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比加群酯用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5-02-01袁义强毛幼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1期
关键词:群酯消融术心房

黄 琼 袁义强 毛幼林

达比加群酯用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黄 琼 袁义强 毛幼林

目的 评估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100例)和华法林组(96例), 所有患者抗凝治疗3个月, 从抗凝开始到抗凝结束选用同一种抗凝药物, 随访3个月, 比较其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 两组有效性的比较:华法林组、达比加群酯组血栓栓塞事件(死亡、脑栓塞、肺栓塞、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96、0/100, 两组血栓栓塞率均为0。两组患者安全性的比较:对药物安全性主要监测严重出血事件, 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不明显出血事件:达比加群酯组6例(其中3例齿龈出血, 2例鼻出血, 1例上消化道出血);华法林组9例(5例齿龈出血, 2例眼底出血, 2例鼻出血), 以上发生不明显出血事件的患者经药物剂量调整后出血情况均未进一步恶化, 继续给予抗凝治疗, 随访中再无上述症状出现。两组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华法林组相比, 口服达比加群酯用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呈非劣效性。达比加群酯可安全有效用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华法林;达比加群酯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是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 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可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和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其发病率和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房颤愈来愈普及, 其术后抗凝治疗也日益被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对比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评价患者的受益与风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8月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患者196例, 其中男124例, 女72例, 平均年龄(56.34±13.6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100例)和华法林组(96例)。两组患者性别(男/女)、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房颤类型、既往用药例数、CHADS2积分、共存病、肌酐清除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达比加群酯组: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给予150 mg, 2次/d, 口服, 服用3个月。华法林组: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给予3~6 mg, 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 ratio, INR)调整剂量, 控制INR在2.0~3.0, 共服用3个月。所有患者从抗凝开始到抗凝结束选用同一种抗凝药物。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 定期观察药物达标时间、维持剂量、INR安全范围及不良反应,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 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 观察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凝血系列、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 来评价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效性的比较 华法林组、达比加群酯组血栓栓塞事件(死亡、脑栓塞、肺栓塞、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96、0/100, 两组血栓栓塞率均为0, 两组患者在有效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安全性的比较 对药物安全性主要监测严重出血事件,两组患者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不明显出血事件:达比加群酯组6例(其中3例齿龈出血, 2例鼻出血, 1例上消化道出血);华法林组9例(5例齿龈出血, 2例眼底出血, 2例鼻出血), 以上发生不明显出血事件的患者经药物剂量调整后出血情况均未进一步恶化, 继续给予抗凝治疗, 随访中再无上述症状出现。两组患者在安全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房颤动时, 心房因无序的颤动而失去有效的收缩与舒张, 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 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颤动的递减传导, 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有研究报道房颤患者RFCA并发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0.28%~2.8%[1,2], 故目前国内外房颤诊治指南对于房颤RFCA术后的患者均主张在一定时间内或长期抗凝治疗, 支持RFCA术后口服抗凝药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消融转复窦性心律后可能出现心房顿抑, 从而使血流缓慢, 造成心房血栓形成;②心房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为心房机械收缩功能障碍导致, 而RFCA术对左房机械功能有一定程度影响,左房机械功能重构改善需一定时间[3,4];③RFCA术对左房所造成的损伤可能并发血栓栓塞。

华法林是一种双香豆素衍生物, 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口服抗凝血药物。其稳定剂量在不同民族间及个体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剂量过小不能达到满意的抗凝效果, 剂量过大会导致致命性出血, 由于华法林独特的药理学特点和多数医生用药经验不足及缺乏正规的检测, 对出血并发症的过分担心以及需频繁监测INR一直影响华法林的应用, 因此, 将不同个体的华法林维持剂量调整到既安全又有效的范围, 是长期以来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2010 年10月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达比加群酯为高选择性的直接凝血酶原抑制剂, 其可以竞争性结合凝血酶与纤维蛋白的结合位点, 防止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从而阻断了凝血机制的瀑布网络的最后步骤以及血栓的形成[5]。

本研究发现, 与华法林口服组相比, 口服达比加群酯用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呈非劣效性。达比加群酯可安全有效用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血栓栓塞的患者。

[1] Takahashi A, Kuwahara T, Takahashi Y.Complications in the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cidence and management.Circ J, 2009, 73(2):221-226.

[2] Bertaglia E, Zoppo F, Tondo C, et al.Early complications of pulmonary vein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egistry on procedural safety.Heart Rhythm, 2007, 4(10):1265-1271.

[3] Lemola K, Desjardins B, Sneider M, et al.Effect of left atrial circumferential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on left atrial transport function.Heart Rhythm, 2005, 2(9):923-928.

[4] Thomas L, Thomas SP, Hoy M, et al.Comparison of left atrial volume and function after linear ablation and after cardioversion for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Am J Cardiol, 2004, 93 (2):165-170.

[5] 田力, 杨艳敏.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中国新药杂志, 2012(15):1756-175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1.125

2015-01-28]

450000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群酯消融术心房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达比加群酯疑致凝血功能异常1例
左心房
花开在心房
达比加群酯的研究进展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达比加群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