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内镜辅助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60例临床分析

2015-02-01刘秀姣米晶晶许雨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2期
关键词:咽鼓管外耳道鼓膜

刘秀姣 米晶晶 许雨洲

耳内镜辅助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60例临床分析

刘秀姣 米晶晶 许雨洲

目的 分析耳内镜辅助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临床资料, 为治疗鼓膜穿孔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鼓膜穿孔的病历资料。结果 60例患者1次性治愈55耳, 4例3个月复查有裂隙, 行鼓膜贴补后愈合.1例术后反复流脓, 行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后治愈。术后6个月复查听力(0.5、1、2 kHz), 平均气导听力提高20~30 dB的有48耳, 提高10~15 dB的有12耳。60例1年复查无再穿孔。结论 耳内镜与显微镜相结合, 符合现今微创理念, 并能提高治愈率, 值得临床推广。

鼓膜修补术;耳内镜;辅助显微镜

鼓膜修补术是治疗鼓膜穿孔、提高听力的常用办法。鼓膜修补术的方式很多, 本科多选择内植法。本科2010年9月~2013年9月采用耳内镜辅助显微镜鼓膜修补术60例,治疗效果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60例患者, 均为单侧发病, 女32例, 男28例, 年龄21~47岁, 平均年龄33岁。病程3个月~10年。干耳均>2个月。其中左耳29例, 右耳31例;慢性单纯中耳炎37例, 伴鼓室硬化18例, 鼓膜外伤3个月未愈者5例;依据鼓膜穿孔直径与鼓膜比例大小, 将其分为大、中、小穿孔, 小穿孔(<1/3)18例, 中穿孔(1/3~1/2)26例, 大穿孔(>1/2)16例。术前听力(0.5、1、2 kHz)气、骨导差20~40 dB,检查咽鼓管功能正常。颞骨CT:中耳和乳突无异常。术中显微镜下见鼓室黏膜正常, 咽鼓管口无水肿、阻塞。听骨链完整且活动可。

1.2 治疗方法 60例均选择全身麻醉下手术。使用苏州六六耳高倍显微镜和杭州桐庐0、30°(直径2.7 mm)耳内镜。耳内镜下先修整穿孔边缘, 形成新鲜穿孔。再取耳后切口,制备颞肌筋膜晾干备用, 耳高倍显微镜下仔细分离外耳道后壁皮肤至鼓环, 用电钻磨除部分外耳道后壁, 分离进鼓室,探查听骨链活动可, 观察咽鼓管口无水肿, 术中先铺放筋膜,再放置纳吸绵, 将筋膜铺放于穿孔的鼓膜内侧(筋膜足够大,须与穿孔缘重合约2 mm), 锤骨柄裸露者须剪开筋膜并将其骑跨于锤骨柄上, 无穿孔边缘的将筋膜压于外耳道皮肤下, 将纳吸绵置于鼓室内, 支撑筋膜, 回复外耳道后壁皮肤, 耳内镜下外耳道内铺平筋膜, 外用纳吸绵覆盖并用碘仿纱条填压。缝合耳后切口。术后应用抗生素7 d.3 d后加用银杏叶软胶囊口服15 d.10 d抽出碘仿纱条。

1.3 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鼓膜穿孔愈合, 颜色灰白, 半透明状, 活动良好。愈合时间为3~6个月。

2 结果

60例患者1次性治愈55耳, 4例3个月复查有裂隙, 经鼓膜贴补后愈合.1例术后反复流脓, 行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后治愈。6个月复查听力(0.5、1、2 kHz)平均气导听力提高20~30 dB的有48耳, 提高10~15 dB的有12耳。6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 无面瘫、眩晕等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复查无再穿孔。

3 讨论

鼓膜穿孔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 多由中耳炎、外伤、强声刺激、异物等引起的以听力下降、耳闷、耳鸣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2], 是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鼓膜修补术是治疗鼓膜穿孔提高听力的常用有效办法。国内外鼓膜修补的方法有内植法、外植法、夹层法等[3]。本科多采用内植法, 效果满意。 随着近些年来耳内窥镜技术的日趋发展, 越来越多的耳鼻喉科医师采用耳内镜辅助显微镜下微创手术, 选择颞骨CT中耳和乳突无异常, 听骨链完整、活动可、咽鼓管无水肿的患者, 本科从2010年9月行耳内镜辅助显微镜下内植法鼓膜修补术, 手术过程大大缩短, 治愈率较前明显提高, 并发症减少。作者认为耳内镜辅助显微镜行内置法鼓膜修补术要选择合适的病例。本科的选择是:①干耳2个月以上, 防止术后感染。 ②听骨链完整, 活动良好, 利于术后听力恢复。③外耳道宽大, 便于操作, 外耳道狭窄者需磨除部分外耳道后壁。④咽鼓管功能良好, 利于中耳填塞物排出。⑤鼓室黏膜正常。⑥鼓膜贴补后听力明显提高。

采用耳内镜辅助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优点:①光照良好、视野清晰。②视角广、无死角。③微创手术、术后恢复快。④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但耳内窥镜照射鼓岬时间不能过长, 避免损伤内耳[4]。术后鼓膜愈合情况与筋膜放置技巧亦有很大关系。筋膜应足够大, 须与穿孔缘重合2 mm以上, 以防筋膜收缩术后产生裂隙, 中耳腔内的填塞物要有足够的支撑, 使筋膜与残余鼓膜连接紧密, 外耳道内纳吸绵及碘仿纱条填塞压力要适当[5], 保证筋膜的血液供应。

咽鼓管功能对移植物存活很重要[6], 术前应仔细检查咽鼓管功能, 术中术腔填塞纳吸绵时应尽量避开咽鼓管口, 以防堵塞咽鼓管口不利于融化后的纳吸绵排出, 影响鼓膜愈合或继发感染致手术不成功。扩张血管药物可改善术区血液供应, 术后应用扩张血管药物可利于移植物成活, 但不能过早应用, 以防术区渗血, 影响治疗效果。

根据本科耳内镜辅助显微镜下行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经验, 作者认为术者只要熟练掌握耳内窥镜及显微镜技术, 加上细心、耐心的操作, 定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将耳内镜与显微镜相结合, 符合现今微创理念, 并能提高治愈率, 值得临床推广。

[1] 胡明, 周正娟, 潘中柱, 等.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32例临床分析.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 5(25):472.

[2] 邓海燕, 宋文光, 曹磊, 等. 耳内窥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临床分析.中国医药.2008.3(8):452-453.

[3] 董洪松, 卢永田, 林峰.两种鼓膜修补法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0.16(3):219-221.

[4] 吴志刚.耳内窥镜下鼓膜修补15例.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 7(4):251.

[5] 叶涛.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25例.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9.15(6):463-464.

[6] 王进. 鼓膜穿孔修补术预后分析.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2.18(4):31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040

2014-11-06]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五官医院耳鼻喉科

刘秀姣

猜你喜欢

咽鼓管外耳道鼓膜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咽鼓管功能研究进展
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保护好易受伤的外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