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探究
2015-02-01董英辉,童秀英,陈小宝
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探究
董英辉,童秀英,陈小宝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新要求,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职业院校的综合实力也提出新挑战。文化软实力建设对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提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阐述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建议
作者简介:董英辉,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童秀英,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陈小宝,男,迁安职教中心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期,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文化因素已经逐步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基础性要素。
一、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具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和文化底蕴,然而其为社会、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又决定了这种文化应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应凸显出自己独特的特点。明确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是提升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职业文化
职业文化是随生产过程细分而出现的,是以精神、行为和制度的形态出现。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从“职业文化”的特征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思维,而现实情况是高职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和地方企业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面对现实与需求的反差,高职教育必须审视自身职业文化的建设与吸引力。
(二)育人文化
高职教育需要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两个问题。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高职教育早在确立之初就已经做出了回答,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对于“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高职院校改革的核心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才”需要先成为“人”,才能成为“才”,这是高职院校育人的根本。“人”除了拥有高技术的技能外,还应该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积淀,诚信的品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看,多数高职院校已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模式,发展出等多种教育方式。这种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教育方式不仅让高职生在学会做人的同时对企业和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准职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服务文化
高职院校是典型的区域性大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之一,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的性质决定了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必须与区域产业行业特色相匹配,这种匹配究其根源是文化上的一致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服务性”文化要吸收区域文化的精髓,加强对区域现状的研究和探索,使其较好的融于当地的文化中,并着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最大程度的实现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其次,高职院校还应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拓展文化的服务功能,把文化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为地方经济注入时代气息和新鲜血液。
二、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中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大都办学历史较短,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不深。高职院校在建校初期过于注重外延建设,主要体现在扩大规模、建立实训基地等硬件条件上,而忽视了内涵的建设。[2]目前,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已从外延发展转到内涵建设上来,逐渐重视“文化育人”的功能,但文化建设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不到位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当前,高职院校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主要表现在:(1)高职院校改革主要着力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这本无可厚非,但过分忽略校园文化建设就会造成高职院校不像富有文化气息、时代底蕴的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2)缩小了“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把学校文化建设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学生课外文化娱乐活动和简单的做些宣传标语,有了氛围就搞好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3)高职院校尚未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学校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操作,过分注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的培养,造成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缺乏力量。
(二)自我定位不明确和自身特色不突出
高职院校作为地方院校,应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匹配。在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急剧调整的阶段,高职院校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到地方经济的需求,明确自身定位,突出自身特色。当下,高职院校在自我定位的把握上还存在不足。(1)多数高职院校存在办学定位有偏差、盲目地模仿和复制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和形式,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普遍与其他职业院校相近或相似,这就与高职院校应有的“高技能”、“职业性”、“应用性”等特质发生背离,突出表现为偏离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文化脱节,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等。[3]千篇一律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无法突显高职院校的特色。(2)虽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协调发展的共识,但不得不承认校企结合的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究其根源便是学校与企业文化的偏离。因此,校企结合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更应力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突出高职院校的文化,使其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三)文化自信心的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人对自己文化自信心的缺乏显而易见。(1)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文化的内涵和体系尚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还未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对高职院校文化的认识也缺乏深度,形式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导致效果欠佳,从而降低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心。(2)受社会对职业教育偏见的影响。职业教育虽在国家的支持下迅速发展,但却一直未被社会所认可。“末流的教育”、“低层次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总体印象。高职院校的教师也认为学生因高考失败而选择职业教育,因此,在无形中会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这也客观上导致了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心的缺乏。(3)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次的培养目标,造就了多数高职院校重技能,轻人文的现状,多数高职院校一味强调职业性,忽视了人文教育,培养的“人才”虽专业成才,但难以精神成人。由其继承、发扬和创新高职文化必然会造成滞后现象,长此以往就造成高职文化的自信心的缺乏。
三、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探索
(一)提高文化认识,落实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与核心,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学校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作用是高职院校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1)职业院校的文化涵盖了职业文化、育人文化和服务文化在内的、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范畴,既包含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又包含了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突显的育人模式和育人文化。(2)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对高职学生及对学校的重要意义。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不仅能都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存在感,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文化乃校园之风骨。文化引领着学校的总体发展方向,也必将使学校形成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优良作风和和谐发展之路。(3)高职院校应改变文化建设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把文化建设当成一项系统的工程,既要从教师、学生方面注重人文素养的养成,又应时刻观察办学定位和思想是否偏离目标。“文化强校”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有系统的规划和详实的计划实施来获得学校文化内涵的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迫切需要密切结合学校的实际去引领和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避免文化成为“一纸空文”,也以免任务的可实施性不高,成为半截子工程。
(二)沟通企业,明确自身定位
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其必须紧密贴近企业,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但实际上很多高职毕业生在面对企业时,心理准备不足,技能欠缺数量,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与企业文化氛围格格不入等。究其原因是由于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缺乏有效的对接,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更是忽视了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4]高职院校需明确自身定位,加强与企业的文化沟通和融合,校企文化对接已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在企业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从而,有效融合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促进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此外,高职院校应避免盲目复制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加强对自身发展前景的探索,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明确自身定位,加强校企合作,使企业和高职院校实现共赢的局面,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
(三)弘扬职业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心
培育和弘扬职业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职业文化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职业文化建设能够提高高职生对“职业”的正确认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职业,建立职业规范,培养高尚的职业情感以及合乎规范的职业礼仪等,高职生的职业形象是高职院校形象的具体反映,高职生的职业行为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结果。因此,高职院校应着力弘扬职业文化,提升高职生的职业形象。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只关注高职在校生“行为”,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行,不扰乱学校的正常秩序就是好学生,对于高职毕业生,则主要关注就业率,究其原因是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源。高职院校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要摆脱“保姆”和“管家”的形象,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使学生成为“精神成人”和“专业承认”的结合,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好基础。
弘扬职业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心需要学校将职业文化渗透到职业教育中,让师生在高素质的文化氛围中,品位和思考,净化心灵,戒骄戒躁,完善自己,以形成全校强大的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奋斗力。
(四)加强校风建设,增强文化竞争力
校风建设是提升学校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的整体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构成高校文化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5]高职院校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风学风建设、班风建设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1)领导是学校的形象。“正人先正己”,优良的领导的作风影响着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因此,要重视领导作风建设,正己律身,以身作则,以自己优良的作风感染教师和学生。事实证明,学校领导的模范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形成优良的风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此,要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营造清廉、务实的校园文化氛围。(2)针对学校教师及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及时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并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机制。(3)班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基础。因此,加强校风建设,需要从建设良好的作风抓起,建设良好的班风需要教师充分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优势利导,为建设积极向上的校风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兵,王维国.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4):71.
[2]骆文炎,何瑶伟,冯旭芳.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6):81-82.
[3]刘玲.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J].职教论坛,2012(16):23-25.
[4]孙慧娟.试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3(3):25-27.
[5]付洪涛,郭英才.试论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培育与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127-129.
[责任编辑金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