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与职教升学倾向辩疑

2015-02-01□张

职教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升学职校职教

□张 健

中高职衔接与职教升学倾向辩疑

□张 健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推进中职与高职、本科、研究生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衔接,培养各层次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不等于低学历教育,提升学历层次和胜任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层次是必然要求,中高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化培养是有效路径。应该尽快破除职校生升学不务正业、只有普高生升学才是正道的陈腐观念。

职业教育;体系;衔接

2015年全国两会,有政协委员提出:“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的职校生都培养成硕士、博士,我们要警惕职业院校的过度升学倾向。”“一些‘3+2’、‘3+4’项目过度追求中职和大学应用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衔接,追求职业教育学生学历水平的提升,而忽略了职教本身的特色。”并得出结论:“过于强调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衔接与贯通,过分拔高职业教育学历,可能会导致职业学校成为类似普通学校一样的升学教育,从而削弱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失去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这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本意南辕北辙。”

笔者认为,政协委员提出的上述观点是一个关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是否正确和是否需要调整的问题,如果发生误判,将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设计和刚刚破题的中高职衔接试点产生干扰性影响。为此,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职业教育一线的职教工作者,笔者根据职业教育基本属性和现实情况,对政协委员上述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对目前正在推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阐述个人思考的观点,也兼与政协委员商榷。

一、低学历不是保持职教特色的本来特征

我国职业教育真正开始发展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进入新世纪的长达近5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一直是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提升,职业教育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低学历和低职业资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涯发展需要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进一步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广泛深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单一的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升级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了,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和职业资格水平成为必然要求;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世界性潮流,基于职业生涯更好发展需要,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较低学历层次和一般技能的学习,职业教育局限于中等教育层次的局面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学习需求,职业教育向高职及本科层次发展是必然选择。

因此,进入新世纪的15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顺应科学技术发展步伐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失时机地提升教育层次,中职和高中后三年制及初中后五年一贯制等形式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专科高职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其中,中职和高中后三年制专科高职分别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及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初中后五年一贯制专科高职也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扎实基础,形成了专科层次高技能人才系统化培养模式。从专科高职15年来的办学和发展历程来看,其人才培养定位十分清晰,培养目标瞄准生产、服务和基层现场管理一线岗位,培养适应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和产业升级需要,胜任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人才培养体制,培养的人才既定位于一线岗位,又具备发展潜力,受到行业企业的普遍欢迎,就业率在高等教育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专科高职办出了鲜明的特色。专科高职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确立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中职学生继续升学和职业生涯发展铺设了上升通道。

党的十八大又明确做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的战略部署。这就意味着,我国将对高等教育结构做出战略性调整优化,实行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加快推进一批应用型高等学校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是基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优化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迫切需求,进一步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做出的战略抉择,也是优化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各层次人才分类培养的顶层设计。过去,生产、服务和基层管理一线的技术工艺、管理等现场工作是由专科生甚至中专生担任的,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技术的先进和复杂程度、管理的系统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各领域急需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这样,专科层次高职就不能适应了,应用型人才由本科高校培养成为现实需求。

在一批高等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基于中高职的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其人才培养体制的核心是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及本科职业教育等诸层次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方面的有效衔接,在本科层次教育突出了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并不是传统学术型本科,目前主要有对口升学衔接模式和直接衔接模式。以江苏省为例,中职对口升学衔接模式突出专业和技能,一是实行“文化基础+专业综合理论+专业技能”的考试模式,三项考试所占比例为4:3:3;二是高等学校对招录学生实行单独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单独组织教学、单独进行教学评价的“三单独”培养体系,通过“三单独”措施来延续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特质,在专科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在本科院校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当然,只要是升学考试,一定会有应试竞争成份,不过,围绕专业和技术技能仍是毋庸置疑的。又例如,中职应用本科3+4直接衔接模式,不同于普通高中高考升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突出了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化培养,中职阶段须完成中职培养目标,同时加强文化基础学习,实行中职人才培养和本科入学资格一体化,本科阶段则突出技术学科教学和创新实践能力训练,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或高技能人才。这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都定位于生产、服务和基层管理一线职业岗位,正是我国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企业一线岗位及社会管理一线岗位所急需的,远比普通高中高考升入大学毕业的学生管用得多。可见,通过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不仅为职校生学历提升和技术技能发展铺设了通道,而且还有利于吸引更多成绩优良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步入技术技能成长发展路径,改变职业教育就是低素质学生的教育等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提升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素质,增强国家产业竞争力。当然,随着高端技术不断应用,技术应用活动要求掌握的技术学科知识更多更复杂,这类技术技能人才还将提升到硕博研究生层次和更高职业资格水平。

因此,对口升学也好,中高职衔接也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升学导向的,单纯以学历为目标,而是职业需求导向的,实现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对接和同步提升,与其说是职教升学,更不如说是职业资格提升。可见,职校生升学通道刚刚稍稍打开,就认为职教有追求学历之嫌、将学历与职业教育对立起来的逻辑并不成立,反而有职教就是低学历教育、职校生升学不务正业、只有高中生升学才是正道的鄙薄职业教育之嫌。所以,职教不等于低学历,也不是低层次教育的代名词,职教特色并不受制于办学学历层次,而是取决于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模式。职校生升学或中高职衔接的根本目的是顺应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职业需求,按照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办出高质量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等学校,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获得一体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系统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在这方面,职校生升学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十分有利。笔者还认为,即使职校生升学后将来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甚至成为专家、教授、院士也未尝不可,只要他们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就不应该有所阻碍,其职教经历不仅不应该受到歧视,而且应该成为对实践应用能力发展有很好受用的支撑。

二、职教升学和中高职衔接的实际比例还很低

我国正在积极构建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断头教育”的弊端正在逐步改变,职校生升学渠道正在逐渐打通。但是,职校生升学比例仍然很低,并不存在政协委员断言的“把所有的职校生都培养成硕士、博士”和“职业院校的过度升学倾向”的状况,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意并没有要求做到政协委员所说的“把所有的职校生都培养成硕士、博士”,而是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职业人才培养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认为“过于强调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衔接与贯通,过分拔高职业教育学历,可能会导致职业学校成为类似普通学校一样的升学教育”不免过于武断,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刚刚开始有所发展,职校生升学或中高职衔接刚刚有所起色,未经深入调查研究,就给予以偏概全、不符实际的判断,也不免有哗众取宠之嫌,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决策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强省,2014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34.54万人,报名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的职校生人数为29489人,也就是说,有意愿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只占到毕业生数的8.5%,其中,本专科高校实际录取26751人,其中本科高校6097人,升学比例为7.7%,加上高职院校注册入学中职毕业生12960人,职校生升入本专科高等学校的比例为 11.5%,升入本科高校的比例不足1.8%。另外,2014年,江苏省继续有序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高职衔接试点,其中,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94项 (中职校必须达到的资格条件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和品牌特色专业),招生4550人,占中职招生总人数的比例也不足1.8%,专科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86项,招生4300人,占高职院校招生总人数的4.1%,专科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8项,招生400人,只占高职院校招生总人数的0.4%。另外,试点实行接续高校牵头,衔接院校合作,联合开发专业对接、课程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特别在本科高校,按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加强校企合作,突出技术应用与技能操作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由此可见,职校生实际升学比例还很低,中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也只刚刚破题,所谓“一些‘3+ 2’、‘3+4’项目过度追求中职和大学应用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衔接,追求职业教育学生学历水平的提升,而忽略了职教本身的特色”与事实不符,与硕博研究生衔接实际上尚未开始,所谓过度追求与硕博研究生衔接更是无从淡起。

三、职校生的实际升学需求很有限

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与中职、高职协调发展、逐级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密切相关。尽管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采取各项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是整个教育的体制还很不健全,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类型,其体系远没有普通教育完善。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教育体制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纵向两轨并行,横向互相沟通,形成立交。“两轨并行”实现不同类型的人才通过不同类型的教育来培养,“互相沟通”则实现教育体制的灵活开放,两者结合则是实现教育公平完整体现。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人才按类型分轨发展,但允许个体根据需求和能力跨轨发展,职校生读硕博,未来成为专家、教授、院士也是可以的,不过,在制度建设层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轨应成为两类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主流。因此,构建与普通教育体系并行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必然的教育制度设计。我国实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轨制教育体制,即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按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大体相当的比例,分两个途径继续学业,但是,职业教育一轨与普通教育一轨极不相称。普通教育有完善的高中——本科——硕士——博士逐级递进的升学体制,而职业教育升学体制很不健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或应用型本科的建设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硕博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开展还未有真正进展。

不过,职业教育在升学体系上与普通教育有很大不同,这是由两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的。普通高中主要以升学为目的,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各领域需要的学术型、研究型、工程型、宏观管理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比较宽泛[2]。职业教育则定位于培养生产、服务一线和基层现场管理岗位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才具有明确的职业需求和岗位针对性,工作任务具体明确,以胜任就业需要为目的。因此,在中高职贯通的体制下,职业教育并不是以升学为目的,不管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其主流是就业,继续升学以获得更高学历和职业资格的仍然是个位数的比例。另外,更主要的是,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差异性很大,学校型的正规学习模式对相当多的学生来说并非是适合自己的理想上升途径,选择上职业学校以实现就业目的成为其现实需要,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更多的通过其它的学习途径实现,例如在岗学习、在职进修、在线学习等。因此,职校生都去升学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判断也是不存在的。从江苏省情况来看,选择单招升学途径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只占8.5%,91.5%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直接就业,这些学生并没有去挤单招升学通道,也是充分考虑到了升学途径的学习发展模式并非适合自己实际。因此,所谓“过于强调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衔接与贯通,过分拔高职业教育学历,可能会导致职业学校成为类似普通学校一样的升学教育”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说有更多的学生走单招升学和中高职衔接途径发展的话,最有可能的就是原来准备选择上普通高中的学生被吸引到职业教育来,成为职校生,未来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反而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优化,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和素质提升,以及未来高等教育人才类型调整,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例如,江苏省常州市2014年中职与应用本科3+4衔接试点项目的专业数为11个,招生人数为465人,录取分数线已超过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分数线,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中职与应用本科3+4衔接试点项目,这部分学生基本上是上普通高中的。因此,试点项目的实施,引导一部分素质优良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未来成为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取得职业生涯更好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需求,岂非好事。

可见,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行中高职贯通的体制下,就业仍然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流目标,职校生升学比例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升学的类型仍然是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实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化培养,适应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所谓职业院校 “过度升学”“失去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是缺乏事实依据、过于极端的主观判断,应通过全面客观理性分析予以澄清。

四、国际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再放眼国际职业教育,职教升学通道畅通已是非常普遍。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将高等教育分为5、6、7、8四个等级,即短期高等教育、学士或等同、硕士或等同和博士或等同。ISCED5级是高等教育最低层次,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类,ISCED6级、ISCED7级、ISCED8级为本科以上高等教育层次,分为学术教育和专业教育两类。学生完成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3级 (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可直接选择ISCED5、6、7级学习,完成ISCED5级学习,学生可直接就业,或通过学分转换等方式进入ISCED6、7级继续学习,以获得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3]。因此,国际上各级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已非常普遍。

德国是世界公认的职业教育强国,建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蜚声世界,同时,德国在制度设计上实现了职教生通畅的升学通道,并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也互相沟通。德国职教生中约有40%的学生完成职业教育后通过上专科高中(Fachoberschule,应用技术大学的预备学校)或职业高中(Berufsoberschule,综合性大学的预备学校),取得高等学校入学资格,通过申请程序升入应用技术大学 (Fachhochschule)或综合性大学(Ueniversitaet)的相关专业深造,应用技术大学(FH)招收对象为职教毕业生和有专业实践经历者,为其获得更高学历文凭和专业学位(FH),培养经济界和社会所需的技术应用、经济、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德国实体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又一秘诀。21世纪初,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招收职教类学生的比例达70%以上,综合性大学招收职教类学生的比例占18%左右[4]。

另外,德国早在1993年就由联邦教科部在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巴伐利亚、勃兰登堡等州开展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应用技术大学入学资格一体化的模式试验,即将“双元制”职业教育与专科高中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完成三年学习,通过参加全国统一的行会组织的结业考试和州统一的职业学校、专科高中毕业考试,获得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专科高中毕业证书,获得专科高中毕业证书即获得升入应用技术大学的资格[5]。这种模式与我们正在试点的中职与应用本科3+4衔接模式本质上是一致的。另外,在德国,职教生上综合性大学读博士也是很正常的事,许多成为银行、企业老总、高管的博士,都有职业教育的经历,并以接受过“双元制”职业教育为荣,把它作为炫耀实践能力的资本。

美国中学设有普通科和职业科,普职互相沟通,都可以通向高等教育,美国社区学院前两年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可以就业,也可以通过课程学分认定机制转入本科高校后两年学习,这条通道是非常畅通的,其实就是专科高职与本科衔接的2+2学制[6],我国目前试行的专科高职与本科 3+2衔接模式与之相类似,不过我们的比例很低。加拿大的大学则可以接收专科高职学院的学生接受本科教育,大学与高职学院的学分可以互认;部分办学卓越的专科高职学院建立了大学合作部,与大学合作办学,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企业欢迎,这与我们开展的专科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试点做法也是一致的。澳大利亚TAFE学院职业文凭和高级职业文凭的教育与大学本科基础课阶段并行,完成TAFE学院各阶段学习的学生,其学历可折算学分,到大学继续完成本科教育[7]。

综上所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应用型高等学校发展,打通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积极发展硕博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培养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结构合理、有效衔接、满足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发展重点和改革方向。目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职业教育上升通道还不是太通畅,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衔接还刚刚破题,规模尚小,气候还远没有形成,本科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区别还要深入研究,其人才培养定位有待进一步厘清,与硕博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衔接还未有真正进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途。为此,期望国家层面坚定不移地予以推进,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实施进程,真正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

[1]崔景贵,夏东民.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308-310.

[2]夏建国.高等技术教育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37-38.

[3][4][7]王琴.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内涵探析[J].职教论坛,2012(10):46-47.

[5]张健.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方式[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1999(4):1-4.

[6]李艳霞,夏建国.论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J].职教论坛,2012(10):51.

责任编辑 韩云鹏

张健(1960-),男,江苏苏州人,常州市教育局副调研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G710

A

1001-7518(2015)13-0036-05

猜你喜欢

升学职校职教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升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