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微创钻孔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的临床分析

2015-02-01刘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4期
关键词:血肿微创脑出血

刘猛

早期微创钻孔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的临床分析

刘猛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微创钻孔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经过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侧脑室引流术和微创钻孔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0%,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0%,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6.7±1.34)分, 观察组(17.3±0.92)分,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创钻孔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损伤小、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的治疗方式,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微创钻孔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

高血压脑出血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病, 由于老年人合并其他疾病, 风险也就更大了[1]。临床保守治疗时间比较长, 恢复效果也不满意, 实施外科手术往往损伤较大。因此,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微创钻孔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 均经过CT诊断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 年龄34~81岁, 平均年龄(54.6±8.9)岁, 36例有高血病史;观察组男24例, 女26例, 年龄35~79岁, 平均年龄(54.8±8.2)岁, 37例有高血压病史。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1版原发性脑出血中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侧脑室引流术和微创钻孔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进行治疗, 通过CT扫描得到的最大血肿影像层为标准, 测量出与距基线之间的高度, 之后与距基线做一条平行线, 穿刺高度在这条平行线上, 以血肿中心距离颅板最近的距离为穿刺点, 使用CT片中标准尺测量穿刺点到前额正中点的距离, 这样就能够确定头皮上的投影点, 通过血肿中心到投影点的距离来确定穿刺深度。在穿刺时需要尽可能避开皮层重要功能区和重要血管。手术器械选择手提式电钻以及YL-1型一次性血肿粉碎穿刺针。在进行常规头皮消毒时, 采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使用YL-1型一次性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使下钻透硬脑膜和颅骨。之后取出钻头换塑料针芯插入血肿腔, 在连接好侧管之后退出针芯,封闭盖帽, 然后采用5 ml的注射器反复抽吸血肿, 然后取下盖帽, 插入冲洗器并固定, 用肝素100 mg加生理盐水500 ml进行反复冲洗。最后采用尿激酶2万U加透明质酸酶1500 U再加上液2~3 ml注入血肿腔, 拔出冲洗器连接引流袋, 在封闭引流管4 h后开放, 便于固态血肿液化引流, 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12~24 h后重复冲洗、抽血以及注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5%~100%, 致残程度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55%~95%, 致残程度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20%~50%;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在18%以上。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痊愈6例(12.0%), 显效8例(16.0%), 有效15例(30.0%), 无效13例(26.0%), 恶化8例(16.0%), 总有效率为58.0%;观察组痊愈10例(20.0%), 显效15例(30.0%), 有效14例(28.0%), 无效5例(10.0%), 恶化6例(12.0%), 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对照组治疗前为(39.8± 1.29)分, 治疗后为(26.7±1.34)分;观察组治疗前为(39.6± 0.84)分, 治疗后为(17.3±0.92)分, 两组治疗后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人群为老年人群, 并且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主要的致病原因:血肿压迫推移脑组织, 进而使得颅内压不断上升, 脑深部结构遭到破坏。所以采用何种方法来清除血肿, 降低周围组织压迫, 降低颅内压是治疗此病的关键[3,4]。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清除血肿虽然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但会损伤很多重要结构从而导致患者手术后严重致残甚至死亡, 使患者家属难以接受。

本次研究发现对给予内科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和给予侧脑室引流术和微创钻孔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8.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 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早期微创钻孔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损伤小、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的治疗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林镇源. 超早期微创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河北医药, 2010, 32(13):1758-1759.

[2] 董玉贵, 孙胜. 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1):87-88.

[3] 贺军甫. 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钻孔血肿清除术全身麻醉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3):85-86.

[4] 康继双, 纪爱英, 单苏民, 等.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微创钻孔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64例的临床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23):28-2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033

2015-05-15]

453000 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血肿微创脑出血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