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体会
2015-02-01孙立晔
孙立晔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体会
孙立晔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党参、白术各20 g、黄芪50 g、附子10~20 g(先煎)、茯苓20 g、猪苓15 g、车前子30 g(包煎)、大黄10~30 g(后下)、当归、丹参各20 g、金银花30 g, 水煎服.3服/d。伴血尿者酌加白茅根、侧柏炭、蒲黄炭等]。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显效2例, 有效2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8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满意, 在提高疗效, 巩固疗效的同时, 亦可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西医
慢性肾功能不全见于各种肾脏疾病的终末期, 临床上较常见, 且预后差, 治疗困难。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5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5例患者中男2例、女3例, 年龄14~37岁,平均年龄29岁。患者均有体倦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差及不同程度的水肿等脾阳虚衰之症候。其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肾功能测定属中度尿毒症2例, 轻度尿毒症2例,氮质血症1例。5例患者中在治疗前曾用西药治疗症状无改善或疗效不佳者4例。尿蛋白测定++++1例, +++1例, ++2例, +1例。
1.2 治疗方法 中药选用健脾温阳利水之剂, 党参、白术各20 g、黄芪50 g、附子10~20 g(先煎)、茯苓20 g、猪苓15 g、车前子30 g(包煎)、大黄10~30 g(后下)、当归、丹参各20 g、金银花30 g, 水煎服.3服/d。伴血尿者酌加白茅根、侧柏炭、蒲黄炭等。西医治疗静脉给予抗生素、丹参粉针、速尿。地塞米松10~20 mg/d, 速尿60~120 mg/d, 利尿效果不明显时, 速尿可加倍使用。治疗期间, 每周复查血尿素氮、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钠、钾、氯、血常规、尿常规等。经治疗血尿素氮、肌酐降至接近正常, 水肿基本消退时开始撤减激素及速尿, 直至单用中药治疗以巩固疗效, 再继续治疗2~3个月, 饮食一般不必过于限制。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1个月内体倦乏力减轻, 食少纳差症状改善, 水肿消退, 尿素氮、血肌酐均降至正常、尿蛋白降至+或转阴;有效:1个月内食少纳差症状改善、水肿消退, 尿素氮降至正常、血肌酐值降至发病时50%、尿蛋白降至+以下;无效:1个月内食少纳差症状无改善、水肿无消退, 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均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食少纳差症状一般从第3天开始改善, 水肿均在10 d内基本消退, 血尿素氮在1周内降至正常2例.2周内降至正常1例.3周内降至正常2例。血肌酐4周降至正常2例,血肌酐值1个月降低50.2例, 无明显变化1例。尿蛋白均在3周内降至+或转阴。随访至今, 除1例因间发感染而复发, 重新治疗外, 均未再发。5例患者中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80%。
3 病例资料
患者, 男, 年龄:45岁, 职业:工人。于2012年9月就诊, 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8年.2个月前因冒雨赶路着凉,旧病复发, 起初双下肢浮肿, 继而全身浮肿、少尿。经其他医院诊为“慢性肾功不全氮质血症”用西药治疗月余疗效不显, 为求中医治疗遂来本院。症见:周身浮肿, 双下肢为重, 面色萎黄, 体倦乏力, 食少纳呆, 少尿,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细。实验室检查, 尿检:蛋白+++, 颗粒管型1~2个, 红细胞5~8个,白细胞1~5个。血检:血红蛋白8.2 g/L, 尿素氮10.8 mmol/L, 血肌酐140.6 μ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18 mmol/L。西医诊断:①慢性肾小球肾炎;②慢性肾功不全氮质血症。中医诊断属:水肿(脾阳虚衰型)乃因脾阳不振, 运化无权, 土不治水之象。治宜:健脾温阳利水, 投以党参、白术各20 g、黄芪50 g、附子10 g(先煎)、茯苓20 g、猪苓15 g、车前子30 g(包煎)、大黄15 g(后下)、当归、丹参各20 g、金银花30 g, 水煎服.3服/d。西药用速尿60 mg/d。
药后1周尿量明显增加, 浮肿已减其半, 饮食增加。尿检:蛋白++红细胞2~5个, 上方已效, 再加白茅根20 g、侧柏炭15 g以增强止血之功。有服七剂, 主诉尿量在2000 ml/d以上, 浮肿以退, 尿检:尿蛋白(+)尿素氮7.66 mmol/L, 血肌酐102.6 μmol/L。诸水肿之疾已去, 撤速尿, 继服十四剂以巩固疗效, 之后以调理脾胃善后。
4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属于中医的“水肿”、“关格”范畴。其病机多为脾肾之阳气不足。因此治以温补脾肾为主, 扶正增强抵抗力, 消除尿蛋白是治本之法, 用党参、白术、黄芪以扶正益气且均有降尿蛋白的作用, 另外黄芪味甘性温, 具有补气升阳、固表益卫、利水消肿等功效,黄芪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证实[1]。用附子大辛大热, 温补肾阳, 去寒邪, 以调理脾肾之阴阳。用茯苓、猪苓、车前子健脾利水以消肿。在上述所用方剂中, 均一律加入大黄(后下)10~15 g, 并随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剂量调节, 务使排软便2次/d为度.1剂/d, 水煎服。研究表明大黄能延缓尿毒症的发生[2], 大黄通腑泻浊可使肠道排氮增多, 使血尿素氮减少, 并可以改善肾脏微循环, 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不全之良药。配以当归、丹参、金银花等活血解毒药物有助于肾功能的恢复。有报道活血药物在消除蛋白尿和恢复肾功能方面比单用益气、健脾、补肾等法疗效好。活血化瘀和益气及清热解毒治疗联用, 似有一定协同作用。
西药治疗一般说来起效快, 但久用有一定副作用。中药治疗见效相对慢些, 但一旦取得疗效, 效果比较稳定且副作用少。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各取所长, 待症状控制以后逐步撤减西药, 单用中药, 以巩固疗效。
本文所及病例均经西医治疗后疗效欠佳, 转为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有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均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作者认为, 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在提高疗效, 巩固疗效的同时, 亦可减轻药物的毒副反应。
[1] 徐首航.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32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2):755-756.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7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148
2015-01-13]
164000 黑龙江省北安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