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校本探索与实践——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1-31
校园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华勒和美国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林清江先生提出。校园文化建设包含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通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塑造,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历史发展、文化内涵、学校精神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发挥着育人、导向、凝聚和整合的强大功能。校园文化虽然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中,但是文化本质不是既成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流变的,这种流变,能够带动内部成分的互动和变迁[1]。当前世界处于全方位的沟通与互相影响的 “国际化”当中,高职院校应塑造具有高职特色、国际化视野的校园文化,才能应对国际化浪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从国际化视野探索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性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诉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高职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高等教育类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也非常迅猛,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渐从外延式发展转变到内涵式发展,从注重扩大学校规模到重视学校内涵建设,引进国际先进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办学经验,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推动高职院校文化健康、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就业国际化的趋势下,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载体的重要模式,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教化的作用,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营造国际性、开放性、和谐性的高职校园文化,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国际化人才的必要条件。
(二)高职校园文化特性的需要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2]高职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在校园这个特定环境内,以师生员工为主体,以各种文化活动为主要运作方式,营造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校园文化虽然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范围以及时间范围内逐渐形成,但不是固步自封,在发展过程中对外界文化会有选择性地吸收或者排斥,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换与融合,高职校园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圈”。随着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不同国家的文化呈现高密度的交流,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园内也接受着大量国际文化信息的影响。高职校园文化作为校园内的主流文化,要使学生受到先进文化的影响,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克服本土文化的保守观念,拓展国际化视野,与国际文化接轨,吸收先进文化,摒弃糟粕文化,从而建构一个国际化的、先进的、有序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成为加快高职院校发展的助推器,成为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的深层动力。
(三)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要反映高职教育的本质与规律,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功能的实现,适应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发展程度。我国高职教育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至今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如何把握这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抢占发展先机,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基于国际化的视野,注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新内涵,形成国际化的高职院校文化特色,构建国际化的校园文化是推动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国际化的校园文化给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带来了新的思考平台,给高职学生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利用国际资源将高职学生引入一个国际平台,使高职学生具备国际竞争力。国际化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高职教师要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全球最新动态,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国际化给高职院校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视角,即如何利用国际资源为学校的长期发展服务。营造国际化的高职校园氛围,构建高职院校国际化校园文化成为加快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进程的有力保障。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随着高职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我国高职院校不断引入世界职业教育强国的知识、技术、理念和思维方式,这必然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促使高职院校建设更加开放。高职院校在发挥自身校园文化优势的同时,可以引入其他国家同类院校校园文化的优质资源,并且与其他国家的高职院校合作交流。在国外思想以及技术的冲击之下,我国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的主流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思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吸收其他国家同类院校校园文化的优势理念、优质资源的同时,形成自我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打造属于我国自身的高职教育文化品牌。
(二)国际性校园文化构建和高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平衡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动机淡薄、自我要求偏低、自信心不足、自控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成为高职院校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难题[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博客、QQ、手机等网络平台为高职校园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平台,校园文化的发展形式不断多样化,校园文化的内容日益丰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校园文化内容难以剔取抉择,校园主流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减弱。高职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接受自己想要的文化,却无法正确鉴别文化的正确性,在国际化带来的复杂校园文化环境中,部分高职学生在文化选择上陷入迷茫状态,甚至容易陷入价值观迷失、道德认同错误的泥潭。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国际接轨过程中职业行为能力的体现不足
高职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4]。高职校园文化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入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思维方式,同时也要借鉴国际化的职业道德理念、职业素质要求、职业态度等等,将高职校园文化放到国际化视野当中,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语言引入、外籍教师的加盟,要注重国际化职业思维的拓展,将高职学生培养成能够应对国际化竞争浪潮的国际性高素质人才。
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一)外籍专家是高职院校国际化校园文化的起点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语言类专业目前涵盖英语、西班牙语、德语、日语、韩语五个语种,这本身就成为多元校园文化的起点。来自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韩国、日本等国的外籍专家带着自己的期许和责任在校园中载桃种李。他们的加盟,不仅带来了异国的文化,更带来了国际领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加快了学院国际化发展步伐。他们的加盟,成为师资国际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中方老师带来了强烈的理念冲击,更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学院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籍专家已不再是语言教学的专宠,更成为专业教学的需求。学院与意大利LABA艺术学院的课程合作,引进香港职业训练局的电机工程证书,和欧洲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磨合,都让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体验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跨境教育真正成为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平台。学院重视吸收中国教育的精髓,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兼顾跨文化交流的细节关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等,力求在多元文化氛围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来华学生是高职院校国际化校园文化的基础
胡锦涛同志指出:“留学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正式获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仅两年,就充分体会到了来华留学生在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科特迪瓦、贝宁、菲律宾、喀麦隆等国的留学生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国学生共同学习、交流,将外国语引入校园文化当中,将汉语传播到世界各地,各国留学生纷纷感言“汉语学习是具有挑战性的,但品味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别具韵味。”在体会汉语韵味的同时,留学生专注于学习专业知识,融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学习生活,在校园文化的交流中掌握必备的专业素养。韩国籍留学生顺利通过浙江大学的语言和专业入学测试,被浙江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正式录取,在与其他留学生分享体会时,他感慨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度过的是一段愉快而充实的学习时光,不仅在语言学习中获益良多,同时有很多机会参加学校的各类文化活动,结交许多中国朋友,这给他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建设和谐的多元校园文化,留学生的加入是一股新生的源泉,同时需要中国学生的积极努力,从而促进中外学生共同营造中西合璧、文化多元的国际化校园氛围。留学生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中与中国学生结成一对一学习语伴,这为留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帮助,不仅帮助留学生顺利度过来华适应期,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同时中国学生也在此过程中提高外语语言能力、锻炼跨文化沟通技巧、感受多元文化的氛围、培养换位思考的习惯。校园各类文化活动的体验,为留学生提供广阔的人际交往平台,加深中外学生之间的友谊。而将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置于同一个舞台下,更促进了中外学生的协作与交流,将国外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学生的桥梁引入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中。
(三)师生访学是高职院校国际化校园文化的补充
随着外籍专家和留学生们“引进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走出去”工程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展。学院始终秉承着这样的理念:要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学生,首先必须有一流的人才作为支撑。不同专业的教师在赴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大学和教育机构学习进修过程中,“带着课题出去,带着成果回来”,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创新理念,开拓国际化学术视野;并努力引导学生接触前沿职教领域,营造开放、活跃的育人环境。目前,学生自主学习、文理融合的“工作坊”,帮助学生开展技能训练、项目设计、产品开发等一系列创新实践和能力提升项目,将境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引入和“本土化”运用,必将大大增强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搭建扎实的国际平台。
国际交流渠道的拓展为学生们创造了在校园活动文化中坚持“国际视野”的绝好机会。不同学生对国际交流项目有不同的需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赴美带薪实习、赴德文化游学、赴台交流、甬港青年交流、国际旅游案例参赛、日韩进修深造等国际交流项目,在这样一次次的交流实践中,学生们逐渐学会从国际化的视野看待问题,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平台,体会各国学校、职业的不同点,提高职业素质、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在职业思维、工作方式甚至生活态度上得到更大的改观,开拓国际视野,感受多元文化带来的冲击与体验,掌握国际交流的能力。
(四)援外培训是高职院校国际化校园文化的提升
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向外输出人才,学习境外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方式,同时将本学院职业教育的经验传播到世界各地,将学院打造为国内外高职教师交流的平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受中国商务部委托,于2007年11月承办首期“发展中国家港口管理研修班”,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引起国际反响。之后,学院又从2009年11月开始承办“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管理研修班”。截至目前,学院已成功承办21期发展中国家援外研修班,涵盖“港口管理”和“职业教育管理”两大主题,为全球95个发展中国家的五百余名学员进行相关培训。2012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的落户揭开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中国政府援外培训项目新的篇章,“以培训带动交流,以交流促进合作,以合作带动发展”,促进国际同行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从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并与中国制造“走出去”战略相辅相成,为中国驻外企业培训本土技能人才,为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搭建桥梁,努力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舞台。
“援外”是两个简单的字眼,却是一份让人为之执着的神圣任务,承载着中国的国际援助与友谊。同时,援外又成为体验职教育人理念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大舞台,不断推动着学院的多元校园文化。95个发展中国家,遍及亚非拉五大洲,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校友,给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跨文化交流使者工作坊 (International Project Promotion,简称IPP工作坊)”应运而生,不同专业的中国学生参与到援外培训项目的日常翻译、生活辅助、课堂服务、资料设计、摄影摄像、中国元素体验等各个环节,在跨文化交流场景中,不仅提升专业技能和英语口语能力,更在综合事务沟通处理中了解浓厚的异域文化,成为出色的中外友好使者,传播文化和友谊。目前约有2000余名学生在援外这一大熔炉中锻炼、提高并成长,与各国学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让各国学员们亲切地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称作他们海外的第二个“家”。
(五)企业文化是高职国际化校园文化的必备
高职校园文化的塑造是为了培养能够应对就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校园精神的塑造更多地融入了职业特性、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养的要素。高职教育文化内涵是教育文化和职业文化的充分融合,培养能够应对国际化竞争环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始终贯穿于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高职院校要应对当前国际化的就业形势,应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衔接,引入国际性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之间架起过渡与沟通的桥梁,使企业文化中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为职业人的内容渗入到校园文化当中,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提升和创新。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由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及北仑港区组成的宁波北仑新区,区内有上千家合(外)资企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带来了敏孚集团、海伦乐器、海天塑机、LG化工等知名企业与学院的紧密型校企合作。依托“三位合一、三方联动”职教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挖掘各类资源,借鉴知名企业国际化运作经验,找准国际化校企合作对象,把产学合作与国际化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基于国际化的视角,将多元化的文化引入到高职校园文化的发展当中,不同文化的碰撞必然会引起高职校园文化的变动,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必然会推动校园文化的国际化,高职校园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所带来的世界先进职业教育思想与理念,必然会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在环境变动中把握发展规律,在国际化的挑战中寻求文化发展的未来。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高职校园文化,建立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高职校园文化,从而培养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独特的民族文化认知、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职学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任务,需要高职院校领导者科学地规划、建设,高职院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消除国际化发展潮流带来的不和谐因素,推动高职文化逐步与国际文化接轨,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创造一个兼容、多样、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
[1]冯亚乐.平等、自由与中西文明[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43.
[2]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11):4-5.
[3]蒋祥龙.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4):30-33.
[4]乔朋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