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管理质量提升的理念创新

2015-01-31段海玲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理念质量管理

段海玲

(福州大学 管理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企业管理质量提升的理念创新

段海玲

(福州大学 管理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就在微观上,迫使企业提升管理质量,顺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潮流。以三本管理(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心本管理)理念为标准评价企业管理质量优劣,建立提升企业管理质量的理念模型。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必须把三种管理理念相结合:以物本管理为基础,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物质诉求;以人本管理为导向,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精神诉求;以心本管理为前提,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心灵诉求。

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心本管理;企业管理质量;理念创新

一、引 言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中,经济问题仍是主要问题。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发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迫使企业提升管理质量,减少资源浪费,顺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潮流。为此,许多经济管理学家开始反思和探索企业管理质量问题,但是,他们更多的是从影响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Yahagi,1992[1];AzlIashemi,2001[2])着手,且停留在有关企业管理水平的概念性阶段。这些研究包括:第一,技术、组织、文化三者间的概念关系(Champy,1995[3]; Hammer,1995,1996[4-5];Husband et al,1999[6];Angelis et al.,1999[7]),第二,从系统思想的角度出发提出集成的概念研究(李保山,等,1998[8];陈劲,2002[9]),而如何提升企业管理质量的研究相当有限。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本文认为,企业管理是指为了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在企业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恰当地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何国伟,等(2010)[10]把满足各利益相关者需要的程度称为“效用(Utility)”,他认为效用是利益相关者对组织质量的度量。本文认为,企业管理质量是对企业管理好坏的评价,评价企业管理质量前,必须要设定一些标准,也即评价管理质量优劣的准则,因此,企业管理质量评价标准成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很少有学者对企业管理中的“三本管理”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局部考虑,如探讨人本管理、心本管理等单个理念的应用问题。理念创新是改革的根本和精髓,三本管理作为管理理念,有助于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由此本文把“三本管理”(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心本管理)作为评价管理质量优劣的依据,从理念视角深究企业管理质量的提升路径。

二、“三本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物本管理理念

以物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始于二十世纪初以泰勒等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时期。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现代工业的劳动管理日益复杂,劳动力招募以及劳资纠纷日益增多,在这个复杂的、非均衡发展时期,众多学者开始探讨用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解决管理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产生了物本管理理念。

物本管理即制度化管理或硬管理,它把员工视为机器人,以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和约束员工行为来达成管理目标[11]。它强调物的作用以及对人的控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效率[12],即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

尽管对于物本管理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但不能因此而忽视物本管理理念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物本管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挥了重大作用,促使美国这个新兴国家出现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和高利润的新局面,推动了美国工业社会的飞速发展。同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物本管理也处于基础地位,因为人的需求总是从最低层次开始的,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主导需要。现在,尽管我国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且每年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但是人均GDP很低,东、西、中部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大,社会总体的贫富差距大,所以仍然需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然而,物本管理在发挥其积极性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把人视为“经济人”,一味地追求效率,过度强调满足低层次需要的物质激励手段,忽视了人实质上是“社会人”,是管理的中心。二是视人为机器,认为人没有主观能动性,把人等同于物,也即持有“物即是人,人即是物”的观点。

(二)人本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梅奥等为代表的行为学派时期。管理系统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使得经验性管理让位于科学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很难证实科学管理理论中关于金钱是激励员工和提高员工生产力的唯一因素这一说法。同时,尽管“经济人”假设提高了劳动效率,但是工人积极性并不高,于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试图将人的因素融入科学管理中,开始探究影响人积极性(行为能力)的问题,自此进入人本管理理念时期。

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到人的重要性的基础之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13]。徐爽和李新然(2007)[14]也指出,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简而言之就是从人出发,依靠人,为了人的管理。换句话说就是以人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持有“组织即人,人即组织”的观点。我国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先生将人本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辉煌,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

人本管理仍旧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自从人本管理理念问世以来,深受学术界和实践界的青睐。在实践界,人本管理理念贯彻执行最好的国家是日本,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促进了日本这个市场需求少的国家的经济腾飞。正如日本索尼公司前总裁盛田昭夫在《Made in Japan》[15]中谈道:如果存在经济秘诀,那么日本式经营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把人当作事业的基础。但是,人本管理也与物本管理一样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注重人外在的感动,忽视人内心的需求、心灵的自觉,关注如何管理他人,而忽视了自我管理,与“要管理好他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管理理念背道而驰,是本末倒置的现象。此外,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环境污染、道德败坏、价值观扭曲、社会不公、公民幸福指数下降等问题,促使人们不得不反思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企业管理质量的路径,反思西方管理理念在我国的适用性。

(三)心本管理理念

以心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吴甘霖等为代表的中华传统管理理论,该理念结合了西方的人本管理理念和我国传统哲学的心本思想。吴甘霖教授分析了一百多年来由西方主导的现代管理学之后意识到,西方管理理念有一个最大的盲区:只重视管理他人,不重视管理自己,更不重视管理者心灵的自我管理和修炼[16]。自此,心本管理理念悄然形成。

“以心为本”最初是佛家用语,在佛家学说中“修佛以心为本”。修佛尚且以心为本,那么做好其他各项工作更应该贯彻此理念,只有解决好心的问题,才能释放出巨大的行为能量。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懂得这个道理,他引入“以心为本”的管理思想来管理京都陶瓷公司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17]也提出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在我国,《孙子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吴甘霖先生创立了“心力学”,曹世潮先生倡导“心经济”,王极盛先生提出“心商”的概念,这些思想都体现了价值观和心智等的重要性。郑国娟(2008)[18]认为心本管理就是对情感、思想、意志、感觉、知觉等多种心理活动进行发掘、整合与正确导向所产生的综合之力。吴甘霖(2006)指出心本管理的核心价值:假如你要用一个人的“手”,你就必须用他的整个“人”;假如你要用他整个“人”,你就必须影响他的整个“心”。

尽管心本管理是现代管理理念的趋势,但目前对于心本管理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虽然大多数管理思想源于西方,且西方管理理念给西方经济发展创造了许多奇迹,但是对我国企业而言,舶来文化毕竟没有本土文化的适用性强,所以在借鉴和合理利用西方文化时,要注重把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融合,以此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三、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对“三本管理”的介绍可知以,三种管理理念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且后一种理念是对前一种理念的补充、优化和升华,也即人本管理优化了物本管理,心本管理是对人本管理的进一步升华(吴甘霖,2006)。三种理念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奇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念支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三种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借鉴陈永秀(2008)有关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心本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完善了三种理念的关系,具体如表1所示。

四、企业管理质量提升的理念模型

从上文可知,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三种理念之间存在着优化、整合、升华的关系,但其侧重点不同,管理手段存在差异。物本管理以物为本,注重对人的控制,强调的是物质激励,重在物质诉求的满足,是一种西方理念,是企业管理质量提升的基础;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注重心灵的外在感动,重在精神诉求的满足,是一种由外至内的推力,是企业管理质量提升的导向;心本管理以人心为本,强调心灵的内在自觉,重在满足心灵诉求,是一种由内至外的扩张力,是企业管理质量提升的前提。正因为三种理念之间存在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区别的关系,所以在提高企业管理质量时,需要综合运用这三种理念。由此,本文提出企业管理质量提升的理念模型,如图1所示:

(一)从“物本管理”理念的角度提升企业管理质量

物本管理注重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说提高效率是物本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依据物本管理理念,“制度、培训、监督、激励”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制度和文化是进行企业管理的两种约束方式,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制度在规范员工行为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企业应运用科学化的方法对工人进行培训,使工人熟练地操作机器,适应专业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同时使工人了解并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制度发挥实用价值。监督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机会主义将会盛行,将会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于低层次需要的人而言,物质激励是最好的激励手段,当然,对于高层次需要的人而言,物质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因为人的物质欲望是无穷尽的。

这种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不仅在物资贫乏、买方市场的背景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在不增加工人劳动量的情况下,突破了前人仅仅依靠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的手段来提高工作绩效的方式。这种管理理念在当代国人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社会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我国的人均GDP较低,贫富差距、地区差异大,员工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在组织的发展初期,小规模、技术含量低、员工总体素质不高的企业员工,以及生产一线特别是流水线工人,就需要物本管理,需要以物质手段来激励,毕竟这些员工更多地处在生存需要的层次,而对于低层次需要的人而言,物质激励手段和外部激励手段的效果是最好的。

物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质量的基础。在当代管理实践中,物本管理在产量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所以要处理好这个矛盾,就必须要以物质刺激手段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物质诉求,提高企业管理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使用物质刺激手段的目的不再是刺激物质生产本身,而是通过物质激励来提高生产物质的效率,以便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多样化的需求[19]。所以,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要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就必须贯彻执行“物本管理”理念,同时,在落实此理念时,要注意生产时间、生产自由、生产社会利益,而不是生产物质、生产纪律、生产个人财富。

(二)从“人本管理”理念的角度提升企业管理质量

人本管理与物本管理最本质的区别是把人视为“社会人”,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其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的潜能,实现的手段包括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动力机制、压力机制、约束机制、保证机制、选择机制和环境影响机制等,从而激发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可以说人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狭隘的企业管理就是对人、财、物等各项资源的管理,旨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解决资源短缺和人类无穷需求之间的矛盾。企业的价值创造在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如果没有人,企业也就不复存在,如果没有人力资源,企业也不可能创造价值。只有充分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只有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才能抓住管理的根本,才能提高企业管理质量。

人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质量的导向。人本管理重在精神诉求的满足,因为人不是机器,每个人都需要财富、权力和社会地位;人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群居动物,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关心自己是否被公平对待,正所谓“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为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管理者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下属,并且与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行民主式的领导风格,做到“上善若水”,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具有“家”的气息的企业,从而使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一致,提高企业绩效。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就必须实行“人本管理”理念,谨记以人为导向的思想。

(三)从“心本管理”理念的角度提升企业管理质量

季芳(2012)[20]指出,心本管理与人本管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心乃人之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人本管理就包含了对心的管理,但是其仍旧存在着一些差异。针对心本管理而言,人本管理注重影响他人的内心,而心本管理更看重自我管理,贯彻执行“要管理好他人首先管理好自己”的理念。所以,在心本管理情境下,管理者首先要修炼自身的心灵,之后再使用管理手段使员工自觉地完善自己。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必须以心换心,心心相印,并且做到立信生威,言行一致[21]。同时,陈菁菁(2007)[22]指出心本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用心做事。他认为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而要把事情做好需要用心做事。当管理者执行某项任务时,毫无疑问必须在把事情做对的基础上把事情做好,具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又好”的做事方式同“效率与效果”一样,是企业管理质量高的一个标志,既然如此,要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就必须要达到“对又好”的标准。

心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质量的前提。心本管理是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管理思想的结合体,也是从内心出发对自己和员工进行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本土文化的适用性会更强,因文化相悖所导致的磨合期比较短。从哲学的观点考虑,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只是条件,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心本管理体现的是一种心灵诉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心灵的平静,真、善、美的心智是每个人的追求,在追求物质诉求和精神诉求的同时,心灵诉求也将会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反过来,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只有心静了,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上、工作上所遇到的困难,管理者才能恰当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一位思想家说得好: “一个人要在时代中少受一点痛苦,就应该掌握该时代的主流智慧;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更应该掌握主流智慧。”当今社会的主流智慧是心本管理,所以,管理者不仅要深刻理解心本管理,更要运用带有中国式色彩的心本管理理念,最终提高企业管理质量。

五、结 论

本文主要解决以什么标准来评价和提升企业管理质量的问题。本文以理念为评价标准,通过改变理念的方式,也即把三种理念相结合来提升企业管理质量。综上可知,不管是物本管理、人本管理还是心本管理,最终目标都是要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创造更多的价值,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三种管理理念无所谓好坏,只有匹配与不匹配,与企业内外环境相匹配的理念即是好的理念[23]。美国以“物本管理”理念获得了成功,日本以“人本管理”理念促使经济腾飞,我国将以“心本管理”理念立足世界。三种理念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提高了绩效,可以说 ,三种理念都是合理的。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三种理念都需要被运用,这与卢炳君(2013)[24]提出的推行“三本管理”有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观点一致。

在当代,由于环境变化大,不确定性因素多,技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很快,所以我们在管理实践中要遵循内外因结合、中西理念结合和物质诉求、精神诉求和心灵诉求三者融合的原则,综合使用三种理念。把物本管理视为提高企业管理质量的基础,只有满足人类的物质生存需要,才有可能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才有管理质量可言;把人本管理视为提高企业管理质量的导向,毕竟财富的创造者是人,企业管理的一切活动都以人为中心;把心本管理视为提高企业管理质量的前提,可以说,对人心进行管理既是管理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最高要求,只有首先管理好自己的内心,才能管理他心,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潜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因此,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不同的情境使用与之相匹配的管理理念,综合使用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力求做到心本、人本和物本的科学统一,以物本主义为基础,以人本主义为导向,以心本主义为前提,最终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创造更多的价值,解决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经济发展问题。

[1]Yahagi S. After product quality in Japan: management quality[J]. National Productivity Review, 1992, 11(4):501-515.

[2]Azhashemi M.management quality and management excellence[J].Control.uly/Augest,2001.

[3]Champy J.Reengineering Management[M]. New York:Harper-collins Pubishers,1995.

[4]Hammer M,Stanton S A.The Reengineering Revolution[M].New York:Harper Business,Inc.1995.

[5]Hammer M.Beyongd Reengineering[M]. New York: Harper Business,Inc.1996.

[6]Husband S,Purnendu M.A Conceptual Model for Qual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J].In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ty Manage-ment,1997,16(7).

[7]Angelis V A, Antivachis N A. Th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re-considered: the case of the technical and social subsystems synergy[J].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1999,(3).

[8]李保山,等.集成管理——高科技时代的创新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9]陈 劲.集成创新的理论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2,(12):3.

[10]何国伟,角淑媛.组织,组织质量——存活性E,可靠性R(安全性S),成长性G[J].质量与可靠性,2010,(1):47-52.

[11]陈永秀.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 [J].管理学家, 2008,(4):32-36.

[12]F W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3]陈迎春.浅析人本管理[J].管理观察,2012,(11):60-61.

[14]徐 爽,李新然.浅析人本管理[J].科学时代:综合版,2007,(10):29-31.

[15]Morita A, Reingold E M, Shimomura M. Made in Japan: Akio Morita and Sony[M]. New York:EP Dutton, 1986.

[16]吴甘霖.心本管理——第三次管理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7]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18]郑国娟.心本管理背景下心理资本的嵌入[J].经济管理,2008,(15):6-10.

[19]冯大力.论人本管理与物本管理的分野及融合[J].社会科学研究,2013,(4):120-124.

[20]季 芳.论企业管理理念的三次飞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5):116.

[21]普永贵.论心本管理语境下领导者对下属的管理[J].党政干部论坛,2007,(12):36-37.

[22]陈菁菁.浅谈企业心本管理的核心价值[J].我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6):15.

[23]朱祖平.企业管理质量的评价模式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6-32.

[24]卢炳君.推行“三本管理”,有益企业发展[J].管理学家,2013,(7):85-86.

责任编校:张 静,罗 红

Study on the Concept Innovation of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Quality

DUAN Hai-ling

(Management Institute,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ccording to CCPCC Decision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Some Major Issues, the economic reform is the key component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In the micro level, it forces the firm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to keep up with the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trend of the times. Base on the three kinds of management methods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the humanistic management, the heart management), set a way to evaluate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quality, and establish a concept mode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other words, if you want to manage the enterprise well, you must combine the three kinds of concepts: on the basis of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to satisfy the material demands of the various stakeholders; o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humanistic management to satisfy the spiritual pursuit of various stakeholders; on the premise of the heart management to satisfy the soul demands of various stakeholders. All of which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create more values, finally solve the economic developing problems which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humanistic management; heart managem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quality; concept innovation

2014-12-18

段海玲,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F270

A

1007-9734(2015)01-0071-06

猜你喜欢

理念质量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质量投诉超六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