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审美能力的教育探析
2017-01-12吴琪
吴琪
【摘 要】常规的语文教学一般从语文基础知识开始,因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既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又能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所以语文课应以学生喜好的新问题人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学法指导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如今处在开放性极强、竞争极为激烈的21世纪,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如何培养高质量并且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人才。于是,“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一、审美鉴赏力研究现状
本文对审美鉴赏力的定义:审美鉴赏力是由审美感知与体验力,欣赏与鉴别力,创造和表达力构成的一种综合力。它是学生在语文学科活动中,通过对以文本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汉语言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感知、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而形成的一种审美感知与体验,欣赏与鉴别,创造和表达的综合力。就审美鉴赏力相关研究并结合本论题研究而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缺乏与学科直接相关的审美鉴赏力的定义。多数为美学中审美鉴赏力的定义,因此难以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其次,审美鉴赏力性质的分析不透彻,难以深入从本质认识审美鉴赏力。最后,审美鉴赏力培养途径流于浅表、零散、操作性不强。因此,本文旨在结合语文学科重新对审美鉴赏力进行定义,分析审美鉴赏力结构要素,系统建构审美鉴赏力结构模型,将审美鉴赏力立体化、具象化,深挖其形成机制,探索审美鉴赏力发展路径,最终开发出具有系统性、整合性、凝聚性的培养方案,有力、有效的地指导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的教学实践。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语文学科的审美鉴赏力,在教学实践中,审美鉴赏力的培养通过美育实施得以实现,因此语文学科审美鉴赏力培养与语文学科审美教育高度相关。毋庸讳言,目前语文美育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仍有待深入。第一,语文美育内容,特别是对教材美育内容的分类缺乏科学性,目前尚无有说服力的阐述。第二,语文美育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对人类文化心理结构构建的意义的论述几乎是空白。第三,语感培养与语文美育的关系也应该给予相应的研究。因为语感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母它包括言语认知能力和言语审美能力。言语审美能力应是语文美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第四,修辞教学中的美学研究刚起步,还有许多空白待人们去填补。第五,重点研究不够深入,对实践中语文教学指导意义不足。有关审美心理过程的阐述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价值观导向过于明显,审美教育难以触及学生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反思、引发共鸣。
二、审美鉴赏力研究的策略
2.1课内外结合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基础
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可以增加学生创造和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如有的学生乱丢香蕉皮,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写倡议书,让学生围绕“保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授集资料写成文章;让学生调查修通灌河大桥的好处,并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增长他们的才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2扩展延伸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必要条件
教材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例子,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依靠教材又不能受制于教材,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在学习了第七、第八自然段后,笔者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这时候,有学生提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抖”?对此,笔者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平时的观察积累,大胆地说说自己的理解。其结果是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通过扩展中延伸,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锐性,与“爱鸟到保护动物”的话题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3灵活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根本保证
笔者在教学画面感较强的课文时,会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会让他们背背唱唱。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见,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一方面,重视读书思索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阅读,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幢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相互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提升自身素养,缔造审美能力。
2.4教师有效的评价是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的标杆
学生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发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份,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思维都要给予重视和肯定。实践证明,教师充分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2.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审美能力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足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如学习《秋天的雨》一文时,分析秋天的雨有哪些颜色,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勾画,再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秋天的雨有哪些气味。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体会到学习是有法可循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来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逐渐形成高标准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用创新思维的方法使得语文学习更新颖,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生动和透彻,审美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冀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语文学刊,2013
[2]唐海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