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与思考
2015-01-31□刘杰
□刘 杰
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与思考
□刘杰
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的发展经过了恢复探索、稳定发展、繁荣、衰退、恢复、战略发展六个阶段。每一阶段职业教育的兴衰都与国家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政策到位职教兴,政策不到位职教衰。要改变这一现状,文章侧重从职业教育自身的内部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在“进口”方面吸引优质生源、完善职业教育的进修渠道,在“出口”方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职业教育的真正繁荣。
职业教育;国家政策;发展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相平行的一种教育形式,得到了国家、社会的认可。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经历了恢复、稳定发展、繁荣、衰退、恢复、战略发展六个阶段探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家政策与职业教育每个发展阶段的关系,从而揭示政策下我国职业教育的虚假繁荣,并且引发的一些思考。
一、概念界定
(一)职业教育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始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被称为“实业教育”。1904年,晚清政府颁布实施了《癸卯学制》,正式把实业教育列入学制系统。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将实业教育更名为职业教育[1]。职业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复杂活动,据统计,目前职教学界对职业教育概念所下的定义有30种之多。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教所周勇老师在《对职业教育概念的回顾与思考》中从职业定向论、过程论、系统论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职业教育概念的不同定义之间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分歧的存在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对职业教育概念中外延的不同理解;二是教育主张的差异[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方展画等比较赞同《辞海》里的说法: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3]。本文所指的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又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四种形式,高等职业学校包含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两种形式。
(二)职业教育阶段划分的标准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的划分,也有很多说法,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和震教授把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划分为恢复阶段 (1978~1984年)、发展阶段(1985~1996年)、滑坡阶段(1997~2001年)和重振阶段(2002~2008年)四个阶段[4]。本文从改革开放开始划分,依据职业教育的在校人数,把职业教育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恢复探索阶段、稳定飞速发展阶段、繁荣阶段、衰退阶段、恢复阶段、战略发展阶段。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与国家政策
(一)恢复探索阶段(1978~1985年)
从改革开放到1985年中央出台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是新中国职业教育恢复、发展、探索的阶段[5]。因为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的严重冲击,职业教育的规模急剧萎缩,在校生数跌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低谷。1969年全国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仅有3.8万人[6]。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人数最少的年份。改革开放后,在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宏观政策之下,这一阶段职业教育得到了一定发展。
(二)稳定飞速发展阶段(1985~1993年)
1985年至1993年为职业教育的调整与改革后的快速发展期,也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制的形成期。职业教育在我国虽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 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随后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恰恰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一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力争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同时指出“力争在五年左右,使大多数地区的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扭转目前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第一次提出了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例问题[7]。随后国家在职业教育的政策上重点调整了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制定了一系列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教育的方针、政策。1986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纪委、教委、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同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建立起中国特色的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又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中等职业教育人数逐年增加。
(三)繁荣阶段(1993~1999年)
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决定当年9月1日起施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依法办学、依法管理的新阶段。为推动《职业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召开了第三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对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做出部署,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1997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20万人,1998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规模达1430万人,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这一阶段实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
(四)衰退阶段(1999~2001年)
1999~2001年,出现了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连续下降的现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533万人数减少到400万人。1999年比1998年少招46.25万人,2000年比1999年又减少61.4万人[8]。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经济结构调整和高等院校扩大招生,“普高热”以及社会上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下降,职业教育自身的问题等。
(五)恢复阶段(2002~2004年)
为扭转中职招生减少的局面,教育部和各地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教育部以电传形式或文件形式向各地发出通知,要求放开计划,取消年龄、往届、历届限制,重点学校可以不受地区限制,自主确立招生。2002年至2004年,我国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进入了恢复性增长期。2002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个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职业教育连续几年下滑的情况下,国务院及时召开这次会议,做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三农”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出在高中阶段教育中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比例要大体相当。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等七部委又联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具体化了,有很强的操作性。这两次重要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从2002年开始我国的职业教育走出低谷,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03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517万人,比去年增长10.2%,保持了逐步回升的良好势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从1998年的117万增加到2003年的480万。到2004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到566万人,在校人数达到1409万人[9]。
(六)战略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2005年11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并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10]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其战略重点表现为:关注民生,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关注就业,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关注“三农”,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在新世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连续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党的十七大报告这两份新世纪中国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中,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政策支持。而且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1]
三、新的政策环境下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考
一般而言,教育发展有三种路径模式,即政府主导、行业主导和市场主导。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主要属于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国家也主要是通过政策的制定对整个职业教育事业进行调控指导[12]。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国家的政策来看,国家对职业教育政策支持力度的大小直接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相对应,政策强则职业教育兴,政策弱则职业教育衰。可见,职业教育的发展过多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它的兴衰建立在国家的政策之上,没有实现自己的真正发展与繁荣,只是基于国家政策之上的“虚假繁荣”。国家政策的支持固然对职业教育很重要,但它只能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外在必要条件,而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职业教育的真正繁荣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同时利用好外在条件,做到内因与外因的相结合,而内因起决定性作用。职业教育只有依靠了自身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潜质,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吸引好的生源,创造好的教育成果,进而实现数量和质量的突破与二者的结合,实现职业教育的真正繁荣。
在职业教育与国家政策关系上,我们已经讨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兴衰建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之上,某一阶段职业教育的繁荣是一种虚假的现象。那么要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真正繁荣,需要内外因相结合。从外部条件看:转变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不重视、轻视的传统观念;加大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等。但本文侧重从职业教育自身的内部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如何实现职业教育的真正繁荣。
(一)吸引优质生源,严把“进口”关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真正繁荣,首先第一步要严把“进口”关,保障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在我国,初高中毕业生继续上学一般有两条道路——普通教育学校或者职业教育学校。在人们传统观念里,职业教育是“不入流”的学校,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那些被排除在普通教育之外的学生,分数低,素质差。人们不看好职业教育,同时也看不好职业学校里面的学生。甚至在某一时期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职业学校上学,学生竟然可以不用参加考试直接入学,这样的质量必然不好。不难看出,优质的生源是职业教育真正繁荣的第一步。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式进行分析。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带有歧视倾向,家长不愿让子女进职业学校学习,学生能上普高也不会选择职业教育学校,导致职业学校的第一步招收生源这方面效果不理想。学校招收的学生分数低、态度不端正,质量较差。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学习,直接影响“出口”——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质量问题。职业教育学校出来的学生质量不好,找不到好的工作,素质不高,更进一步加剧了人们不看好职业教育,得不到社会的认同,没有社会声望,就更吸引不了优质生源。职业教育就重复着这样的恶性循环,就谈不上自己的真正发展了。
那么职业教育学校如何吸引优质生源呢?上面提到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它们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每一环节的改善都能提高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在这里想着重说一个方面,即如何得到社会的认同,提高自己的声望,从而通过职业教育自身的内在力量、优势吸引优质生源。职业教育要获得高的社会声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职业教育学校的目标要满足两个方面,即学生的生计需求(毕业之后能找到好工作)和学生自身发展的满足(人生观、价值观的提高和继续深造的渠道)。
(二)建立和完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13]
1.要切实做好职业教育内部的衔接和沟通。要拓宽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出路,逐步形成职业教育从初等、中等到高等直至研究生教育的系列。此外,还包括学制衔接、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衔接等方面,这样才能保证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机会的平等,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就研究生阶段来说,目前这样的上升通道还不是很充分,学习职业教育的研究生大多还是从普通教育直接升上来的,有理论基础,但实践部分很差。同时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很难,要通过很严的关卡,多数被排除在研究生教育大门的外面,得不到机会,实现不了自身的发展。因此,要加强两个方面的衔接与沟通。一方面是中职与高职的衔接与沟通。发挥高职发展对中职的拉动作用,建立和完善人才成长的 “立交桥”,在制定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政策时,要采取通过独立设立的招生考试、主要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措施,进一步拓宽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沟通的渠道,高职应优先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逐步增加高职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数量,逐步提高高职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比例。另一方面是高职与研究生阶段的衔接和沟通。应适当扩大各校研究生教育招收高职毕业生的比例和规模,满足学生更高层次发展的需求。
2.要做好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上,要加强两个方面的沟通,一是职前与职后,即职教与成教的沟通;二是职教与普教的沟通,为初等、中等职校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普通教育加入职业教育某部分的内容,职业教育加入普通教育的基础性内容,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三)提高教育质量,严把“出口”关
要打破职业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实现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和真正繁荣,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赢得社会声望,在吸引优质生源、完善职业教育的进修渠道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严把“出口”关。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职教师资的培养,一定要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政府要支持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地方政府要比照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14]。
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国家的支持是必要的,作为一个外在条件不可少,但职业教育一定要依靠自身的完善获得繁荣,赢得社会认可,而不能完全被外在控制。
[1]米靖.现代职业教育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周勇.对职业教育概念的回顾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3(9):13-17.
[3]方展画,刘辉,傅雪凌.知识与技能——中国职业教育60年[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12]和震.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三十年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2009(3):32-37.
[5]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6]何小刚.职业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7]黄尧.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9]梁绿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资料选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10]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2005-10-28.
[11][13][1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05-02.
责任编辑秦红梅
刘杰(1977-),辽宁铁岭人,《教育与职业》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编辑,研究方向为教育学术期刊审稿与编辑。
G710
A
1001-7518(2015)08-00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