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高校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机制探析
2015-01-31蒋国勇
文化视角下高校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机制探析
蒋国勇
(浙江师范大学 档案馆,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高校档案文献是承载与展示高校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对它的传承与保护有助于展现高校的历史文化底蕴。高校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是基于高校档案价值的自然选择,同时也是高校档案机构自身价值实现的有效方式。高校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要以文化遗产为视角,从馆藏资源鉴定、法治建设、技术维护和信息开发等方面来着手实现。
关键词:高校档案;文献遗产;文化传承;保护机制
收稿日期:2014-12-28
作者简介:蒋国勇(1962-),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研究员。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中图分类号:G273.3文献标识码:A
一、文化视角的选择
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辞海》解释: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则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无论是从广义文化还是狭义文化的角度出发,高校作为最典型意义的文化机构,其文化特性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高校作为文化机构的特征,不仅表现在传授先进的技术、知识,营造积极奋进的校园氛围;同时,更表现在高校发展过程中一代代学人传承和保留的自身特有文化特征,这也是很多历史名校之所以广受赞誉并经久不衰的文化软实力。
档案是一个国家的共同记忆,是集体经验的体现,一个没有档案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没有记忆的国家,一个没有智慧、没有身份的国家,一个记忆缺失的国家。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依靠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正如前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瓦洛先生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所言:“没有历史的延续,未来趋势就缺乏合理性;不了解前人的思想轨迹,我们就注定会重复其错误,也无法从其成功中吸取有益经验。”[1]
高校档案和高校文化之间关系紧密。在高校文化发展史上,高校档案代表着一种高校文化,记录着高校文化,表现着高校文化,形成着高校文化,高校档案工作延续着高校文化。[2]高校档案是高校发展的原始记录,它记载和反映了高校发展的点滴,是高校文化和校园记忆的重要物质载体,在某种程度而言,它自身即是一种文化载体,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借助高校档案产生了更多的文化产品,成为高校文化生发的重要元资源。例如,借助高校照片档案,可以编辑出版各种图文性质的校史宣传手册,形象地展现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发展沧桑,体现高校特有的文化特色。
《高等教育法》认为:高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并实现迅速发展,特别是在1999年实行扩招以后,高校更是迎来了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7月,不包括民办独立学院,我国“高校”的数量已经达到{2 542}所。[3]高校在基础设施、硬件设备和招生规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是在繁荣背后,对于高校文化建设不足、文化传承缺失的担忧也令人深思,很多高校文化缺失方面的负面新闻开始频繁见诸报端。如何展现高校的文化积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高校建设面临的现实难题。
在现有的庞大高校群体中,虽有部分高校新近成立,发展历史还比较短,但是其中绝大多数高校都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已留存相当数量的档案文献。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档案处的调查显示,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共有馆藏档案4 841 129卷,其中,建国前档案为66 761卷。[4]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宝贵的档案文献资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更无法发挥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在前述调查中,即使作为高校的优秀代表,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也仍然存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馆(室)设备不全”“设备陈旧老化”“馆舍条件普遍较差”的状况,使我们不得不对整个高校档案文献传承与保护的现状表示忧虑。在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文化建设和高校档案工作都与高校的整体发展存在不协调和不同步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基于高校档案与高校文化之间天然密切的关系,笔者选择从文化的视角来关联高校自身的文化建设与高校档案的传承与保护方面的研究,探讨高校档案文献传承与保护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措施,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档案支持。
二、 高校档案文献传承与保护的必要性
(一)正视高校档案价值的必然选择
从内容上看,档案价值主要包括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两种形式。[5]档案工具价值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档案方式来实现社会控制的目的,它是档案的基础价值也是档案产生的最初原动力。高校档案的工具价值具体表现为高校档案以凭证的方式为高校发展佐证,客观呈现了高校发展的重要历程。例如,高校产生的大量学籍档案就印证了学生个人学习和学校教育培养的过程,是高校教育功能的客观体现。档案信息价值主要表现为档案载体上所记录的信息内容,不管是出于经国济世的需要还是修史编传的文化传播目的,档案的信息价值都有着极高的历史参考作用。人们通过高校档案能清晰地再现高校发展的点滴记忆,从中体悟到高校发展中形成并延续的自身文化底蕴。例如,从历次校训、校徽的形成档案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所高校在办学思想上形成、发展和变迁过程,展现了一个高校自身文化不断积淀丰富的脉络。
从特点上看,档案的价值具有长远性和滞后性特征。档案的长远价值,是指某些档案的利用价值其时效性可以扩展到遥远的未来,具有长远的保存和利用价值。[6]档案价值的这种长远性特征,表现为档案工作从收集整理到最后为利用者服务,都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过程。因此,档案工作效益就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特点,不能像企业那样为社会带来直观明晰的经济效益。基于档案价值的长远性和滞后性特征,对高校档案文献的认识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现实效用,而应该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传承与保护那些可能在将来发挥价值的档案文献。
高校档案的价值体系是一个沿承过去、服务现在、造福未来的三维一体的立体结构。高校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是对高校档案机构今时工作成果的历史性延续,也是高校档案机构自身价值在时空维度上的拓展。所以,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要实现高校档案自身的历史性意义就必须加强对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否则它的负面影响同样是历史的、延续的。无论是高校档案的工具价值还是信息价值,都体现出高校档案在丰富高校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加之高校档案价值的发挥具有长远性和滞后性特征,对高校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就兼具现实与历史两个维度的意义,是正视高校档案价值的必然选择。
(二)维系与传承高校文化的重要途径
档案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档案的产生是人类为了克服自身记忆局限做出的必然选择,通过记录和文档来实现控制,是社会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可见,档案文献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创造的产物,本身是人类的文化成果,围绕着档案文献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物化成果都属于文化范畴。实际上,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之后,档案文化已经形成了以档案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文化体系。[7]
高校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是维系与传承高校文化的重要内容。高校档案文献本身也是高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是一个大的文化体系,是高校管理文化、师生文化、校园文化等诸多亚文化体系的综合建构体。高校档案文献因其真实性、原始性等特质而成为高校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高校档案文献本身就是一个高校文化的有机构成体。“如果说,文化是一条运动着的长河,那么档案是与这条长河同步运动的记忆长卷,没有档案,也就没有文化的进步”。[8]因而一个高校的文化传承是其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作为其内容之一的档案文献的保护与传承则是其应然之举。如果一个高校的文化缺失了档案文献的传承,那么这个高校至少是一个没有记忆的高校,一个没有身份的高校,一个患有记忆缺失症的高校。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是对一个高校文化体系的基础性建构,是一个高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做好高校自身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是维系与传承高校历史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三)高校档案机构自身发展的有效方式
由于学校办学历史、发展规模、组织体系的不同,各个高校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也大相径庭。总体而言,根据机构独立性和规模大小来划分,现有的高校档案管理机构主要分为以学校某机构内部科室性质存在的学校档案室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高校档案室或档案馆。无论是何种性质的高校档案机构,整体而言它都是“内部性与独立性共存的矛盾统一体”。[9]高校档案机构的内部性特征,首先表现为高校档案机构无论独立性如何,它都首先作为高校的一个内部机构而存在,它的人、财、物等资源都是依靠学校来提供。因此,高校档案机构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校发展提供档案服务,为高校发展留存有价值的档案材料。做好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是高校档案机构自身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档案机构存在与发展的根本。
高校档案机构的独立性特征,一方面是针对档案机构在高校内部的相对独立地位而言,在人、财、物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力,不是依附于某一个部门以科室的形式存在。从高校档案工作的历史来看,高校档案机构大都经历了一个由内部科室到综合档案室再到独立档案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档案机构自身传承与保护档案文献软硬件条件的成熟是其具备独立性的前提条件。高校档案机构想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也需要完善相应的基础工作。例如,现实中已经有很多高校档案馆实现了档案馆、校史馆和博物馆等多种馆群功能的综合。在实际考察中发现,这些综合性的档案馆都是在档案文献传承与保护工作完善的前提下,不断将其运用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校史、博物等类似工作的拓展方面,才得以实现综合馆群理念。另一方面,高校档案机构的独立性还表现在超出高校内部服务的局限,逐步走向为社会提供档案服务,扩大自身影响的发展过程。与建设高校综合档案馆群的模式类似,高校档案机构横向服务功能的拓展,服务对象的增加,同样需要以档案文献传承与保护方面的工作为基础。
三、高校档案文献文化
传承与保护的多维路径
(一)馆藏鉴定:高校档案文献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基础环节
高校档案文献文化传承与保护,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档案文献传承与保护的范围问题,这是此项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其它后续相关工作的起点。因此,对于高校档案文献需要进行必要的鉴定,以此来判定高校档案文献的基本价值。在具体的鉴定思路上,首先,要注重高校馆藏档案文化系统内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结性”。这里的纵向联结是指在档案鉴定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那些确保历史前后发展进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材料,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思路来实施对档案的甄选和辨别,只有保证了档案文献在细节上的前后连续性,才能实现档案文化发展川流不息的动态过程。其次,高校馆藏档案的鉴定还要注重与其他文化事业的“横向联系”,要从整个国家文化事业传承与保护的视角来鉴定和考察高校档案文献的自身价值。只有这样,高校档案文献的鉴定才能突破因为仅从档案视角或高校范围考察而产生的局限。
全宗卷、馆内特藏档案目录等是高校馆藏档案鉴定结果的一种外在呈现形式。在馆藏档案鉴定工作结束后,需要展现与外化具体的鉴定成果。全宗卷是关于档案的档案,是馆藏档案情况的有关说明。在馆藏档案鉴定后应该对于馆藏档案的情况有比较细致的了解,而全宗卷是传承与保护档案文献的基础性材料。在形成全宗卷的基础上,基于传承与保护的目的和馆藏档案文献分级管理的思想,还要相应地建立一些馆藏特藏档案目录,以使传承与保护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效率。国家和地方层面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重要档案文献名录,高校可以借鉴其评判标准和运作程序,积极建立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档案文献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名录。
(二)文化遗产:高校档案文献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视角
档案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档案的传承与保护是整个民族文化延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需要站在国家文化遗产的角度来思考高校档案文献传承与保护问题。档案文献遗产是指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或社会价值的各种记录。[10]从文献遗产的视角来考察高校档案文献,除了关注它对高校发展的记录属性外,更强调具体档案文献的自身价值属性。
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思考,可以让更多的人提高对档案文献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以加强档案部门与其他文化部门的协调互助。整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个大的综合性体系,而档案文献因为其原始性、凭证性等特点而成为其中基础性的组成部分。
从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高校档案部门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收集工作。一方面,对于现行的档案收集,要从高校自身或整个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并从文献遗产的角度提高人们对于收集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散失的重要档案文献,要建立专项征集基金,将珍贵的高校档案文化遗产收购和征集进馆。同时,对一些没有被记载下来的高校档案文化遗产,采用录音、录像、口述等采集方式为其建档,丰富高校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形式和途径。
(三)法治建构:高校档案文献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有力支撑
档案作为合目的控制的凭证信息,从其诞生之日起,档案的“工具价值”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对档案文献遗产的立法保护就是重视工具价值的一种生动体现。作为档案工作的根本大法,《档案法》对档案文献的保护极为重视,对档案文献的收集、整理、保管及利用等环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档案法的保护理念也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对于“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坏、丢失或者擅自销毁档案”,“擅自出卖、赠送、交换档案”,“不按规定归档,拒绝归档或者将档案据为己有”等各种破坏档案保护与传承的行为作了处罚性规定。同时,专门的档案文献保护方面的法规建设一直方兴未艾,也取得了比较瞩目成绩。
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虽然广受重视,在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应该看到现实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改善。首先,关于档案文献保护的内容,大都零星分布在以《档案法》为代表的综合性法规之中,缺少高层次的专门性档案保护法规,也缺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行业规范或技术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专门涉及和针对高校档案文献传承与保护的法规制度就更少了,相应的法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其次,除了文献传承与保护的制度体系不完善,已有法规制度在保护内容上也不够全面。已有的相关法规制度侧重于珍贵档案文献的收集保管、档案重要性思想宣传、档案文献修复等方面的内容,缺少可供操作性的档案文献保护的鉴定机制、评价标准、组织机构、操作流程、违法处置等内容,使这些法规重于“意”而少于“形”。特别是相关的处罚规定,如果缺少相应的处罚主体、处罚程序、执行保障方面的规定,法规制度就成为一种形式而缺少威慑力和执行效果。
完善高校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法治”,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努力。首先,需要从国家层面构建一个基于档案文献传承与保护的专门法规。只有这种法规的出台才能从宏观层面更好地指导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当然,这种法规还可以是更高层次的基于整个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体系,而高校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应该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有关高校档案文献传承与保护问题的法规制度需要相应地及时出台并增加可操作性强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以档案法为基础,以国家档案文献传承与保护法规为核心,同时辅以有关高校的具体实施办法的法制网络体系。法规制度操作性的增强,才能让高校档案文献保护从制度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践举措,做到有理有据、有的放矢。再次,需要强化高校档案文献的保护意识。要以“珍藏社会记忆、保护人类档案文化遗产、传播与弘扬人类社会文化”为目标、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为指导,[11]肩负对公众进行意识强化的使命,来提高整个社会对档案文献遗产的关注程度。
(四)技术维护:高校档案文献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必要手段
档案之所以在真实性方面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主要是基于对档案凭证价值的认同。档案的凭证价值“通常是指档案文件在行政、法律、经济、科学以及处理其他事务中能起凭证作用的价值”。[12]档案凭证价值的维系在很大程度上要基于档案文献实体的客观存在,可以说档案文献实体的消亡往往意味着其凭证性价值的大大减低甚至消失。因而在传承与保护档案文献的工作中,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维护档案文献实体的安全是其重要内容。
在档案文献保护过程中除了要注意防火、防霉、防蚀与调节空气温湿度的变化、空气净化等常规性问题外,还应该限制重要档案文献遗产的原件利用,为其长久保存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档案文献的传承与保护也要积极的借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重要档案文献遗产的原件频繁利用与潜在损毁危机之间的矛盾。尽管扫描、复印、翻拍等方式也会对档案实体的长久保存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在对档案文献原件进行数字化后,基本解决了这些重要档案的利用问题,可谓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权宜之计。总之,档案部门要大力开发和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馆藏档案,特别是那些在馆藏鉴定中被认为有重要传承意义的档案实体的保护。
(五)信息开发:高校档案文献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有效举措
对档案实体的关注和保护是高校档案文献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方面,但是基于档案文献内容的信息开发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部分,是对档案文献信息价值的关照。无论是孔子借助档案编《六经》以成中华元典文化,还是清末利用档案文献大修地方志以为史学基础材料,都实现了档案文献在内容上的传播和扩展。高校档案信息开发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从档案文献中展现高校独特的魅力和气质。例如,某校将档案信息开发与校史编撰紧密结合,在校史编写中不仅呈现学校的发展过程,而且利用学校南迁途中留存的照片档案和教师课件,生动反映了学校在困难环境中产生的自强不息、克难奋进的精神,成为激发学生爱校情结的重要素材。
高校档案信息开发不仅可以减少对档案文献实体的破坏,还可以对档案文献信息在内容上进行二次开发以便于人们的利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传承活动。技术上对档案文献实体的维护与档案文献内容上的开发传承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实体的维护为信息内容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条件,信息内容的开发也为档案文献实体的更好保存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辨证的对待二者,以达到实体与信息传承保护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瓦洛.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闭幕式上的致词[C]//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25.
[2]冯子直.论档案文化[J].档案学研究,2005,(3):3-7.
[3]教育部.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2014-11-0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4/201408/173611.html.
[4]蔺海波.关于高校档案工作的调查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8-06-18(12).
[5]覃兆刿.双元价值观: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8.
[6]张斌.档案价值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41.
[7]任汉中.中国档案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5.
[8]任汉中.论档案的文化价值[J].档案学研究,2005(2):11-14.
[9]易涛.高校档案馆:性质、功能、管理体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21-124.
[10]周耀林.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7.
[11]薛匡勇.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J].档案学通讯,2006(5):1.
[12]王英玮.档案文化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51.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the University
Archives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JIANG Guoyong
(Achives,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arrier, university archives literature carries and displays university culture, therefore its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helps to highlight universitie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eposits. It is a natural selection based on the value of university archiv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ir own values of university archives as instit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heritage,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university archives literature could be achieved from resources appraisal,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aintenance and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university archives; literature heritage; cultural inheritance; protection mechanism
(责任编辑傅新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