存在时间上的浪费现象。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假如老师事先了解到班级内有些学生在听讲、观察、练习等方面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很有必要在讲解、示范,以及分派练习任务之前提出明确的学法指导,即提出如何听讲、如何观察、如何练习等的具体要求。当听到老师明确了听讲、观察、练习等方法以后,学生大都能够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进行及时、有效的学法指导十分必要。

二、体育学法指导的缺失现象及其根源

长期以来,由于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现象,很多老师对学法指导的概念和具体操作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困惑,甚至学法指导在教案上如何体现,教学中哪里该进行学法指导还不太明确。然而,体育教学中都有哪些学法指导缺失现象,又是何种原因所致?下面重点做一分析。

(一)体育学法指导缺失现象

1.听讲法指导的缺失现象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需要在诸多环节认真听讲,如当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的时候;当教师提出安全防范措施让学生尽量规避安全风险的时候;当教师介绍评价标准及要求让学生顺利完成同学间的互评任务的时候;当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让学生熟悉游戏竞赛方法的时候等等,都需要学生认真听讲,且听清、听懂、听会。可是,有些教师在这些环节进行讲解的时候,往往只是提出“一定要认真听讲”“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遵守规则”等类似的“一定要”怎么着的提示语言,而未能明确提出应如何才能会听、会防范、会游戏等有效听讲法的指导,结果会有部分学生未能及时听明白教师讲授的内容,而导致动作概念未能建立或出现错误、安全防范措施未能掌握、游戏规则不够明确等现象发生。

2.观察法指导的缺失现象

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的环节有教师示范的时候,学生做练习的时候,个别学生展示的时候等。学生在这些环节若未能有效地观察,其主要原因在于未掌握观察的方法。观察法多源于教师的指导,可是,通过对当前的体育课堂的了解,观察法指导的缺失现象较为明显,有的老师尽管提出来“一定要注意观察”的要求,但由于学生依然不知道如何观察,而出现未能看清动作方法的现象。有时因观察法指导的缺失,还会出现尴尬局面。如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要领以后,接着说:“同学们,下面我给大家做一次示范,你们一定要认真观察。”本次示范,球没有投进,本来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可是这位任课教师并不这么认为。此时此刻,学生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安静地注视着老师。谁知,这位任课教师接下来又说:“同学们,下面我再给大家做一次示范。”重复做这次示范或许预示着投篮一定要进了?同学们更加期待教师投篮的结果,不巧,本次示范又没能投进。这时,有位女生说:“老师,您真棒!”稍停片刻,接着说“您怎么还没有进啊?”老师顿时感到一阵尴尬。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在教师示范之前缺少明确学法指导的缘故。由于没有及时进行“如何观察”的方法指导,结果大部分学生很容易把目光都集中在篮圈上,不约而同地观察老师是否把球投进。

除此之外,当同学们需要互相观察、互相学习的时候,有时也存在未能告诉学生如何观察同伴动作的观察法指导缺失现象;当教师让个别学生展示的时候,却忽略了指导其他学生如何观察同学的展示。这些现象都不同程度地会影响到学生的观察效果。

3.练习法指导的缺失现象

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练习某项技术的时候,我们会经常看到,有的学生练习行动迟缓,还有的学生练习过程中不断地与相邻的同学聊天,还有的学生一直在错误的练习,却丝毫未觉察到自己动作的错误等。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学生自己对如何练习或许不十分明确;另一方面,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练习方法指导的缺失现象,即未能告诉学生该如何练习。很多情况下,我们只是听到任课教师说,“下面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进行练习”,未能听到学生该如何练习的明确要求。结果就很有可能出现,有的学生在练习中偷懒,有的学生在练习中一错到底,还有的学生不知道练什么,而是在做自己喜欢的技术动作等。假如教师在学生练习之前能够提出明确的练习要求,相信效果会有所改观。

除了听讲、观察、练习等学习活动需要明确而具体的学法指导,实际上,通过对大量课堂的诸多环节的观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讨论、评价等环节也依然需要准确的学法指导。

(二)体育学法指导缺失的根源

体育课堂上学法指导的缺失,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情况:即长期对学法的忽视,未能从思想上引起对学法指导的重视;已经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等。

1.思想观念偏颇导致学法指导的缺失

长期以来,重教法轻学法的现象,从课的准备阶段已经开始了,如备课的时候大都考虑如何教。教学实施阶段又体现出不顾学生怎么学,而只是在走教学流程。假如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方法关注不够,在听讲、观察、练习等学习环节就很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地不会学习的现象。然而,这种重教法轻学法思想观念上存在的偏颇,很多老师并未意识到这种现象的严重性,甚至有老师还提出过“还有学法?不是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吗?”等疑惑。这种观念若长期得不到转变,不但对教学的有效性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更为直接的是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转变重教法轻学法的观念势在必行。

2.有效方法不明导致学法指导的缺失

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能够看到学法指导的影子,但是,部分教师对学法指导的有效方法尚未掌握。如老师在示范之前,提出了“大家一定要注意观察,一会儿我会提问大家”等的要求,但这种要求不是十分明确,即“注意观察”的内容并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主要观察什么?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观察过程中如何思考观察到的动作?尤其是当教师示范完成以后,有的教师并不兑现“提问”的承诺,以后再提出类似的观察要求,学生很有可能不再引起重视。还有就是,要求学生进行小组互评的时候,也提出了“下面小组互评,要注意观察小组内其他同学的动作,然后进行相互评价”。可是,教师并没有提出要观察什么,大多数情况下,评价的标准也没有告知学生。这样看似有指导的评价,学生依然对评价方法十分模糊,也就很难评出客观的结果。这一现象,也大都是教师未能明确如何对评价法进行指导所致。

三、体育学法指导的特性及其有效策略

体育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依然需要有效的学法。由于学法指导对有效学法的掌握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掌握有效的体育学法指导十分重要。但体育学法指导具有什么特性?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下面做进一步讨论。

(一)体育学法指导的特性

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概括起来体现出的是相对性、全面性、准确性、前置性等特性。具体特性分述如下:

1.体育学法指导效果的相对性

尽管体育学法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法指导的效果也是相对的,同样一种指导方法,并非适合于所有的不会学习的学生。因为,学生不会学的原因和类型千差万别,因此,学法指导的内容和方式也应根据不同的学法做出不同的指导。尤其是不同学习内容或不同学习环节,依然存在学法指导的相对性效果。有的需要侧重于听讲法的指导,而有的要侧重于观察法的指导等。

除此之外,尽管学生都是同样在练习法上存在问题,可有的学生主要问题在于协调性上,而有的学生则是练习中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还有的是力量不足所致。因此,学法指导不可一刀切、大统一,而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做出有针对性且有选择地指导。

2.体育学法指导范围的全面性

对于一节体育课而言,教学效果如何,并非在某一个教学环节实施学法指导就能达到十分理想的效果,而是要考虑各环节指导的整合效应。即凡是需要有效指导的教学环节都要考虑施以有效的学法指导。以任何一节完整的体育课堂而言,从开始部分教师讲述本节课的内容、目标以及提出具体要求开始,已经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了,不但要听,还要能够听清本次课最重要的教学信息。假如学生在这个阶段走神,就难以很有目标感地接受本次课学习。因此,在开始部分的学法指导,是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明确本次的任务和要求。到了准备部分,需要学生认真做准备活动,教师在这个时候的指导也应随机跟上,以达到准备活动的有效性。然而,大部分的学法指导都集中在基本部分的学习阶段,常规的学习环节如听讲、观察、练习等都要求提出明确的指导,不可忽略任何一个学习环节,否则,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到了最后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也要明确提出要求,而不仅仅是放开音乐让学生自由放松。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就是小结部分也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总之,体育学法指导范围要尽可能地广泛,尤其是一些关键学习环节进行有效学法指导更不容忽视。

3.体育学法指导内容的准确性

体育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仅仅加强了学法指导还不够,还需要重点考虑具体要指导的内容是什么,该指导内容需要达到准确有效。否则,不但起不到正向引导作用,还很有可能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现象。

体育学法指导内容的准确性体现在指导语具体、清晰、完整等方面。指导完以后,学生应该能够知道如何做,如投篮示范的时候,要能够告诉学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在观察过程当中如何动脑思考、分析、判断等。而且,所发出的指导语言要足够清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清楚具体的要求。还有一方面就是要体现完整性,即通过指导要能够使学生不但完整地将要学习的内容信息准确获取,而且,还要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提出的要求及时兑现,如有教师提出“观察后我提问大家”,可是,有的老师往往会忘记及时对学生的观察效果进行提问,久而久之,这样的指导语就会逐渐丧失作用。学生以后的课堂观察也会由此而变得不太认真。因此,体育学法指导内容的准确性并不仅仅是具体、清晰而已,还要确保指导效果内容的完整性。否则,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指导效果。

4.体育学法指导时机的前置性

体育学法指导何时进行?一般而言,为了能够让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学法指导最好能够提前进行,即在讲解之前、示范之前、要求学生做练习之前等的环节进行,即事先把学习的方法提出来,让学生在听讲、观察、练习之前都知道如何听讲、如何观察和如何练习,不至于等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各种问题时再采取补救措施。当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会发现有个别学生在有指导的前提下,依然不会学,教师发现即需要再次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然而,在观察学生的学习中,一旦发现多数学生依然不会学习,教师需要及时查找自己的原因,看是否是指导方法或指导语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旦是学法指导自身的问题,教师更要及时纠正,调整方式重新指导。总之,无论哪种情况,教师要能够善于捕捉最佳时机,否则,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二)体育学法指导的有效策略

1.备课环节确定好学法指导的时机与内容

在过去的备课环节,人们大都重视设置好教学目标、确定准重难点、确定好教学步骤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实际上,细节决定成败,学法指导尽管是教师在一个个教学步骤之间对学生的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但是,缺少了这些重要且及时的要求,教学效果就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备课环节就要充分找准学法指导的时机,每一个时机下,需要指导的内容,即指导语都需要事先有一个充分的考虑。或许有人会进一步提出,学法指导在教案中应归属到哪里?经研究,以及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后发现,假如表格式教案中有“组织教法与要求”栏目,可以将学法指导的指导语以要求的形式,写在教案原有的“要求”部分,只是比过去的教学要求提的更为明确了。假如教案格式是“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呈现的教案要素,学法指导的具体内容可以放在“教师的活动”部分。因为,学法指导毕竟是由教师所做的工作,而且,学法指导本身也可以看作是教法的一部分。但无论学法指导的具体内容放于何处,备课环节确定好学法指导的时机与内容十分必要。

2.教学环节把握好学法指导的过程与效果

体育学法指导具体实施是在体育课堂的若干教学环节之中,为了取得明显的指导效果,不但需要对学法指导的过程进行把握,而且还要对学法指导的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整。学法指导时机把握好以后,在相应的环节施以具体指导的时候,还要能够根据当时的教学环境灵活把握指导方式。假如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良,首先需要调整到理想的状态,如很多学生的心思并没有放在听老师讲解动作要领上,而是由于受其他班级体育课教学的干扰,很多同学的注意力都已经分散。因此,教师在讲解前,首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否则,再具体的学法指导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此看来,把握好学法指导的过程尤为重要。

另外,学法指导以后,教师不能只顾走教学的流程,还要考虑指导的效果,因为学生对学法指导的接受程度,以及学法指导后的学习是否达到了理想的状态,都需要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动向,做到全面了解。假如学生未按照学法指导的要求去做,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尽早纠正;假如学生按照学法指导的要求去做了,但效果不明显,教师要能够及时改变学法指导的内容与方式,甚至是时机,力求达到理想的效果。

3.学法指导应依据学生的学习调整与完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学生怎么学,教师就应该怎么教。由此看来,学生是“怎么学”的,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如何教”起着关键性作用。例如,在一节小学五年级的跳箱课上,学生分组练习的时候,同时安排每一组都要有一名学生保护与帮助,而且要不断地轮换。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突然听到一个声音——“提臀!”顺着这个声音找到了发出者的位置,原来是一位男生在保护与帮助的时候,提醒同伴在上箱的一刹那“提臀”。当这位任课教师也听到了这一声音时,立刻鸣哨把全班同学都集中起来,并告诉每一个同学,保护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同伴“提臀”。这不但体现出的是根据学生的学法在改进教法,而且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的学法指导,即要求保护与帮助时有个对同伴的动作提醒。指导结束以后,听到每一组的学生不但在保护与帮助的时候发出了提醒同伴“提臀”的声音,后来,还听到了从箱子上跳下时的提示声——“展”等。练习者听到同伴的提示声,更加强调了动作的关键,完成动作的质量也有所提高。由此看来,学法指导需要根据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及时的调整与完善。

总之,学法指导具有相当性效果,指导的方法要灵活。准确且有效的学法指导,事先要有所准备,还要能够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把握时机和内容,方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体育教学质量内涵及有效促进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DLA110303)

猜你喜欢

学法指导
小学语文审美能力的教育探析
精巧务实的驾驭教与学,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探讨初中数学学法指导策略
探索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让英语后进生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巧用数学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探究
体会生命生长的课堂
方法在手,吟诗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