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临床分析

2015-02-01谭洪辉陈健明黄绮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合并症单核细胞白细胞

谭洪辉 陈健明 黄绮云

19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临床分析

谭洪辉 陈健明 黄绮云

目的 分析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 加强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9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外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能表现多种肺外症状, 发生率较高的合并症依次为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皮肤黏膜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支原体感染能引起机体多器官的损害, 对以肺外症状为主诉的患儿应注意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儿童肺炎;肺炎支原体;肺外症状;单核细胞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 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易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常有肺外合并症, 由于MP与人体的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1], 当MP感染机体后相应组织可产生自身抗体, 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靶器官病变, 出现该器官的相应症状。现将本院儿科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92例MP肺炎患儿的肺外症状等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92例小儿MP肺炎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07例, 女85例;年龄11个月~13岁。均确诊为MP肺炎, 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M)≥1:160, 最高1:25600, 少数病例做了咽拭子多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或快速培养法。排除了合并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的病例。

1.2 方法 对192例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仪器与试剂 Coulter-JT全自动检测仪(美国库尔特仪器公司)检测血白细胞、单核细胞, 使用阻抗法测定;谷丙转酶(ALT)、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用奥林匹斯2700全自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及肺部表现 发热者186例, 占96.9%, 无发热者6例, 占3.1%;有咳嗽者190例, 占99.0%, 无咳嗽者2例, 占1.0%;喘息者146例, 占76.0%, 无喘息者46例, 占24.0%;听诊双肺闻干、湿啰音者占125例, 占65.1%, 无啰音者占34.9%;渗出性胸膜炎15例, 占7.8%。右侧8例, 左侧3例, 双侧4例。胸腔积液于发病5~10 d出现, 全部为少量积液, 患儿均无明显缺氧或呼吸困难, 均不需要胸腔穿刺放液, 随着肺炎的治疗好转, 胸腔积液逐渐吸收, 治疗1个月后复查胸片均提示未见胸腔积液。

2.2 肺外合并症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2.1 皮肤黏膜系统症状 口腔疱疹89例, 占46.4%, 多于发病0~2 d出现;皮疹20例, 占10.4%, 多于发病0~3 d出现,皮疹为多形性, 多为充血性斑丘疹, 分布于四肢及躯干, 躯干多见;皮下出血点5例, 占2.6%, 以躯干、下肢多发, 其中2例确诊为过敏性紫癜。

2.2.2 心血管系统症状 自觉心悸胸闷者12例, 占6.3%;CKMB升高者179例, 占93.2%, 范围在25~122 U/ml, 治疗后1个月复查CK-MB, 均回复正常范围;心律不齐者35例, 占18.2%, 其中窦性心律不齐32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 均治愈出院, 6个月后随访无活动后心悸、气促病例, 但复查心电图有23例仍可见窦性心律不齐.2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

2.2.3 神经系统症状 惊厥抽搐21例, 占10.9%;脑炎和脑膜炎2例, 占1.0%, 临床表现有精神萎靡、昏迷、呕吐、惊厥、巴氏征阳性, 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异常的脑电图表现,脑脊液检查均有压力增高, 细胞数(18~52)×106/L, 其中以淋巴细胞为主, 生化检查蛋白稍高, 糖、氯化物均正常。全部治愈无后遗症。

2.2.4 血液系统方面 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69例, 占35.9%,白细胞在正常范围64例, 占33.3%, 白细胞计数下降59例,占30.7%;单核细胞方面, 单核细胞升高144例, 占75.0%,单核细胞在正常范围40例, 占20.8%, 单核细胞计数下降8例, 占4.2%, 单核细胞升高者占多数。

2.2.5 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者62例, 占32.3%, 呕吐者58例, 占30.2%, 多于发病0~2 d出现;腹泻者12例, 占6.3%,查大便病原体均呈阴性。ALT升高者42例, 占21.9%, 范围在45~82 U/L, 治疗1个月后复查ALT均恢复正常范围。

3 讨论

近年MP肺炎的肺外合并症的报道逐渐增多, 而肺外症状常常代替肺部症状成为患儿或家长的主诉, 应引起儿科医疗工作者的重视。马爽等[2]观察到MP感染肺炎患儿中18%有肺外合并症, 陈晓颖等[3]报道小儿MP肺炎中37.9%有肺外合并症。本组病例中发生率较高的肺外合并症依次为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皮肤黏膜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 皮肤黏膜系统和消化系统以轻症为主, 神经系统损害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往往导致脑神经受损等严重后果。有作者曾分析过120例高热惊厥患儿, 发现高热惊厥发病与MP感染有较高的相关性[4], 提示MP的病原体检测应作为高热惊厥病例的常规检查项目, 以尽快控制症状减轻脑神经的进一步损伤;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呕吐等发生率较高, 但大部分在用阿奇霉素治疗后发生, 阿奇霉素停药后很快缓解, 说明腹痛呕吐症状与MP感染相关性不大;ALT是肝功能的指标, 目前有应用阿奇霉素致肝功能受损的报道[5], 本组ALT异常病例在治疗后未见有肝功能损害加重, 考虑规范使用阿奇霉素能避免患儿肝功能进一步受损。于立君等[6]报道支原体感染病例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高、可低, 也可正常, 无特异性,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也无特异性,但支原体感染病例中有85%患儿的单核细胞计数升高。彭槐玉等[7]研究发现MP等诱导单核细胞生产B细胞刺激因子(IL-6)。本组病例单核细胞增加者占82%, 提示MP感染后主要激活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后者参与了MP感染相关的一系列免疫应答。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面, 有发热、干咳、X线检查见肺部炎症表现、血MP-IgM滴度1:160以上, 或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到MP-DNA时, 都可做出临床诊断。但ELISA法检测血MP-IgM需在起病后7~10 d才能检测出阳性结果, 临床上患儿来诊主诉发热、干咳等均不具有特异性,部分间质性肺炎病例听诊未闻啰音, 患儿对抽静脉血等检验项目配合度不高, 最被家长接受的“扎手指”检测末梢血中的白细胞计数又不能明确提示支原体感染, 易将MP感染误诊为其他疾病如细菌感染等。本组有多例患儿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 无伴咳嗽, 或听诊未闻啰音, 初诊时有可能会干扰医生诊断思路, 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本组支原体肺炎患儿中, 出现口腔疱疹、CK-MB升高、高热惊厥、单核细胞计数增高的百分比较高, 分别为46.4%、93.2%、10.9%、75.0%。故对有上述肺外症状、血单核细胞计数升高、使用一般抗菌及抗病毒疗效欠佳的肺炎患儿, 应高度怀疑MP感染, 及早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以免延误诊治加重病情。

[1] 杨韬滔. 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645-646.

[2] 马爽, 杜文莹, 曹平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症诊治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2395-2396.

[3] 陈晓颖, 董汉权, 郭伟.41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天津医药.2013, 7(13):668-670.

[4] 陈群梅, 郭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热性惊厥的相关性探讨.医药前沿.2012.10(29):14-15.

[5] 张慧琴.50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海峡药学.2013.25(2).261-263.

[6] 于立君, 黄素芳, 姚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特点及鉴别诊断.中国急救医学.2006.26(8):587-589.

[7] 彭槐玉, 彭翠君, 李波, 等.肺炎支原体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6的分子机制.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60-6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032

2015-02-05]

广州市番禺区科技和信息化局2014年科技计划医药卫生项目(项目编号:2014-Z03-01)

511400 广州番禺区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合并症单核细胞白细胞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
安庆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症的影响因素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针对性护理在妊娠合并症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减重手术可减轻肥胖相关合并症
对45例脑出血患者各种合并症的分析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