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h阳性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15-02-01单学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2期
关键词:伊马替尼髓系单核细胞

单学赟

Ph阳性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单学赟

本文报道1例Ph阳性的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归纳、分析其资料, 并复习文献, 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记录其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结果及治疗过程。经伊马替尼、化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 患者白血病控制良好。化疗和伊马替尼、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是治疗Ph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手段。

Ph阳性;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2011年4月本院收治1例Ph阳性的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 经伊马替尼、化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 病程长达4年, 控制良好;目前尚未有类似长病程的病例报道。本文对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36岁, 因发现白细胞升高1 d于2011年4月10日入院, 停经史2个月余, 拟行流产术, 术前发现白细胞计数(WBC)升高;查体:无贫血貌, 皮肤偶见瘀点瘀斑, 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无肝脾肿大, 无下肢水肿。入院后WB.101.62×109/L, 血红蛋白(Hb)114 g/L, 血小板(PLT)35×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原始粒细胞Ⅰ+Ⅱ型2.5%, 原+幼单50.5%;免疫分型:R2门细胞60.70%, CD19、CD10、CD14、CD5、CD33阴性, CD15.17.16%, CD1382.53%, CD3470.61%, CD7.10.23%, 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18.81%。染色体分析10个中期分裂相, 可见异常克隆, 核型:46, XX, t(9;22) (q34;q11)。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检查bcr-abl阳性(e1a2型)。AML1/ETO、CBFβ/MYH11、MLL重排(-);C-Kit、PLT3-ITD、NPM1、CEBPA基因突变(-)。诊断为Ph阳性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羟基脲降白后药物流产;4月20日予去甲氧柔红霉素为主的方案诱导, 5月12日联合伊马替尼400 mg/d, 因骨髓抑制, 减至100 mg/d后停用, 并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 μg/d, 随着血细胞恢复,恢复至400 mg/d。5月20日骨髓:原幼单7.5%;调整伊马替尼为600 mg/d;5月28日予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方案再诱导, 7月3日达形态学CR、正常核型、bcr-abl阴性。7月15日予改良白舒非联合环磷酰胺(BU/Cy)方案预处理;7月25日回输(患者妹妹, A供O)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MN.14.5×108/kg、CD34+7.2×106/kg, 半数回输)。+11 d粒系重建, +13 d巨核系重建, +28 d复查骨髓穿刺术示CR。9月16日起加用伊马替尼400 mg/d。10月31日复查bcr-abl阴性;核型正常。2013年4月停用伊马替尼;截至目前, 维持完全缓解状态, bcr-abl阴性。

2 讨论

Ph染色体是由9号和22号染色体长臂交互易位t(9;22) (q34;q11)所致, 在22号染色体上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对bcr-abl的功能研究发现其涉及RAS、STAT、PI3K/AKT等多种信号途径, 导致恶性增殖、凋亡受阻等。Ribera[1]报道, Ph阳性急性非髓系白血病发病率远高于Ph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费新红等[2]报道12例Ph阳性AML患者, 其中5例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张荣艳等[3]报道, Ph阳性AML患者起病时高白多见。患者起病时WBC为101.62×109/L, 且确实为M4型。

诊断1例Ph阳性的急性白血病, 必须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进行鉴别:后者有长期病史, 脾大, 淋系抗原的表达, 如果处于急变期, 则有血液及骨髓特征;还有研究表明, Ph阳性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存在NPM1突变多见, CML急变时存在abl1突变多见[4]。Keung等[5]亦报告多数Ph阳性的AML是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而来,这也是重要的鉴别点之一。考虑到该病例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还应注意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变相鉴别;虽后者发病率极低, 但国内外均有急性变的报道[6]。本例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MDS、CMML的证据。

伊马替尼作用靶点为Ph染色体、bcr-abl基因。Kim等[7]发现该药物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有报道称, 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时伊马替尼为400~600 mg/d, 发生严重骨髓抑制, 减量至100 mg/d或停止使用, 并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 μg/d皮下注射, 随着血细胞恢复, 用量逐渐加大至400~600 mg/d。作者的用法和文献报道一致, 且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

使用伊马替尼, 可减少瘤负荷, 延长存活时间, 为进行移植创造条件。现主张在移植前就用伊马替尼;Fielding[8]报道Ph阳性ALL患者移植前应用伊马替尼,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OR率高达50%。本例患者在伊马替尼联合2个疗程化疗后达到了细胞遗传学的完全缓解, 为该患者进行移植创造了机会。关于移植后是否还需要继续使用伊马替尼,目前学术界尚未定论。Burke等[9]比较了移植后使用伊马替尼与未使用伊马替尼患者, 发现前者总体存活率、无白血病存活率高, 复发率低。

通过文献复习和对此患者的总结, 作者认为化疗和伊马替尼、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是治疗Ph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手段, 缺一不可, 三者联合使用才可能治愈Ph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1] Ribera JM. Optimal approach to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how to best use all the available tools. Leuk Lymphoma.2013, 54(1):21-27.

[2] 费新红, 武淑兰, 孙瑞娟, 等.12例Ph染色体和BCR-ABL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3):545-548.

[3] 张荣艳, 陈艳, 李菲, 等. Ph染色体阳性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3, 4(4):17.

[4] Konoplev S, Yin CC, Kornblau SM, et al. Molecilar characterization of de novo 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Leuk Lymphoma.2013, 54(1):138-144.

[5] Keung YK, Beaty M, Powelli BL, et al. Journal Philadelphia Chromosome positive myelodysplasti syndrome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retrospective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Leuk Res.2004.28(6):579-586.

[6] Akiyama N, Ohwada A, Kajiwara K, et al. Granulocytic sarcoma of the colon in 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Rinsho Ketsueki.2002, 43(10):937-942.

[7] Kim SY. Cancer metabolism: strategic diversion from targeting cancer drivers to targeting cancer suppliers. Biomol Ther.2015.23(2):99-109.

[8] Fielding AK. Current treatment of 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2011, 95(1):231-237.

[9] Burke MJ, Trotz B, Luo X, et al. Allo-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Ph chromosome-positive ALL: impact of imatinib on relapse and survival. 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9, 43(2):107-11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146

2015-07-06]

224000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

猜你喜欢

伊马替尼髓系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探讨
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HAD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生伊马替尼耐药病例1例并文献复习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