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聋人服装专业“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5-02-01郎家丽

职教通讯 2015年36期
关键词:聋人聋生三位一体

郎家丽

高职聋人服装专业“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

郎家丽

随着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进了大学校园。为提高残疾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缩小其与正常大学生的差距,以聋人服装专业为例,参照行业对残疾人的职业能力要求,依据聋人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了中高等教育相衔接、显性和隐性融合教育课程相结合、以实践技能为主体的素质、技能、融合三位一体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分析了“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效。

高职;聋人服装专业;课程体系;三位一体

当前,现代服装企业蓬勃发展,对服装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为高职聋人服装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和机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1]国家对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使越来越多的聋人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但是,由于我国高等特殊教育整体办学时间较短,聋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基本是模仿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并没有充分考虑残疾人生理上存在的障碍和特点,导致这些普通教育方法培养下的聋人大学生很难在专业上与正常生抗衡,在就业竞争中难以实现职业梦想。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此,高职聋人服装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在遵循普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共性规律的同时,要根据聋人身心发展特点、岗位能力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一、高职聋人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缺乏特色,模仿普通高职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

聋人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专业建立之初,基本模仿普通高职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按照服装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来设置,较为注重服装设计、制版、工艺制作等服装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课程体系没有根据聋生由于生理残疾造成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生理补偿能力、动手能力的情况来匹配适合聋生就业的岗位和岗位职业能力,造成课程设置重点不够突出,且缺乏特色。

(二)融合教育不足,聋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由于聋生生理上存在缺陷,所以,他们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较少与社会接触,长期的聋校生活使他们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融合能力。虽然在大学学习阶段,聋生和健听群体在一起学习生活,但是,他们还是较多地在聋人群体内部进行交流,与外部的健听生之间的交流较少。由于没有开设专门针对聋生教育的课程,学校对于聋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聋生融入健听人群速度慢,团队合作能力不强,使聋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打折扣。

(三)职业素质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聋人服装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多年跟踪调查显示,聋人服装毕业生通过顶岗实习和岗位培训,能够很快胜任工作岗位的专业需求,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也给予了很高评价。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习,部分聋生在就业单位中很快暴露出一系列专业之外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自身的职业能力认识不足,缺乏踏实稳定的工作作风,在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之后很快就离开工作单位;(2)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不能严格地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因此,聋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情况,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聋人服装专业依托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经验,根据行业对残疾人职业能力要求和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课程体系大胆进行改革,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素质、技能、融合三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不仅重视聋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还注重聋生的职业素质和残健融合能力的培养,即素质、技能、融合三位要素共同发展,形成合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聋人应用型人才。

三、“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

(一)注重聋人中高等教育的衔接,强化聋生的职业素质

目前,聋人高中毕业生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人文基础知识等方面与健听生有较大差距,通过对聋人大学新生进行文化水平测试发现,大多数聋人高中毕业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实际只相当于正常学生初中高年级的水平。因此,高职聋人服装专业的课程教学要与聋人大学生的实际基础相衔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辅材料。

聋人中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反映在公共基础模块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对于聋生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学校没有完全按照普通健听生一样的教学模式,而是根据聋生的实际基础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与增补。一方面,避免聋生进入高校后的知识学习出现断层;另一方面,为残疾大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而掌握“必须、够用”的知识提供保障。[2]例如,“思品”、“毛概”等思想政治素质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强化聋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教师通过熟练运用手语、制作多媒体课件、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聋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就业观,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又如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教师并不完全按照大学语文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而是根据聋生的实际文化水平编写了实用教材,使聋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能力,培养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以动手能力为主线,以实践技能为主体,重构聋生的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模块的构建应该根据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聋人自身的优势,注重聋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聋人失聪,其语言和思维能力相对健听人来说发展迟滞缓慢,但是由于“用进废退,缺陷补偿”的原因,聋人也具有“眼敏、心静、手巧”的长处和优点,[3]长期使用手语,使他们的双手特别灵巧,有着超过常人的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对服装企业设计师、制版师、工艺师、样衣师等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对比分析发现,聋生在服装企业的就业竞争中更擅长从事服装工艺师、样衣师、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等就业岗位工作。因此,根据聋生动手能力强的特殊优势,确定懂设计、精制作的工艺师、样衣师作为聋生就业的核心岗位。再根据服装工艺师、样衣师的能力需求来定位基础技能课程、核心技能课程和综合技能课程。通过基础技能课程,使聋生掌握服装专业基本知识和服装设计基本职业能力;通过核心技能课程,使聋生掌握服装制版与工艺制作的核心职业能力;通过综合技能课程,培养聋生服装设计、制版、工艺制作等综合职业能力。

1.通过典型工作项目的技能训练,加强聋生的核心职业技能。通过调研分析,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聋生职业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服装制版与工艺制作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服装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紧密结合,以实践技能训练的形式完成裙子、裤子、衬衫、女西装、夹克衫、男西装等八个典型工作项目的教学内容。实践技能训练从一年级开始由简单到复杂,从基本款到变化款,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技能训练进程也按照企业工作项目的实际工作过程开展,即按照分析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并裁剪、缝制样衣、检验样衣四个过程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长期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践实训教学全过程。为了突出企业的运作模式,所有实训项目都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而校内实训基地完全按照服装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来建设,建立了设计工作室、制版工作室、裁剪工作室、服装制作车间等。这样,使教、学、做三者融于一体,同时,遵循企业的操作规范和岗位技能要求,通过典型工作项目的技能训练,培养聋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加强与企业的无缝对接。[4]

2.通过拓展职业技能,进一步加强聋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拓宽聋生的就业渠道,注重对聋生“一专多能”的培养,在聋生掌握了服装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之外,还要求其具备与服装相关的其他拓展能力。拓展职业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挖掘了聋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学校根据多动手、育巧手、成能手的理念,开设了针织服装工艺、手工艺品制作、手工印染、刺绣工艺等与服装专业相关的以手工艺为主的课程,进一步加强了对聋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通过显性和隐性融合教育课程的开发,增强聋生的残健融合能力

当前,一些学校对于聋生由于生理缺陷引起的沟通交流障碍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中强调:“在课程改革中,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特点,注重提高其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5]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在融合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加大显性和隐性融合教育课程的开发力度,来帮助聋人大学生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适应群体和融入社会。

1.显性融合教育课程的开发。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了融合教育模块,开发了“手语与沟通”、“聋人与社会”等显性课程。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来自全国各地的聋生多数只会使用地方手语沟通交流,因此,通过开设“手语与沟通”课程,教会他们学习使用统一规范的中国手语,从而更便于聋生与聋生之间、聋生与健听人之间的手语交流;同时,还加强学生对服装与相关专业手语的学习,以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理解专业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聋人与社会”课程教学主要通过案例讲述、课堂讨论、模拟实践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聋人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学会广泛交际;懂得健康的含义,了解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这一课程的开设,在帮助聋人大学生快速成长,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存竞争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6]

2.隐性融合教育课程的开发。聋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显性融合教育的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还必须通过三年大学生活中大量的隐性融合教育课程,使聋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走出封闭的心理,很快融入以健听生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增强沟通交流、融入主流社会的能力。(1)在融合环境上,聋生和健听生在大学校园里一起学习生活,通过聋健融合的环境促进了聋生和健听大学生的交往,增强了聋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使聋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2)在组织机构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残健融合工作,在校团委的指导下成立了“暖阳融合教育中心”,“中心”以聋生和健听大学生为主体,通过聋生和健听生共同合作举办各种活动,来培养聋生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融合能力,同时,也使更多的健听大学生接受、理解聋人,并主动帮助聋人,使聋健携手,共同创造友爱、互助、奋进的校园氛围;(3)在开展活动上,学校、各院系、社团等组织机构经常策划、组织开展一些促进聋人和健听人交流、合作的有益活动,如美术作品比赛、画展、学术讲座、各类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社会实践等。

四、“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效

(一)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自2011年实施“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改革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对两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就业率达到了100%,用人单位对聋人毕业生评价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服装专业聋生在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设计作品比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各级各类大赛中成绩突出,共获得校级以上奖项200余项,其中,国家级、省级奖项有40余项。

(二)形成一支以聋人教育为核心的专业师资队伍

重视运用手语教学,专业教师具备与聋生无障碍沟通交流和运用手语开展教学的能力;从社会和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改善专职教师队伍结构;通过攻读学位、短期培训、访问讲学等方式,鼓励本专业教师不断学习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积极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鼓励专业教师深入服装企业进行阶段性实践,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建立了以残疾人职业教育为中心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建立集实训、教学、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于一体的服装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包括服装工艺制作、立体裁剪、平面裁剪、服装针织、电脑服装设计等实训室15个。建成江苏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主要承担全国、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服装等项目的培训和比赛任务。聋人服装专业先后建成台湾宝成集团、江苏海外集团、可隆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等8个校外实训基地,聋人毕业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可到服装厂或公司的各工作岗位进行专业学习与顶岗实习。

总之,聋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从聋人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行业发展需求出发,既要加强聋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又要提高聋生的职业素质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聋人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由于高等特殊教育起步较晚,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仍需不断地摸索前进。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李京龙.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原则和模式研究[J].江苏高校,2010(2):139-140.

[3]虞国平,沈幼生.从聋人身心特点出发发展职业教育[J].上海教育,1999(1):37.

[4]黄格红.高职服装类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0):66-69.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EB/OL].[2009-05-08].http://www.jyb.cn/info/jyzck/ 200905/t20090508_271362.html.

[6]孟繁玲.聋人与社会[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1-2.

[责任编辑 盛 艳]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就业导向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DJA130341);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民间艺术资源在残疾人职业教育中的开发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项目批准号:2014SJB295)

郎家丽,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教学及理论、残疾人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5)36-0001-04

猜你喜欢

聋人聋生三位一体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