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主体状况分析

2015-01-31单新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河南省专利创新能力

单新国

(1.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2.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院,重庆 401120)

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主体状况分析

单新国1,2

(1.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2.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院,重庆 401120)

通过政府公开数据分析发现,企业在河南省的创新投入和产出中所占比重过半,是区域创新主体,但创新的技术含量不高;政府在创新制度供给工作中还有改进的余地;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建设在全国排名靠后。因此,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必须培育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政府则需要提供制度保障,加大金融支持,鼓励产学研结合。

河南;区域创新;创新主体

区域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是一个主体、制度、环境的结合体,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能使一个地区的创新实力得到提升。区域经济创新主体是这一体系中的能动因素,通过各主体之间的合作打造出一个责任分工明确的创新体系。其中,企业、科研机构是创新开发的主体,政府是创新制度的提供主体,创新发展最终还要落实在科技产业化中。本文根据政府公开信息和实地调研,对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各级主体的现状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

一、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总体状况评价

河南省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很快,2013年GDP为三万多亿人民币,在全国排名第五,但是,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高。《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披露,河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级在全国31个省及直辖市中排名第16位(见表1)。[1]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只位于中间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高,与其经济总量排名形成较大的反差(见图1)。

从各省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全国各省人均GDP来看,河南省的人均GDP居全国下游(见表1),较清晰地说明了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中间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这与河南省是农业人口大省的状况是相吻合的。区域创新能力靠前的地区绝大部分是工业发达的沿海省份,四川、湖北、重庆虽然是内陆省市,但是高技术企业较多,高校科研机构集中,因此排名较高。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及地区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报告,从科技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几个方面对各省市科技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2]。报告显示,2011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全国平均数是60.05%,河南省是41.64%,在全国排名第26位。2012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全国平均数是60.28%,河南省是41.18%,在全国排名第22位。2013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全国平均水平是60.30%,河南省是39.17%,在全国排名第23位。河南、宁夏和新疆成为降幅相对较大的省(自治区)。

二、河南省的企业创新能力状况

2013年,河南省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共933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64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0家和88家,增长率分别为17.9%和11.3%,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居全国第5位[3]。它们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力量。

1.河南省R&D投入状况

R&D投入是企业获得技术的途径之一,自主知识产权基本来自于企业自主研发。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增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河南省与创新能力发达省份在创新资金投入上有差距。江苏、广东、北京、浙江、上海的投入是河南省的几倍[4]。

2.科技产出对比

在目前的投入下,河南省获得的专利技术数量能够反映出R&D投入的产出效果。根据国家专利局披露的数据,河南省的企业专利持有量与其他省相比还有差距。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年报显示[5],河南省有效专利数量为67 824项,居全国第10位,而排名第一的江苏有537 180项,第9名福建有81 267项。数据呈现一种断崖式的差距(见图2)。

课题组通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进行整理后发现:截至2012年底,河南省持有专利数为67824项,其中职务发明创造专利为46 938项,占总量的69.20%。在职务发明创造专利中,归企业所有的有42709项,占91%。也就是说,全省专利拥有总量的63%是企业所拥有的专利。在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前11名的省份中,经费总投入量与企业科技产出的比例,河南省居第4位。

3.企业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对比

创新价值实现能力是指企业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并推向市场,最终实现其市场价值的能力。主要包括市场开拓和销售能力。各省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营销能力。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状况,更能反映企业创新价值实现能力。

(1) 河南省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少于先进省市。根据国家商标局公开信息,2012年,河南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16件,分别只有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的四分之一左右,全国排名第13位。表明河南省企业的市场开发、营销及销售能力与发达省市还有较大差距。

(2)河南省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量最能反映创新能力的增长状况。近几年,河南省高科技产品出口猛增,排名急剧上升为全国第五位。这显示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长。但是,从郑州市海关公开的信息以及媒体披露[6]的信息可以看出,近几年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郑州富士康集团的手机出口。2012年到2013年,河南省出口额的一半多是来自于富士康集团的iphone手机出口。从2011年到2013年,郑州富士康集团的出口额几乎就相当于河南省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额。从相关数据看,从2010年到2014年,除去郑州富士康公司的份额,河南省的商品出口增长缓慢。

4.原因分析

从以上情况可见,河南省的企业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中间偏上的状况,排在10~15名的位置。全省的研发投资和专利数量所占名次与企业所持驰名商标数量所占名次大致相当。全省商品出口额除去郑州富士康公司的部分,在全国的排名也在十几位。河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先进省份相比是有差距的,但是,河南省的企业科技创新在本省还是占主导地位的,专利占有量达到61%。另外,河南省企业创新能力的市场转化较差,排名低于科技创新能力排名。从驰名商标企业看,基本是传统产业企业,新型高科技企业缺乏,这些都符合河南省的省情。作为农业大省、内陆省份,河南工业发展落后于工商业发达地区,传统产业对技术要求迫切性不足,研发投入积极性不足,技术与市场的需求也有脱节,造成市场转化不足。对郑州富士康公司的过于依赖,也不利于河南省本土企业创新能力的长期发展。

三、政府在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政府在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的作用,一是创新制度建设,二是加大政府投资。在区域创新制度供给方面,河南省非常重视,并积极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励创新的计划和措施。其中,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有六个,即《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河南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河南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还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27项。这些制度基本覆盖了河南省科技创新发展的各个方面。课题组也选取了个别具有代表性的其他省市,根据当地政府网站公开的信息,统计了这些省市推进科技发展的制度建设情况。例如:广东省有25项省政府政策,省法规规章11项,部门规范性文件44项。江苏省有地方性政策60项,政府部门制度120项。北京有规划纲要9项,工作目标、指南23项,地方性法规7项,市委市政府科技相关重要文件11项,市政府规范性文件55项,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政策84项,市科委规范性文件63项,其他科技政策69项。与河南省科技政策相比,这些样本省市政策包含的创新领域更广,措施更加详细、全面,创新鼓励手段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宏观很全面,微观很具体。

政府除了供给科技创新制度外,还要承担必要的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现代社会许多的科技创新是在政府直接参与下产生的,科技发展越来越服务于政府对社会管理的需要。政府通过科研招标、资金投入、补贴等方式对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科研主体进行直接干预。2014年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共投入R&D经费11 846.6亿元,比上年增加1548.2亿元,增长15%;继2012年我国R&D经费总量突破万亿大关后,衡量大国科技投入水平的最为重要指标——R&D投入强度又突破2%,超过欧盟近三年1.98%的R&D投入强度。表明我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反观河南省,2014年8月河南省统计局发布了《2013年河南省科技研发情况分析报告》。2013年,全省研发(R&D)经费投入达到355.3亿元,增幅14.3%,R&D投入强度(R&D占GDP比重)达到1.11%,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2013年河南省R&D经费投入强度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2.09%(公报数)的投入强度,在中部六省中也仅高于江西省的0.95%,位于第五名[7]。这说明河南省各级政府在科技创新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河南省科研机构主体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状况分析[8]

1.企业所设科研机构状况

河南省科研机构主要由企业创办的科研机构、政府创办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机构组成。2012年,河南省规模以上企业创办的研发机构有1414家,数量居全国第6名。机构人员91 953人,人数居全国第5名。博士和硕士9799人,人数居全国第9名。机构经费支出162亿元,居全国第8名。配套设备103亿元,居全国第10名。

2.政府所属研发机构状况

2012年,河南省各级政府所属科研单位进行的研发课题有457项,课题数量占全国的第24名。投入人员1408人,居全国第22名。投入经费14 474万元,居全国第20名。

3.高校参与研究开发情况

2012年,河南省全省高校在研课题数量为19 032项,居全国第13名。投入人员6504人。投入经费14亿元,居全国第16名。

4.科研单位研发状况评价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河南省研发机构的主力是企业所属研发机构。从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来看,企业所属研发机构占比最大。另外,我们可以从专利的有效拥有量来判断不同研发单位的研发绩效情况。根据国家专利局数据[5],截至2012年,河南省职务发明专利中,企业拥有专利42 709项,占全省职务发明专利数的91%,居全国第10名;科研单位拥有专利937项,占2%,居全国第17名;高校拥有专利2916项,占6.20%,居全国第15名;机关团体拥有专利376项,占0.8%。

五、河南省技术市场科技产业化状况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2012年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中,河南省项目数位列第10名,当年落实资金586 734万元,全国排名第4位。说明国家对河南省的工业技术进步非常重视,并且当地政府对科技产业化给予了大量资金支持。

自2009年到2012年,河南省技术市场中的技术成果转让情况一般。2009年,合同成交3913项,全国排名第13名。2010年,合同成交数量4611项,排名第14名。2011年,合同成交5010项,排名第14名。2012年,合同成交4191项,排名第16名。4年来,合同成交总量13812项,全国排名第15名。说明河南省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量排名居中,技术市场供求情况一般。

从成交金额来看,2009年河南省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26亿元,全国排名第17名。2010年成交金额27亿元,排名第18名。2011年成交金额387 602亿元,全国排名第16名。2012年成交金额近40亿元,排名第20名。可见河南省技术转让成交量不高,实际成交金额低于合同额。

从全国技术市场来看,2010年河南省共实现技术流转合同5410项,排名全国第13名。2011年实现6298项,排名全国第12名。2012年共实现合同5680项,排名全国第14名。从三年的总量上看,河南省排名全国第14名,共实现技术转让合同17 388项。排在河南前面的省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辽宁、山东、四川、陕西、天津、湖北、安徽、河北。可见,河南省企业对技术的需求高于本省的技术提供能力,引进外部技术较多。

从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看,2010年,河南省在全国技术市场签订的合同金额为44亿元,排名第19名。2011年,合同金额62亿元,排名第17名。2012年,合同金额62亿元,排名第21名。三年合计技术转让合同金额168亿元,全国排名第19名。排名在前的省份大部分是工业发达的省份,其中湖北、重庆、山西排名在河南省之前是因为其重工业较为发达。结合本地市场技术转让合同金额来看,河南省基本都是排在全国20名左右。河南省技术合同转让单价不高,说明技术含量不高。否则就难以说明为什么交易量排名比交易金额排名靠前6~7名。

六、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建议

1.培育企业作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主体

企业是社会中科技运用的主体,也是技术的主要研发者。河南省的企业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河南省技术市场的需求总量,从而也决定了河南省技术市场上所能提供的技术种类和数量。区域创新能力排名靠前的省份基本上是工商业发达省份。这些省的企业数量多,技术市场的需求量必然大;企业的技术水平高,必然市场上转让技术的科技含量高。加之企业本身的自我研发与创新,故而,这些省份的总体创新能力是其他工商业排名靠后的省份不能相比的。要想提高河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从长期看必须大力培育各种企业主体,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争取使河南成为全国各省中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地区,如此,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才能获得牢固的社会基础。

2.政府做好制度保障工作

地方政府应重视科技创新,在制度、财政拨款上做好后勤工作。从前面的政府创新工作分析可以看到,经济发达省份的地方政府对其所在省份的科技创新是很重视的,工作做得很深入,很扎实,很具体。在制度上,地方政府为社会科技创新提供了许多便利和优惠。创新能力建设既是长期工程,需要具有长远战略,又是个脚踏实地的工作。地方政府不能只提出宏观战略,而不在乎短期举措。一旦方针确定,成功就取决于平时工作的细节。河南省各级政府应吸取其他地区好的做法,群策群力,将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工作做得扎实、细致。河南省的创新能力建设应该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因为2013年河南省财政收入2413亿元,排名第11位;人均财政收入0.2566万元,排名第29位,与西藏和甘肃一起排在后三名。说明政府要拿出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科技研发是很困难的。因此,就必须依靠河南省企业作为创新能力建设的主体,构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体系。

3.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要建立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科技攻关的机制。通过联合开发、研发委托、共建科研基地、联合人才培养、技术成果有偿转让和折价入股等方式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政府对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进行的科技开发成果产业化项目应给予支持,促进技术投入的转化率,提高创新效益。要提倡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所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快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要引导高校科研面向实体产业,形成企业与科研院所利益共享机制。

4.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创新融资服务体系

对企业基础性、共用性、关键性和前瞻性领域的技术研发,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金融机构对科技水平较高的企业应优先放贷。政府应支持技术水平先进、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融资。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积极培育科技创新风险投资主体,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风险投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新企业。

[1]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R].北京:科技出版社,2014.

[2]全国及地区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EB/OL].上海市科技统计网. 2014-09-09.

[3]2013年河南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分析[EB/OL].河南统计网. 2014-10-01.

[4]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网.2014-10-04.

[5]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年报汇编[EB/OL].http:/www.sipo/gov.cn/ghfzs/zltjjb/jianbao/

[6]郑州市海关.本关统计[EB/OL].http://zhengzhou.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l06/zhengzhou/tabid/62916/Default.aspx.

[7]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四大问题亟须解决——2013年河南省科技研发情况分析[EB/OL].河南统计网.2014-08-05.

[8]国家统计局.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责任编校:裴媛慧,孙咏梅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development Body in Henan Province

SHAN Xin-guo1,2

(1.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Zhengzhou 450063, China;2.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1120, China)

How about henan's ability to region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public datas,we found the enterprise ,as the main body of innovation ,occupied 50% percent of input and output on innovation-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s role in the regulation supply is still insufficien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is in low level. To improve the ability ,we must encourage innovation, provide regulation and financial support ,encourage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

Henan;regional innovation-development;body of innovation

2014-12-10

2014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ZF-2014249)

单新国,男,河南确山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律经济学。

F127

A

1007-9734(2015)01-0023-05

猜你喜欢

河南省专利创新能力
专利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专利文摘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