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

2015-01-31陈姣

职教通讯 2015年16期
关键词:专业化辅导员培训

陈姣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

陈姣

辅导员作为高校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关乎到整个学校生态系统的发展。当前辅导员的专业化成为高校理论界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有利于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辅导员实现自身的价值。从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对辅导员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教育生态学;辅导员;专业化;问题;对策

一、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背景

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学科,它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广泛运用到了其他的学科领域。教育生态学借助了生态学的相关观点研究教育系统的内部规律,特别是系统整体、联系和平衡等原则,探讨系统内部诸要素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以及相互之间适应的关系,通过分析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因素与教育事业发展之间复杂的、动态的关系,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探索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形成原因,努力寻求建立一个能够促进人最优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生态学是生态学的思维与教育学理论相结合的一门新型学科,它为研究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1]教师的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与律师、医生专业化相似,它表明教师这一专业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化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专业性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是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一种有效途径。高校辅导员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建立一支高素质、有能力的队伍对整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在当前高等教育中,辅导员工作面临了全新挑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是辅导员科学服务学生和全面发展自己的选择。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就是要使辅导员依据一定的专业标准,提高自我的从业能力,获取专业地位,使辅导员成为一种的专门的职业。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一个受到学校系统、社会系统等外部因素影响的开放式和具有动态性的系统。所以,高校辅导员在专业化的进程当中,不仅要考虑带子系统内部的学生、辅导员成长、学校的相互关系,还应该重视子系统和大系统之间的关系,从宏观角度上要将辅导员的专业化的培养放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关的大环境中去。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只有充分考虑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内外部环境,才能促进其专业化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非生态化现状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性较低

在教育生态学中,辅导员队伍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专业性、数量、结构都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因子。根据生态学中的阿里氏原则,种群的疏密度会随生物种类的增减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每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合的密度,过密或者过疏都会对种群的发展起到限制作用。[2]所以,高校辅导员的质量影响着整个学习的质量,辅导员如果缺乏专业性、质量不高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但在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辅导员的专业发展。限制专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辅导员的入职缺乏专业的门槛限制。在目前许多高校的辅导员招聘中所限定的专业十分广泛,其中,大部分人没有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教育学知识,同时,也没有担任辅导员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使得辅导员在职业起点上就走上了非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导致了某些学校中的辅导员入职以后都要慢慢的在实践中摸索,虽然经过两年以上的时间能够逐渐的熟悉学生工作,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和能力,但距离专业化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就目前来看,理工科专业的辅导员专业化与其具有的专业知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更需加快专业化的进程。总体来说,符合要求的辅导员所占的比例较小,大多数辅导员没有经历过专门的学习,没有掌握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知识,整体上专业化程度较低。(2)目前的辅导员工作没有专门的培养机构。当前的辅导员培养一般由学校学生处与人事处配合进行培训。在培养内容方面缺乏较为专业的知识,通常是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短期的培训,对于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很难提高辅导员的工作适应能力。所以,队伍较低的专业性不利于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较差

教育生态学中的花盆效应对教师专业化产生较大影响。花盆效应又称局部生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其舒适的环境条件是人为的创造出来的,在一段时间内,环境中的作物可得到较好的生长。但是,当离开了人的精心照料后,就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无法忍受风吹雨打,一旦离开了这种小生境,生物将失去生存能力。[3]在教育生态学中,花盆效应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学校这种教育环境当中,封闭或者半封闭体制导致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较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职业认同感较差会导致辅导员队伍具有较大流动性,其稳定性就会较差。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认同感较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人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跳板,甚至是提拔干部必须经历的阶段,所以,整个辅导员队伍的水平就较难提高,职业认同感较差成为辅导员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认同感较低,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辅导员的入职门槛低,工作时间无限延伸,其专业性不够强,职业地位较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辅导员的职业待遇较低,与其他的任课老师相比,相差较多。辅导员普遍感觉不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所以,在工作上表现为积极性不高,缺乏热情,责任感不强。

(三)辅导员的超耐度失衡

教育生态学认为,一种生物的出现,且存活下来,必须要依赖一种复杂的条件,对其中的任何一项因子的性质或者含量,或者使其量达到生物耐力的界限以外,就会引起另一种生物灭绝。同样,在教育生态系统当中,辅导员老师的专业发展也会受到各种限制因子的影响,老师也具有耐受性问题。当一个或几个因子超过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教育环境的耐受限度时,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系统失衡,产生辅导员对环境的适应性障碍,影响专业的可持续发展。[4]辅导员的专业发展生态是一个开放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教师与环境、教师、学生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达到适应、统一、协调的状态。但是,这种平衡并不是静止,由于系统内部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发不协调,系统内部可以依靠自己的调节恢复到稳定的状态,达到新的平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是由均衡到不均衡再达到新的均衡的动态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很多,有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有学校发展对辅导员的要求,根据学校发展的目标对辅导员实施适度的影响可以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力量。但如果学校忽视了辅导员专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条件,忽视了专业发展的规律和身心的需要,而刻意去追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就会导致辅导员专业发展整体功能的失调和的生态的失衡。有些院校片面地认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就是高学历和所发表科研文章的高级别,这就导致了辅导员学习和研究将或游离到学校的教育实践之外,辅导员学历的提高和发表论文的质量不能成为辅导员专业化的推动力量,也就不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发展。当这些表面化的条件成为辅导员不愿接受的外力,并通过学校的行政手段加以强制执行的时候,其专业化就退化成一种对学历和论文的追求,而追逐学历的根源却无人思考,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行为的分离,是辅导员面临压力时的自我适应,这就导致了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所以,辅导员在专业发展过程当中的失衡是一种常态,而追求平衡需要做出不断的努力,但那些超耐的环境因子需要尽量避免和拒绝。

(四)缺乏较为健全的评价机制

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生物链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与自然界的生态链不同的是,在教育生态系统当中,不仅仅有基于能量流传递摄取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知识流的富集关系。它不仅有横向流动还有纵向流动和纵横交叉流动。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所以,高校应该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创设相应的条件,当今部分高校的辅导员评价制度就没有很好地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出好的条件,无法保持队伍的稳定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是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基础,但由于不健全的评价机制导致了辅导员的专业化较低,流动性较大。现行的评价机制的不科学和相关领导对辅导员的专业化不够重视,极易导致辅导员的地位低,工作压力大等问题,使队伍出现人员流失的现象,队伍中经验丰富的人员较少,不利于专业化的建设。每个高校辅导员的评价体系不同,但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够科学合理,例如,有的高校评价指标缺乏有效的论证,考核指标不具体,评估方法过于简单,这些片面的评价体系都会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不能真正反映出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成绩。加之评价方式的单一和评价参与度等问题,都很难达到公平公正,这就较大地打击了辅导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之辅导员的工作较为繁杂和特殊,这就给高校建立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辅导员日常的很多具体工作较难考量,考核的过程中会掺有较多的人为因素,所以,考核的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评价结果不能完全让人信服。由于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极易导致辅导员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和目标,不利于其专业化的发展。

三、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建议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专业化水平

根据生态学中的阿里氏原则,种群的疏密度会随生物种类的增减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每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合的密度,过密或者过疏都会对种群的发展起到限制作用。所以,要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需要建立相应的资格标准,控制辅导员的专业资格来保障辅导员的质量。辅导员要优化专业知识结构,需要一系列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依据,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会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显著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还要积极的参加培训优化知识结构。伴随着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对辅导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要更加注重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辅导员还应该制定学生工作的研究计划,在科学的研究计划中不断的更新和完善相关的知识结构。高校应该加强建立辅导员的专业化标准体系,应该对辅导员的人员配置,理论指导和专业的培训进行系统化的规范。高校辅导员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还要进行继续学习研究,通过行动反思提高专业水平,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还应该加强研究能力,通过研究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强调辅导员的研究能力并不是要求辅导员成为研究人员,而是指一个专业化的辅导员所要具备的能力,否则,就很难成为专业的人员。只有服务而没有研究反思的辅导员很难形成专业化水平。所以,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促进其专业化的水平。

(二)培养道德情操,增强职业认同感

育人是一项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事业,辅导员老师在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当中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所以辅导员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以德服人。突破教育生态学中的花盆效应,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创设生态平衡。辅导员要以德服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动他人,应该具有较为完善的专业情意。好的辅导员要对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热爱自己的岗位,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学生实施正面的言传身教。辅导员要从内心深处愿意把这项事业长久的做下去,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对学生有饱满的热情和责任心。辅导员要具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科研型和专家型的辅导员。辅导员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是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要宣传先进的思想,爱岗敬业,勤政爱生,成为受大学生欢迎的良师益友。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基石,所以辅导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责任感,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要善于掌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了解他们的思想困惑,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难题。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学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具备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人格,将外在的工作压力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要加快辅导员的专业化的进程,还有增强辅导员的认同感,专业认同感和归宿感对于辅导员的专业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从心底上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以此为荣,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感受到工作的乐趣。相反,如果从心底就厌恶这项工作将很难有热情来较好的完成任务。辅导员在学生发展当中担当者重要的角色,在学校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长,肩负着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寄予的厚望,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稳定都有重要的职责。所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职业认同感是辅导员专业化进程当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健全培训制度,维持生态平衡

在教育生态系统当中,高校可以运用培训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激发自主性,发挥其最大的耐度。[5]辅导员的专业化还要实现职前职后的教育一体化,辅导员刚进入岗位后,要加大培训,提升素质是实现专业化的重要条件。首先,学校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辅导员继续参加深造,攻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辅导员们继续深造攻读更高的学位,在学习中提高理论水平。学校相关部门定期组织进修和培训对于提高辅导员的思想素质、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培训应该具有全面性,也就是说每位辅导员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其培训的内容还需要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学历的需求,培训要伴随整个职业生涯。要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所进行的培训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培训制度,例如,美国高校的管理人员的培训一般分为学分制和证书制,在美国的高校当中如果不具备与岗位相符合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不能申请相关的职位,担任行政领导的人员也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在辅导员专业化的道路中,所实行的培训制度要注重系统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例如进行岗前培训的主要任务是让辅导员了解其工作的基本情况,以便以后能较快的适应工作环境;定期培训可以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还可以进行相关的专题培训,根据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分批进行知识和技能和培训,其中也可以加入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等的培训。形成辅导员职前职后的一体化是高效率的培养辅导员的重要方式,完善培训制度,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耐度,维持生态平衡。

(四)完善评价制度,实现和谐发展

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生物链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它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在教育生态系统这个复杂的生态链当中,要做好辅导员的评价工作才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科学的考核体系可以作为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指向标。[6]从业人员的评价机制是职业发展的保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当前,我国高校大部分实行的是奖惩性的评价模式,这种模式是辅导员共组中奖惩的重要指标,但是,这种评价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只注重评价的结果,很难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甚至会引起抵触情绪。所以,要实现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可以采用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评价是以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的,不是以奖惩为目的;(2)评价是要在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便随时改进;(3)以辅导员的自我反思和改进为动力,细化评价的标准,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发展性的评价模式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易于辅导员接受,促进其专业化的进程。完善评价制度还应该定性和定量的结合。辅导员评价体系的完善关乎高校工作的全局,各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善队伍建设,形成有利于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高校的和谐发展。

[1]江来登.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09(4):181.

[2]李贵平.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途径[J].教育评论,2010(6):65.

[3]叶华光.教师专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25.

[4]张成恩.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反思实践[J].教育探索,2005(9):118.

[5]张华敏.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生态发展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91.

[6]胡洁雯.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发展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1):53.

[责任编辑 金莲顺]

陈姣,女,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

G718

A

1674-7747(2015)16-0074-04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专业化辅导员培训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培训通知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